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六百九十九章 祭祀先帝,焚烧王印(今日一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洛阳,乾元殿。
铜鹤静立,青烟袅袅。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平静的看着眼前的高句丽王印,新罗王印和百济王印。
一时间,光影变幻。
脑海中不自禁的流过这些年,大唐在东岛的诸般用兵。
当年父皇太宗皇帝东征高句丽,在他的暗中协助下,一口气打到了大同江,从而定下了大唐在安东的优势。
这里面不知道多少将士死在了安东。
还有岑文本和阿史那·思摩,也因为冻寒有伤而死。
便是他的父皇,也因多年旧伤复发,最后几年,将朝政完全委托在他的手里。
李承乾收回目光,轻轻抬头,看向殿外。
他自己呢?
他登基以来,在西线击破吐蕃的威胁之后,便将精力放在了东岛之上,尤其是李勣坐镇君陛城多年,内外筹谋终于破泉盖苏文,然而挑拨三国内乱,彼此攻伐,最后掌握三国军权,逼高宝藏不得不献国自保。
虽然有些不择手段,但为了大唐,一切终究是成了。
东岛三国彻底归入大唐,日后东岛的诸军可以逐渐的减少,东岛的军费,也会因为得到整个东岛三国的财富,而使朝中能够极大的放松。
“陛下!”长孙无忌站在一侧,拱手道:“高宝藏,金法敏,扶余隆,及三国王室的所有人,已在送往洛阳的路上……”
李承乾轻轻摆手,说道:“去长安,等他们抵达洛阳之后,朕就启程返回长安,然后祭祀献陵,祭祀昭陵,大唐从高祖皇帝起,从开始对东岛用兵,到今日算是彻底结束了。”
今年以后,大唐在东岛的布置,就不是用兵了,而是内部清肃叛乱。
“是!”长孙无忌认真的拱手。
他知道,当年皇帝就曾经说过,他要用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的国王,一起来献俘昭陵。
让先帝看一看,他心中的所愿完成了。
“另外。”李承乾轻轻侧身,说道:“传旨,朕要以这三枚王印,去祭祀嵩山,以嵩山祭告上苍,同时祭告父皇。”
“喏!”许敬宗从一侧起身,然后肃然拱手,然后快步转身离开。
“陛下!”长孙无忌等李承乾稍微平静一些,才接着说道:“陛下,吐蕃国使现在还在长安等着呢。”
“找人传句话,许他随朕一同祭祀献陵和昭陵,之后,朕会找时间见他的。”李承乾轻轻摆手。
“喏!”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从今年三月下旬,李承乾就东巡洛阳,以太子李象监国,尚书左仆射李勣留长安辅政,长孙无忌随驾洛阳。
安东的事情,虽然今日才一步步进行到此,但实际上,全部都在朝廷的掌握之中。
实际上从今年开始,大唐的战略重心,便已经逐渐的朝着吐蕃转移。
所以,吐蕃国使来长安,李承乾便提前一步到洛阳东巡,而吐蕃国使则硬是被他留在长安晾了小半年。
……
“在祭祀昭陵之前,东岛的一些事情,也需要提前处置妥当。”李承乾将三枚王印推到一旁,然后认真说道:“这两年定下的前往安东大都护府任职的官员,现在可以先行启程一批……传话下去,走得早的,去了安东任职优待。”
“喏!”长孙无忌凛然拱手。
安东大都护府,越是靠近海边的,越是靠近北边的,可中原的联系就越紧,里外行事就越方便。
这些一般都是会被世家子弟所占,但现在,皇帝却以谁到的早谁就任好的职位。
这有问题吗?
这当然没有问题。
一切以国事为重,谁管你那么多的蝇营狗苟。
这么多年了,长孙无忌越发的了解李承乾。
扶持寒门,打压贵族,清查隐田,打击恶钱,引诱世家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东岛三国和西突厥。
原因在于皇帝吸取了两汉灭国的教训,在尽可能的避免世家大族侵占天下赋税。
赋税啊,天下根本。
“另外!”李承乾稍微抬头,说道:“这一次虽是以高句丽的名义灭的百济和新罗,但军中将士出力不少,我们也不能一笔抹杀,所以军功授田之事必须在安东迅速的推展开来。”
“陛下的意思是说,这一次军功授田,全部放在安东?”长孙无忌有些惊讶的抬头。
“不然还能是哪里呢?”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说道:“军中将士的授田,尽可能的集中在一起,告诉他们,如果愿意家中迁移到安东,那么免赋三年,家中额外授田,若是不愿意迁移家中,那么就将田地交给安东大都护府军屯吧。”
“嗯!”长孙无忌有些没有听明白。
“等到戍期满了,在回朝的时候,可以将田地卖给安东大都护府,由大都护府接下来进行统一处置。”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安东的授田,不管是百姓,还是世家,又或者是军中将士,全部按照朝中的规矩授田,每人一百亩。”
“陛下放心,世家那些人做事,还是会守规矩的。”长孙无忌拱手,笑着说道:“他们会保证有足够的族人迁移到安东,不过是用宗族的力量率先取一些良田罢了,而宗族从每家当中抽一些入宗族而已。”
“这样便好。”李承乾松了口气,道:“朕要的,无非就是有足够的税收罢了,只要不是一开始就隐田,什么都好说。”
“是!”长孙无忌神色肃然起来。
“最后,安东诸事有一个规矩必须明确。”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只要完全心归大唐的三国子民,那么安东都护府上下,还有各家宗族世家,都必须从心底将他们完完全全的当做唐人来看,不许有任何欺压。”
“臣领旨。”长孙无忌认真的拱手,道:“安东百姓得来不易,只要愿意归心大唐,那么自然就是唐人,是自己人。”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
有些事情,哪怕他千叮咛万嘱咐,但平等这个词是不可能出现在安东的。
宗室,世家,迁移百姓,还是本土归唐的人,愿意诚心归唐,不愿意诚心归唐的,反对大唐要复国的。
林林种种。
但那些本地人愿意心归大唐的,就必须全部当作唐人来看待。
只有越来越多的东岛人将自己当成是唐人,整个东岛才会彻底的归心大唐。
“至于其他的,朕就不多问了,安东大都护府上下,行事都能处理干净。”李承乾身体稍后靠后,说道:“天下世家进了辽东,诸般手段也不用朕操心,三国旧族他们轻松就能够拿捏。”
世家大族的手段,联姻,收做学生,举荐做官,商业合作。
拉拢,打压。
请客,斩首,收下做狗。
这些手段,他们熟的很。
“是!”长孙无忌拱手,然后抬头道:“这一次刘仁轨特别奏禀,在百济发现了有倭国人介入。”
“倭国!”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他们也不怕朕顺势派人杀到倭国去,直接灭了他整个倭国。”
“陛下!”长孙无忌面色凝重起来。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朕没有打倭国的打算,毕竟那一段海路也不好走……当然,反过来讲,他们若是有心介入安东,将来也能走海路,告诉刘仁轨和刘德敏,让他们仔细防备。”
“喏!”长孙无忌肃然拱手。
“还有。”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召沈州刺史崔仁师回长安。”
“喏!”长孙无忌凛然拱手,他知道,苏勖从来不是治理安东大都护府的正式人选,皇帝真正看中的是崔仁师。
崔仁师做过户部侍郎,做过吏部侍郎,简州刺史,定州刺史,沈州刺史。
当年如果不是崔敦礼先一步成为兵部尚书,恐怕崔仁师早就成了吏部尚书,一步慢,步步慢啊!
“至于其他的正式任命,等到祭祀昭陵之后再说。”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喏!”
……
秋风已起,红叶微枯。
御辇在庄敬殿落下。
李承乾刚刚走近点头,苏旖已经上前福身道:“参见陛下!”
“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摆手,然后走到了内殿主榻坐下。
苏旖亲自接过一碗茶奉上。
李承乾抿了一口,然后对着苏旖招招手。
苏旖这才有些害羞的坐进了李承乾的怀里。
李承乾抱住苏旖,贴住她的脸颊,握住她的十指,轻声说道:“旖娘,明年岳丈就能够回来了。”
“嗯?”苏旖惊讶的抬头,忍不住的问道:“真的吗,阿耶要回来了?”
“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不过不是在长安,而是在洛阳,朕会让岳丈任洛州都督。”
“洛州?”苏旖心里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说道:“陛下如今每年都东巡洛阳,只要让臣妾跟着,臣妾每年就都能有半年的时间见到阿耶,阿母也可以跟着来洛阳。”
皇帝每年东巡洛阳,朝中都会有一大批人跟着一起来。
到时候,李承乾的姑母南昌公主也可以跟着一起过来。
“这个自然。”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岳丈任洛州都督,贵妃的父亲调任雍州都督,丘卿调任禁卫大将军,不过你阿兄,就要从东宫调出来了。”
“嗯?”苏旖有些诧异,问道:“怎么阿耶刚刚调回京,阿兄就要调走了?”
“他做太子家令已经十年了,也该动动了。”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正好,沈州刺史空缺了下来,让他调任沈州刺史便是,反正岳丈之前做过沈州刺史,而且辽王府也在沈州。”
苏旖的儿子是李承乾的七子辽王李邈,安东想要安定下下来,辽东的位置非常关键。
一听到儿子,苏旖便不再多说什么,点头道:“一切按陛下安排便是,只是阿兄临走前,和阿耶能不能相处一阵。”
李承乾刮了一下苏旖的鼻梁,笑着说道:“当然可以,那些都是明年的事情了。”
“多谢陛下!”苏旖有些开心的笑了起来。
“走吧,陪朕午睡一阵。”李承乾直接抱起苏旖走向的床榻。
老夫老妻了,苏旖仍旧忍不住的脸红了起来。
……
文思殿中,两侧偏殿人员来往不息。
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
秘书监陆敦信站在丹陛之下,拱手道:“陛下,长安那边,吐蕃国使一直在安静的待着,并没有多少异样。”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春秋》,平静的摇头道:“吐蕃人行事,向来阴诡,吐蕃国使不动,那么说明私底下便已经有人在动了,他不过是在表面身上吸引目光罢了。”
陆敦信面色凝重,拱手道:“那陛下,该如何应对?”
李承乾稍微抬头说道:“吐蕃人要动,能动用的无非就是光军潜伏在长安的人手了,刺探一些情报,寻找一些破绽。”
“破绽?”陆敦信一凛,拱手道:“陛下,可不能放任啊!”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大唐于吐蕃的确有些破绽,但这些破绽虽有,但已经在逐渐弥补,大唐有的是耐心,朕有的是耐心,可是吐蕃想要利用这些破绽,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从高原上杀下来。”
“便如此当年的东吐谷浑大战一般?”陆敦信有些明白了过来。
“这是阳谋。”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要么他们提前从高原深处杀出来,要么就等着大唐准备好,一口气杀入高原深处,卿猜他们会怎样?”
“臣不知道。”陆敦信摇头,说道:“大唐和吐蕃高层已经多年未曾打交道了,实在不清楚吐蕃高层想要做什么。”
李承乾笑笑,说道:“以朕对他们的了解,他们会心存侥幸的。”
“为何?”陆敦信满脸不解。
“因为他们不甘心。”李承乾抬头,平静的说道:“松赞将吐蕃发展的那么昌盛,芒松芒赞也好,达玛仁增也罢,他们都不会允许,朕一点点的扼杀吐蕃更加强盛的机会的,所以,他们必然会找到破绽,撕开破绽,从朕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动手。”
“陛下!”陆敦信神色已经严肃起来。
“无妨,不是大事。”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这是风险,也是机遇,若是有成,吐蕃将灭国。”
“是!”陆敦信只能拱手。
……
夜色笼罩,御辇前行。
贞观殿前,御辇落下。
一条人影从廊柱后面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
“安俨!”李承乾对着李安俨轻轻点头,然后看向一侧的徐安说道:“清一下。”
“喏!”徐安拱手,然后转身将四周的内侍和护卫,全部带到数十米外。
“陛下!”李安俨上前,来到了御辇旁,拱手道:“陛下,吐蕃人联系骆宾王那边了。”
“咦?”李承乾惊讶的抬头,问道:“他们怎么知道骆宾王那边的?”
这些年,大唐在李承乾的治理下逐渐的鼎盛。
骆宾王那些人原本藏在陇西,也逐渐的藏不下去了,最后躲到了安西。
安西对户册查的比较松,所以便于他们隐藏。
“吐蕃人说,是禄东赞留下的消息。”李安俨轻轻躬身。
禄东赞,这个名字李承乾很久没有听到了。
“看样子,当年禄东赞和噶尔·钦陵愿意归降大唐,背后也做了准备,这藏了十年的一手啊!”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
骆宾王那群人的背后,真正在掌控的是李安俨,是李承乾。
实际上就连骆宾王自己都不知道,这背后的真相。
尤其是当年“公孙常”病逝,骆宾王独掌大权后,便是有什么谣言,他自己也不信了。
然而他根本不知道,他手下的那么多人,虽然首领是他,但其他人全部都是密卫啊!
这些年,骆宾王也没有闲着,东西吐谷浑和西突厥,他都有所联系,但可惜,始终没有任何成果,以至于李承乾都快将这一枚棋子给忘了。
没想到,吐蕃人竟然又将他拾了起来。
“藏了十年,一朝有用,便是彻底覆灭吐蕃的时候。”李承乾看向李安俨,问道:“他们找到想做什么?”
“吐蕃人想通过他,去联系武元爽,然后试探宫中机密,朝中机密。”李安俨认真拱手。
“去做吧,朕给他们这个机会。”李承乾轻轻摆手,说道:“看看他们究竟能给朕带来多大的惊喜。”
“是!”李安俨躬身,然后退入了一侧的黑暗中。
李承乾坐在御辇上,许久之后,他才从御辇上起身,一步步的迈上金阶,最后走入贞观殿。
许萱这才小心的从内殿走出,拱手道:“陛下!”
“嗯!”李承乾点点头,张开双臂道:“替朕更衣吧。”
“是!”许萱稍微松了口气,然后一点点上前帮皇帝解开衣扣,他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皇帝火热的眼睛在盯着她。
夜色深沉,李承乾躺在床榻上。
身侧是困累疲乏、沉沉睡去的许宣。
李承乾目光看向眼前深沉的黑暗,眼神逐渐的警惕,充满斗志起来。
很多事情,都是他在背后一手布局而成的。
吐蕃也在一步步的踏入陷阱当中。
或许他们随时会脱钩,但机会终究是来了。
吐蕃啊,只要灭了吐蕃,将吐蕃的数百万人口直接吞并,那么他就可以以此来真正的封禅嵩山。
若是大唐数代皇帝都只封禅嵩山,而不封禅泰山,泰山在天下的地位,也会下滑。
当然,这是后事。
还有,武媚娘。
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而立,这是李承乾心底最后不放心的东西了。
所以,他才会有所布局。
只是,媚娘,最后你自己会怎么抉择?
……
永惟十一年,八月二十。
帝归长安。
随行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王室。
太子,英国公李勣,率朝臣春明门外迎接。
帝入长安。
随后,御驾停在了太极宫承天门下。
李承乾从御乘当中走出,李象,长孙无忌,李勣,丘行恭,尉迟敬德等人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抬手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群臣这才起身。
李承乾环视群臣,淡淡的说道:“高句丽王高宝藏,愚鲁好战,穷兵黩武,以至于粮秣断绝,民不聊生,几有易子相食之兆,苍天煌煌,高宝藏终幡然悔悟,愿献王玺、舆图、户册诸物,举国归附大唐,以求黎民富庶,天下安定。”
群臣肃然拱手,躬身垂首。
“此事,朕亦难以决断。”李承乾抬头,说道:“传旨,明日,朕祭祀太庙,禀告诸祖,后日,朕祭祀献陵,禀告高祖,八月二十三,朕祭祀昭陵,禀告父皇,伏乞父皇圣灵明示。”
群臣沉沉拱手,齐呼道:“陛下仁孝贤德,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部安置好三国王室,八月二十三,随朕一起祭祀昭陵。”李承乾一摆手,然后转身进入了御乘之内。
群臣齐齐拱手:“臣等恭送陛下。”
李承乾坐在御乘内,然后进入承天门。
下一刻,承天门在身后轰然关闭。
李承乾侧身,看向一旁道:“传旨,令同安郡公郑仁泰,守承天门。”
“喏!”
……
贞观殿中。
李承乾和苏淑对面而坐。
三名王印放在两人面前的桌几上。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这就是从贞观十七年出兵,到如今永惟十一年,一共数十万将士,搏杀疆场最后的结果。”
“陛下忘了说了,还有三百万百姓。”苏淑笑着看向李承乾。
“还是皇后最了解朕啊!”李承乾不由得笑了起来。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徐安随即禀奏:“陛下,太子求见。”
“让他进来。”李承乾微微摆手。
李象小心的进入内殿,对着李承乾和苏淑拱手道:“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平身吧。”李承乾侧身看向李象,轻轻招手道:“来看看,这就是朕奋力多年,最后得到的战利品。”
“喏!”李象上前,仔细的看了三枚王印一眼,然后拱手道:“恭贺父皇。”
“多看一点,以后,你要得到的王印要比朕更多,才能够算是超过朕。”李承乾看了李象一眼,然后才又看向这三枚王印,说道:“朕这些年,不管怎么做,都比父皇要差上一点。”
好在还有吐蕃。
“是!”李象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的拱手。
“还有,苏均明年初会调任沈州,整个东宫要提前为他准备,朕每年要细查他的每一年政绩。”李承乾抬头,说道:“他的政绩,便是你的政绩,他的失误,便是你的失误。”
“儿臣领旨。”李象肃然拱手,神色凛然。
李承乾轻轻笑笑,给儿子压力这种事,果然很舒服。
……
火焰熊熊燃烧。
三枚王印被直接投入到了烈火之中。
九嵕山上下,昭陵之前。
诸王,无数朝臣,内外使节,甚至包括李象,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
东岛三国的王印,就这么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