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四百九十六章 传旨,召诸亲王、驸马回京(第二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仪殿中,中书舍人窦德玄,给事中李义府,站在两侧拱手。
更多的官员则是在帷帐之后轻轻躬身。
李承乾推着李世民进入两仪殿。
殿中所有人都静默无声。
李世民突然微微笑笑,他最熟悉的还是两仪殿。
他这些年,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居中帷幄,运筹千里。”话刚说出来,李世民便自己摆摆手,说道:“应该是运筹万里才对。”
“是!”李承乾将李世民推到了西殿,他微微摆手。
窦德玄和李义府立刻上前,将挂在西殿中央的蒙布掀开,露出了下面的大唐疆域图。
李世民的目光轻轻扫过整个疆域图,西昌州整个一片彻底的被囊括了进来。
东西五百里,南北一千五百里。
虽然是高原,但广阔的疆域依旧会给大唐提供难以想象的资源。
会极大的缓和关中矛盾。
很多时候甚至都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关陇世家自己就会去做,他们甚至能够从中收益大半。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问道:“西昌州的奴隶,这半年来,死伤如何?”
“不多,几百人。”李承乾神色轻松,说道:“西昌州有十几万人,儿臣用那里缴获的牛羊换取了大量的粮食,足够他们活下去,不过是活的没那么好而已。”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这话其实也不对,吐谷浑时期,虽然不少人家中养着大量的牛羊,但这些牛羊却根本不是他们的,他们每年都生活艰难,到了冬日,冻死动辄上千人,大唐治理,对更广大的普通人来讲,其实是好事。”
“但对于那些贵族而言,就不是好事了吧。”李世民忍不住的笑笑。
“那些人,冬天死的最多的就是他们,高原的真正寒冷,他们没能受住。”李承乾神色平静冷冽。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西昌州的地图,轻声道:“李靖啊!”
“这一年,西昌州开始找水草肥美的地方开始种植青稞一类的谷物,量也不少,日后西昌州对朝中粮食的依赖会更少。”李承乾看向茶卡盐湖方向,说道:“反而茶卡出来的盐,能够更多的提供大唐治理茶卡所需要的资金。”
“吸取经验吧,等到将来攻灭高句丽正好用。”李世民微微摆手。
“是!”李承乾缓缓推着他离开了这里。
来到殿门前,俯瞰整个长安。
李世民轻声开口道:“照顾好欣儿和忠儿,别让他们出事。”
“儿臣明白。”李承乾微微躬身,神色沉重。
他知道,有些事情,他的想法是瞒不过李世民的。
李欣也好,李忠也罢,李承乾虽然对他们有些感情,但不多。
李承乾真正想的,是用他们来做磨刀石。
将来成为李象的磨刀石。
但具体该怎么操作,还要看将来的变化。
李世民明白这一点,他说的不过是要个最后的保险罢了。
说不定李欣和李忠,会和他们的父亲一样,被永远囚禁。
……
“该说的,朕都已经和你说的,剩下的,就是为君者的自我修养了。”李世民抬头,轻声说道:“凡事不要太急,思虑清楚利弊,稳扎稳打,但在关键时刻,也要果断出手,奇正相合。”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以稳为主,稳固自己的基本盘,但也要有奇策,出人意外之处。
才能够不被别人算计。
“是!”李承乾认真躬身。
“做事,要有宏图伟略,也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去做,甚至是一件事一件事的去计较。”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有的时候,当你退一步的时候,别人就会觉得自己有机可乘,然后得寸进尺。”
蹬鼻子上脸。
这种人很多。
“儿臣知道了。”
“最后。”李世民神色凝重起来,认真说道:“皇帝者,王霸杂糅,内外皆是如此。”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承乾沉沉躬身。
“走吧,送朕回武德殿。”李世民拍拍扶手,说道:“甘露殿太吵了。”
“是!”李承乾转身推着李世民朝着门外而去。
刚刚出门,李世民轻轻地开口道:“还有最后一件事,皇帝,为朕整修陵寝吧,到了该用的时候来。”
“父皇!”李承乾“噗通”一声,颤抖的、控制不住的跪了下来,抬头,他的脸上已经满是哀伤。
“太上皇!”殿中群臣,殿外将领,全部都齐齐跪了下来。
“整修陵寝”这句话一出,李承乾,还有整个大殿中的所有人,都知道,太上皇已经命途将终了。
所有人在哀伤的同时,也不自禁的涌起一股复杂难明的心绪。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李世民轻轻拍拍扶手,一侧的张阿难上前,推着李世民走下台阶,但李世民的声音依旧清晰的传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死离生别,如是而已。”
庄子·外篇·知北游。
庄子·齐物论。
轻松豁达。
上官仪跪倒在一侧,小心的抬头。
今日,他至始至终都跟在皇帝和太上皇的身边,亲耳听完他们的一切对话,并且将这一切全部记录在起居住当中。
太上皇今日交代了皇帝许多,然而到最后,轻松豁达的告别了自己的一生。
他今日,将所有该交给皇帝的,全部都交代给皇帝了。
整个大唐江山,所有的一切,他不会再有丝毫流连。
他轻松豁达的朝着生死的尽头而去。
这就是太上皇。
上官仪小心的看向了皇帝。
……
李承乾跪在那里,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脸侧悄然的滚落了下来。
一股莫名的哀伤控制不住的涌上心头。
他甚至都差点控制不住的要痛哭出声。
但他控制住了。
最后重重的低下头,额头磕在地面上。
他在无声在痛哭。
悲伤如同潮水一样,从内心深处涌出。
不停的涌出……
直到许久之后,长孙无忌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陛下,陛下,起来吧。”
“舅舅!”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最后还是忍不住的哭了出来:“舅舅…………”
“陛下,陛下!”长孙无忌抱住李承乾,拍着他颤抖的肩膀说道:“生死无常,太上皇都不介怀,陛下又何必介怀。”
“呃……啊……呃呃呃……”李承乾稍微侧过头,哭泣中,艰难的深吸两口气,这才慢慢的止住了哭泣。
殿中的群臣全部都能够感受到那种悲痛到了极致,但不得不强行收敛的痛苦。
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点点头。
长孙无忌这才退开一边。
李承乾慢慢起身,他的目光之中,是雄浑的太极殿,还有更加广阔的长安城。
他轻轻地闭上眼睛。
最后深吸一口气,虽然脸色已经哀伤,但眼神已经坚定了起来。
转身,他看向两仪殿中的丹陛御榻,然后迈步一步步坚定的走了进去。
越过门槛,两侧的群臣全部退至两侧,躬身拱手。
上官仪跽坐在地上,快速的在起居住上写道:“太上临终赠别,帝痛哭不已,一刻而不觉,孝心至诚,众皆感同。”
……
李承乾一步步的走上丹陛,然后坐在了御榻上。
将桌案上的镇纸移到一旁,李承乾平静的抬头,殿中群臣已经分列两边站立。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勣,阎立德,程知节,尉迟敬德,张士贵等文武群臣,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全部赶了过来。
李承乾淡漠的点头,说道:“太常寺。”
太常寺卿赵元楷站出拱手:“陛下!”
“昭陵那边筹备动工吧。”李承乾目光看向群臣,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人的脸上扫过。
长孙无忌一副几欲开口的模样。
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礼部尚书!”
“臣在!”礼部尚书李袭志站了出来,认真拱手。
李承乾看着李袭志,有些话他知道该怎么说,但不知道为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出口。
“礼部和鸿胪寺按制准备吧。”房玄龄站出,看向李袭志。
“喏!”李袭志拱手领命。
“陛下!”房玄龄转身看向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太上皇终究只是身体不适,脉象未沉,陛下不必太过担忧。”
“是!”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然后摇摇头,苦笑,又点头道:“房相说的对!”
“陛下!”长孙无忌也平静了下来,站出拱手道:“太上皇身体不安之事,整个长安皆知,朕请陛下下旨,诸道观佛寺,诸道士僧侣,为太上皇诵经祈福,长安百姓愿意去者,诸道观佛寺一律奉迎。”
“可!”李承乾抬头,说道:“朕在宫中不便外出,让纪王代朕前往太乙青华观和大慈恩寺为父皇祈福。”
“喏!”长孙无忌拱手领命。
李承乾抬起头,说道:“传旨,以卢国公和鄂国公为左右金吾卫大将军,镇压长安十六卫。”
“臣等领旨。”程知节和尉迟敬德齐齐站出拱手,神色肃然。
“左千牛卫大将军武水县伯常何,雍州都督天水郡公丘行恭。”李承乾轻轻抬头。
“臣在!”常何和丘行恭同时拱手。
“派人巡查长安和雍州内外。”李承乾稍微低头,说道:“但有异动,即刻诛杀。”
“喏!”
“传旨,召诸亲王、驸马回京。”李承乾说完,轻轻闭上眼睛。
“是!”房玄龄站出拱手。
“传旨,令卫国公李靖,琅琊郡公牛进达,松州刺史王仁祐,荆州长史许叔牙,并州长史窦孝慎,扬州长史李文暕,洛州长史萧钧,广州都督杜正伦,益州长史卢承庆,即刻起,整军戒备,若有异动,许便宜行事。”李承乾眼神冷了下来。
“臣领旨。”长孙无忌站出认真拱手。
“舅舅,你坐镇政事堂,审查天下政务,但有不法者,从严从重处置。”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