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七百章 朕赌吐蕃赞普活不到二十岁(今日一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九嵕山,所有人都无比敬畏的看向了站在山腰献庙之前的皇帝背影,然后下意识震惊的躬身。
许久之后,李承乾轰然转身。
他的目光从在场每一名王族,文武百官,还有内外使节的身上扫过,所有人都战栗的低头。
高宝藏,金法敏,扶余隆,还有三国王室,更是沉沉俯首。
李承乾环视四周,然后缓缓开口道:“高句丽王以国难,献国大唐,以求大唐援手,度过劫难,朕难以决断,故祭祀昭陵,以求父皇圣灵明示。”
整个九嵕山上下,所有人依旧心中激荡,难以平复。
前日,皇帝祭祀太庙。
昨日,皇帝祭祀献陵。
谁能想到,今日皇帝祭祀昭陵,突然就将三国的王印,直接扔进了烈火之中。
虽然三国已亡,但那好歹也是不错的战利品啊,放在国库,或者兵部,供人瞻仰也好。
可皇帝就这么烧了。
“朕刚刚行礼之时,突感冥冥有诏,令朕将三国王印放入鼎火之中,若三国王印无法在火中融化,那三国各归其位,但若三国王印在火中融化,那么三国归唐,便是天命所昭。”李承乾转身看向高宝藏,开口道:“辽东郡公,你去看看吧。”
“喏!”高宝藏认真拱手,眼中带着一丝希冀。
虽然不得已将国祚献于大唐,可但凡有一丝机会,能将国祚拿回来,他也是会绝对奋力以求的。
高宝藏现在已经顾不得一切了,脚步踉跄的来到了燃烧的大鼎之前。
有些刺鼻的味道从鼎下传来,但这个时候都高宝藏已经顾不了许多,他上前一看。
就见大鼎之中,三枚王印已经完全碎裂开来,有几片碎片已经完全融化,其他碎片也是半融化的状态。
一股灰黑色的烟气从鼎中升了起来,传入高宝藏的鼻中。
下一刻,高宝藏已经无力的瘫倒在地。
群臣看到这一幕,难以置信的看向高宝藏。
难道说王印真的融化了?
李承乾看向金法敏和扶余隆,淡淡的说道:“你二人也上去看看吧。”
“是!”金法敏和扶余隆小心的靠近,看了一眼之后,瞬间感觉头脑一片昏沉。
大鼎之中的王印已经彻底的裂开,不少碎片在火焰中已经开始融化。
虽然说距离完全融化,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一切已经足够了。
李承乾目光看向三人,淡漠的问道:“三国王印是否已经开始融化?”
“是!”高宝藏,金法敏和扶余隆三人无力的叩首。
“那么,东岛三国完全归唐,便是天命所昭!”李承乾转身看向群臣,高声道:“三国归唐,乃是天命所归,天命昭示,东岛归唐,大唐天命所归。”
“大唐天命所归,陛下天命所归。”九嵕山上下所有人无比兴奋,神色激动的叩首。
“传旨,立安东大都护府,统辖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之地。”李承乾抬头,看向上苍,高声道:“今日起,东岛只有大唐。”
“大唐万年,陛下万年!”
“大唐万年,陛下万年!”、
“大唐万年,陛下万年!”
无尽的欢呼声从九嵕山传遍整个关中,传遍整个天下。
东岛归唐,天命永昭。
李承乾缓缓的转身,看向前面的昭陵,身体微微颤抖的拱手:“父皇,你没有做到的事情,儿臣做到了。”
一时间,他已是泪流满面。
……
九月初一,大朝。
吐蕃使者韦·丹增扎西身体微微有些颤抖的跟着大唐文武百官一起进入承天门,然后朝太极殿走去。
几天前的事情,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回荡。
玉能雕刻,能凿碎,但融化,丹增扎西还是第一次见。
他原本以为皇帝是做了手脚,用假的三国王印,欺骗天下,然而大鼎在昭陵上熊熊燃烧了七日之后,里面玉石才被从大鼎中取出,水一浇,结块的玉石已经出现在人眼前。
上面能清晰的看到扭曲的刻文,让人可以完全确定,那些东西,在被摧毁之前,它就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的王印。
不管如何,三国王印毁了,三国彻底的不存在了。
日后便是有人复国,复的也不是那三国。
皇帝的手段,彻底的摧毁了人心。
甚至,那些玉石结块,在被从大鼎中取出之后,便供奉在了昭陵献殿之中,永远祭祀。
三国永远都完了,三国永远都不存在了。
丹增扎西心中难受。
他有种感觉,一旦他日吐蕃被灭,他们面临的,也都将是这样的下场。
一股郁气,压在丹增扎西的心头。
就像是大唐皇帝,压在他的心头一样。
不知不觉中,丹增扎西已经来到了太极殿中,和大唐百官一起肃然站立在大殿之中。
沉重的脚步声在殿门处响起,随即,一身赤红色衣摆出现在丹增扎西的眼角余光中。
皇帝来了。
丹增扎西沉沉躬身。
皇帝的身影走上丹陛,然后在御榻上坐下。
群臣齐齐躬身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内侍省典仪上前道:“兴!”
“谢陛下!”群臣拱手,然后起身站立,一派肃然。
……
御榻之上,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看向群臣。
自从昭陵焚烧三国王印以来,李承乾能够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几乎所有人对他的敬畏都更加深了一层。
这很好。
李承乾侧身看向一旁的侍中孙伏伽。
孙伏伽对李承乾微微躬身,然后上前一步,走到了群臣左上,从张阿难的手里圣旨,然后看向群臣,高声道:“惟永惟十一年,岁次己未,九月甲戌,朔初一甲午日,皇帝若曰:
於戏!
阊阖风至,太白星高。
谋帅护边,国之大计。
驸马都尉,安东都护府都护苏勖,心蕴六奇,折冲千里,追奔迈于三搜,受降逾于万计。
建功若此,朕实嘉之。
故任安东大都护府都护,江北都督府都府,菟州刺史,升金紫光禄大夫,授武功县公。
诸馀如故,钦此!”
太子家令苏均站了出来,对着皇帝叩首道:“臣代家父,叩谢陛下大恩,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
“谢陛下!”苏均起身,然后退回班列。
孙伏伽展开圣旨,继续念道:“惟永惟十一年,岁次己未,九月甲戌,朔初一甲午日,皇帝若曰:
於戏!
扬威怀旨,宣静镇风。
畀以藩翰,俾清疆埸。
左屯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府副都护,怀化大将军,武邑县公苏定方,升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府。
水师都督冠军大将军刘德敏,升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
安东都护府长史刘仁轨,升安东大都护府长史,检校江南都督府都府,平穰州刺史。
右卫将军、武安郡公薛万彻,检校滨海都督府都督,滨海州刺史。
故新罗国王金法敏,授上柱国、乐浪郡王,太府寺卿同正员,检校东山都督府都督。
故高句丽王高宝藏,授上柱国,辽东郡王,司农寺卿同正员。
故百济国公扶余隆,授光禄大夫,带方郡王,太常寺卿同正员。
水师副都督王文度,检校安东大都护府司马。
钦此!”
李勣站出,认真拱手道:“臣代诸将领旨,谢陛下!”
“平身吧。”李承乾对着李勣点点头。
他的目光扫向群臣,群臣凛然。
这几份圣旨,已经将整个安东大都护府的格局彻底的定了下来。
当然,在圣旨当中,很多东西都没有明确的讲出来。
比如苏勖会在明年调回长安,在此之前,他要将整个安东大都护府的局面定下来。
金上泉会在江南都督府任长史,同时检校南蒲州刺史。
金法敏虽然检校东山都督府都督,但他永远不会再回到新罗故地去,真正负责掌控东山都督府一切的,是东山都督府长史房遗爱。
另外,安东大都护府格局一定,苏定方和刘德敏,李承乾都会调回长安来。
他们两个,李承乾要用在对吐蕃的战事上。
是的,从这一刻起,大唐在安东的局势,算是彻底的定下,剩下的,不过就是缝缝补补的妥善治理地方罢了。
剩下的,整个大唐的主要精力将全部转向西面。
转向吐蕃。
……
李承乾坐在丹陛上,目光落在韦·丹增扎西的身上,淡淡的开口道:“吐蕃国使。”
“臣,吐蕃国使,韦·丹增扎西。”丹增扎西从班列之中走出,然后沉沉的叩首在地,高声道:“拜见天可汗,大唐皇帝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然后抬手道:“平身吧。”
“谢陛下!”丹增扎西这才缓缓起身,拱手站立。
李承乾看着他,淡淡的问道:“皇妹在吐蕃,可还好?”
“大妃身体康健,心宽体安,谢陛下关心。”丹增扎西微微拱手。
“吐蕃赞普呢?”李承乾不经意的开口,说道:“很久没有听到贵国赞普的消息了。”
“赞普一切安好,而且赞普已经于今年成年,开始亲自执掌国政。”稍微停顿,丹增扎西跪了下来,对着李承乾叩首道:“外臣此番东来,除了觐见天可汗、大唐皇帝陛下以外,便是奉命,来向大唐提亲,提赞普求娶大唐公主。”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不由得一愣,问道:“你说什么?”
丹增扎西叩首道:“外臣此番东来,是为赞普求娶大唐公主,大唐永康公主殿下!”
李承乾的拳头瞬间握紧的,眼神愣肃。
全天下都知道,他李承乾如今只有两位公主,永康公主和永乐公主,两个都是他的心头肉。
而多年以来,大唐外嫁诸番国,赐嫁的都是宗室女,从来不会以大唐真正的公主相嫁,这是规矩。
而这一次被外番使者,亲自点名来求娶某位公主,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是最令人恼火的一次。
丹陛之上久久没有声音,群臣只感觉一股沉重的压力压在心中,一时间有些喘不过气来。
皇帝的愤怒,他们能够异常清晰的感受到。
长孙无忌忍不住的要站出斥责丹增扎西,这个时候,李承乾却轻轻摆手,然后笑了。
长孙无忌心里一紧,随即站了回去。
李承乾满脸的笑容,但眼神却无比冰冷的开口:“国使,贵国赞普,如今多大年纪了,朕记得当年他刚出生不满一年,生父就亡故了吧?”
丹增扎西嘴角忍不住的抽搐起来,但他还是认真的拱手道:“回陛下,赞普如今已经十三岁,到成年之时,已经亲掌王权。”
“十三岁了,那他的身体还好吧。”李承乾平静的抬头,说道:“不到周岁就丧夫,内外照料不好,极容易在幼年的时候,就带上什么难以治愈的疾病。”
“多谢陛下关心,赞普一切都好。”丹增扎西用力咬牙。
“是吗?”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说实话,他这些年隐居深宫,外人难窥真容,别是个瘦麻杆的病秧子吧。”
“陛下!”丹增扎西忍不住的打断了李承乾。
“不要怪朕说话难听。”李承乾眼前一冷,身体前倾道:“赞普的祖父,松赞干布,他在位二十一年,寿命三十三岁;赞普的父亲,贡松贡赞,年十八而亡。
从赞普的祖父到父亲都是早早亡故,而且都是独子,这难免让人怀疑,赞普一家,是不是有什么病世代相传。”
李承乾一句话,群臣忍不住的嘴角微微抽搐。
人家不过是来求娶大唐公主,皇帝就将人家祖孙三代的底而直接掀了起来。
虽然有些不讲道理,群臣的心底,也感到一阵阵的解恨。
大唐的公主,也是你一个番邦小国的国主,能够来求娶得吗?
“陛下!”丹增扎西抬起头,面色难看的拱手道:“赞普身体康健,千秋盛享,还请陛下收回前言。”
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随即,他不屑的一声冷笑:“是你们来长安求娶朕的公主的,怎么,朕连要一个身体好点的女婿都不行了吗?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你都要恼羞成怒,国使,你让朕不得不怀疑,你是不是真的隐瞒了什么?”
“陛下!”丹增扎西拳头紧握,但他最终还是松开手,叩首道:“赞普身体没有问题,今日请婚,还请陛下应允。”
“朕没说不允!”李承乾平静的摇摇头,说道:“但有些礼节,还是要按大唐的婚仪进行准备的,就比如最初的合八字,起码,你要让朕看一看你们赞普的八字……或许朕能从他的八字上看出他能活几年。”
丹增扎西低下头瞬间凶狠,然后一刹那间,他又平静了下来。
大唐婚仪要合八字这种事情,丹增扎西怎么可能不知道,芒松芒赞的八字如今就在他的袖子里面。
但是,现在的丹增扎西根本就不敢拿出来。
他敢肯定,只要他拿出来,皇帝一定会以八字不合为理由拒绝。
甚至,皇帝还会拿着赞普的八字胡乱的说些什么,说什么赞普活不过二十岁一类的妄言。
丹增扎西抬起头,平静的说道:“番邦小国,早年礼仪不备,臣这里虽然有一份赞普的八字,只是可能有些不准确。”
说着,丹增扎西从袖子里面将芒松芒赞的八字拿了出来,然后递到一旁。
后侧的内侍从丹增扎西手上取过奏本,略微检查,然后才交给张阿难,然后送到了李承乾眼前的御案上。
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看向丹增扎西,他没有看那份奏本。
既然丹增扎西说这个八字不准确,那么他再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李承乾突然笑了,然后淡淡的说道:“求婚之事,事关重大,别的不说,朕总是要见见人的,当年松赞迎娶皇妹,人是到西昌州迎娶的,而且在此之前,他可是到过长安的。
虽然朕不太喜欢他,但是他的风采还是令诸族钦佩,父皇也是很满意的,所以,芒松芒赞若是真的要求娶朕的爱女,就让他亲自来长安吧,朕略设考考验,只要他能过,朕就将永康公主嫁给他。”
丹增扎西脸色微微一变,他相信,只要芒松芒赞敢到大唐领土,李承乾一定会让他死在大唐的。
芒松芒赞不过只是一个虚岁十二的少年罢了,他没有任何子嗣,他只要死在大唐,那么吐蕃国内必定会大乱。
到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到时候了。
如今的大唐,在灭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之后,已经完全的抽身出来,有足够的力量和吐蕃来上一场。
关键是这一战的战场究竟会选择在什么地方?
是通天河南岸的苏毗地界,还是通天河北岸的大唐地界?
这里面地形的抉择,将会极大的决定战争的胜负。
丹增扎西沉沉叩首道:“此事,外臣会禀奏赞普,请赞普做决定。”
李承乾神色冰冷,冷漠的说道:“那么就快点,朕的公主年纪也不小了,说不定一两年内就会成婚,朕可不会等他到十几二十年后,他能够走得动的时候。”
丹增扎西呼吸一沉,他脑海之中那根戒备的弦突然间紧了起来。
皇帝似乎在逼吐蕃先动弹。
一旦吐蕃忍不住杀到东吐谷浑,那么说不定,就又是当年之战的重演。
……
两仪殿东偏殿。
窦知节快步从偏殿走入,面色急切的走上丹陛下,在李承乾耳边,低声说道:“陛下,皇后求见。”
李承乾微微抬头,问道:“是公主的事情?”
窦知节躬身道:“是!”
李承乾看向殿中的长孙无忌和李勣,于志宁,孙伏伽,阎立德,薛仁方,崔敦礼等人,笑着说道:“皇后来了。”
长孙无忌等人脸色微微一变,皇后轻易不参与前朝之事,但是涉及到公主之事,皇后的态度必须重视。
“陛下,要不臣等先告退?”长孙无忌谨慎的抬头。
“不必。”李承乾微微摆手,看向窦知节道:“请皇后进来吧。”
“喏!”窦知节转身走向偏殿之外。
很快,一阵玲珑环佩声响起,一身红绿翟衣,头戴凤冠的苏淑面无表情的不如两仪殿,走到丹陛之下,轻轻福身道:“臣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皇后平身。”李承乾稍微侧开位置,说道:“来,上来坐。”
“喏!”苏淑松了口气,然后起身走上丹陛,在御榻之畔,对李承乾再度行了一礼,然后才在一旁坐了下来。
李承乾侧身看向苏淑,问道:“皇后此来,是想问今日吐蕃国使请婚之事吧?”
“是!”苏淑点头,认真问道:“臣妾想知道陛下究竟是如何打算的,臣妾这里是绝对不可能让福昌儿嫁到吐蕃去的。”
李承乾不由得笑了,御案之下,他拉住苏淑的手,低声说道:“皇后真的觉得真会将福昌儿嫁到吐蕃去吗?”
“但是吐蕃。”苏淑忍不住的急了起来。
李承乾平静的摇摇头,说道:“朕知道,是吐蕃,但是皇后想想,多年以来,朝中外嫁公主,向来都是宗室女,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公主,这一点,皇后觉得吐蕃人是真的不知道吗?”
苏淑抬起头,看着李承乾,欲言又止。
李承乾平静的看向前方,淡淡的说道:“吐蕃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点,若是他们诚心来和大唐修好,那么他们便应该仅仅言及求娶大唐公主便足够了,何必非要指定是福昌儿,所以他们的根本目的,并不在求娶公主。”
“那是什么?”苏淑下意识的问道。
李承乾目光看向前方,看向殿中的众人,平静的说道:“在朕看来,吐蕃人行事,有两个目的。”
“两个?”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其一,他们是来试探朕将来对吐蕃开战,决心有多大,他们想看看,朕是不是有在将来彻底灭绝吐蕃的心思。”
“陛下。”苏淑满脸不解,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若是朕不想和吐蕃开战,那么联姻这事必然会有所余地。”李承乾摇摇头,面色淡漠的说道:“就算是不嫁福昌儿,那么找个宗室女相嫁,内外妥协,自然也是可以的。”
“陛下怎么可能会主动去做这种事情?”苏淑一时间感到有些荒谬。
“朕是不会这么去做,但难道有朝中的大臣不愿意两国开战,而来去寻什么转圜之策。”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这也是吐蕃人的目的,他要试探的,不仅是朕,还有满朝文武,还有整个大唐对和吐蕃开战的想法。”
苏淑眨眨眼,她没有想到这么一件事情,里面竟然还会有这么多的玄机。
“大国之间,任何一个动作都不会是临时起意,都是经过了无数的谋算。”李承乾对着苏淑摇摇头,道:“便是皇后,能想到他们几年不来,一来就是求娶朕的公主吗?”
“想不到。”苏淑点点头。
“所以,除非是疯子,才会临时起意。”李承乾看向群臣,面色严肃的说道:“他们此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激怒朕,激怒大唐,逼大唐现在就开始对吐蕃的战争准备,因为时间从来没有站在他们那一边。”
群臣齐齐拱手。
谁都知道皇帝性情沉稳,先帝十五年前就已经打到了平穰城下,皇帝五年前已经破了平穰,然后直到今年,大唐才一举吞并了整个东岛三国。
其中大唐的各种耗损,整个战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全部都被降到了最低。
煌煌大势,一战功成。
这就是皇帝。
一旦皇帝以这样的方法对待吐蕃,以大唐如今蒸蒸日上的国力,吐蕃必然会被灭国。
所以,他们不能等。
李承乾转身看向苏淑,认真说道:“皇后放心,朕不会将福昌儿嫁入吐蕃的,朕会一步步的积攒大势,最后将吐蕃彻底荡平,芒松芒赞不过一个小儿,他能活到二十……”
李承乾突然笑了,看向群臣道:“原来他们还有第三个目的,就是在告诉朕芒松芒赞已经亲政,吐蕃群臣合一,将会更加强大,以此来逼朕动手,但实际上,如今的吐蕃,芒松芒赞依旧躲在深宫,真正的执政者还是达玛仁增。
他们想逼大唐杀入高原深处,然后以大唐的压力,逼吐蕃散乱的部族联合,最后归权到王室手上,然后举国开战。”
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面色凝重的抬头,他们的神色已经表明了他们完全赞同皇帝的分析。
“真难得,吐蕃竟然出了这样的人才。”李承乾看向李勣,说道:“英国公,去查查吧,这些主意,究竟是谁出的。”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