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帝秦设计师

帝秦设计师- 第56章 熙宁变法,赵宋难救(北宋历史)

帝秦设计师 买土拨鼠的松鼠 7317 2025-09-16 04:10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hinpy.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赵祯驾崩后,赵曙即帝位,但其运气也就到这,他在位时间只有三年,年仅三十六岁便病逝。”

  “因赵曙在位时间短,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还未得及有多少建树。其较为突出的功绩大概是治平三年,让司马光组织人手编纂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为后世常读常用史书之一,有极高学问价值和历史价值,后世许多名人名家对其赞不绝口!”

  “赵曙病逝,由其子赵顼即位,群臣为赵曙上谥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

  赵曙没多少功绩,就算其有让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之功,可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编了十九年,赵曙早已去世,能得“英宗”这庙号,已算超格。

  这时的“英宗”庙号可还没被某位瓦剌留学生、土木堡战神给玷污。

  李念道:“其子赵顼便是宋神宗,也就是和王安石指责赵恒举措失当,让宋朝失去了统一交趾良机的那位。”

  难怪敢指责赵恒而不怕被人评议有违孝道,敢情不是赵恒这一脉。

  “赵顼即位时,赵宋的三冗问题已相当严重,赵顼看出了三冗问题会给赵宋造成的危害。在其父赵曙的治平二年时,赵宋的财政亏空已高达一千七百余万缗。”

  赵宋想通过撒银子将士卒、文官都养起来,好让江山稳固的想法,终于在此时成了个大问题。

  当然,也不能全怪赵宋,这其中也受了五代十国影响,为了让五代十国的某些问题不再在宋朝重演,赵匡胤和赵光义在给赵宋设计的道路就有问题。

  这两位当时不一定想到会有这结果,可到他们后辈子嗣时,埋下的问题就发作了。

  “在三冗问题之外,土地兼并问题同样严重。赵宋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明确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朝代!”

  经过李念多次讲说后来王朝的历史,始皇等人也都明白土地兼并对于一个王朝的危害。

  而这宋朝居然不抑制土地兼并,还能南北宋加起来国祚有三百多年,在这方面,赵宋还蛮厉害的。

  王绾道:“赵宋不抑土地兼并,那其国内土地兼并必定极其严重,然其又能国祚三百余年,莫非其以商业辅之?”

  土地被兼并后,失了地的农民没地种,但他们又需要生计,那么只能被赶去干其他的事,譬如参军、行商……

  且土地兼并影响的可不止百姓生计问题,还会影响赵宋朝廷的税赋,从土地上所收的税损失掉了,也要从其他地方弥补。

  李念道:“宋之商贸确实兴盛,确为宋国祚能有三百余年的原因之一。且商贸兴盛让赵宋看起来很富,在后世提到赵宋时,总会想到赵宋是当时最富裕之国,可在富的同时,赵宋又积贫积弱。”

  富和贫弱是可以共存的,国家有时便会出现这种情况。

  “富在于宋收上的赋税,及宋生产出的财富超过其他国家,贫在于虽有不少赋税,可朝廷没钱,财政收入与支出失衡,弱则在于军事实力衰弱,对外战争不力。”

  “且赵宋商贸兴盛也容纳不下那么多人经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行商获利。”

  只有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人经商才能获利,普通小民经商,像开小吃摊,能赚个辛苦钱维持生计就不错了。

  “因而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某些没有土地可种,又找不到其他生计活路的宋人只能造反起义。”

  ”宋朝起义造反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便是这些人起义造反后,有机会被赵宋朝廷给招安。”

  “招安便是赐予官职、钱财等封赏,让这些人放弃造反。原本都是普通平民百姓,可招安后,那就是官老爷了,可以吃上赵宋朝廷的官粮。招安这套在赵宋还挺吃得开!”

  “在宋时甚至有句谚语,‘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王翦笑道:“这‘杀人放火受招安’在赵宋不失为一进身之阶。”

  蒙恬道:“只是这进身之阶限制颇大,一眼可看到头。”

  赵宋真正利益最大且最爽的进身之阶还是靠科举,以进士之身入仕,像招安这种,即使封了官职,也基本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但对那些受招安的人已经够了,他们本来也就不期望能当多大官,朝廷能给招安他们,给他们赏赐就行。

  “赵顼意识了三冗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给赵宋带来的危害,若不改,赵宋将会因此持续衰弱,乃至亡国;可若是改吧,‘祖宗家法’又摆在那儿。”

  “那可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岂能轻易改动?”

  赵恒在位时整出来的“祖宗之法”终于变成木枷锁到了赵宋后继之君的脖子上,锁得他们难以喘气。

  赵顼和王安石指责赵恒,恐怕也是觉得赵恒在位时做的事,阻碍他们想要变法改革。

  “熙宁二年,为革去赵宋弊病,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熙宁变法。但新法一出台,便遭受到了一片指责谩骂,从各方面对新法进行阻碍,以天变异相反对变法,指责王安石等不敬祖宗之法,从道德上对王安石等变法大臣进行抨击。”

  “王安石也是在此时喊出了‘三不足畏’,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始皇道:“这王安石若真能做到这‘三不足’,倒真是一变法之臣。可有变法之臣,也得有变法之君,否则不过是再现庆历新政之旧事!”

  冯去疾笑道:“那些阻碍变法者,虽以‘祖宗家法’为由,实则是因新法会损及其等之利。”

  一般坚定阻碍变法的人,常都是会被新法损害利益之辈。

  李念道:“赵顼在此时对变法予以了大力支持,罢退了不少反对变法的官员,其中有在庆历新政时,支持庆历新政的欧阳修、富弼等人。”

  “这些人也并非全是因熙宁变法会损及他们利益才阻碍新法,有些是真认为新法有问题。”

  “在熙宁三年,赵顼擢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从而有了更大权力,大量新法颁行天下。”

  “为让新法顺利推行,赵顼还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职权凌驾于三司之上,是变法的主要机构。”

  “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赵顼听从王安石举荐,还起用了吕惠卿、章惇、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人。这些人在后来都大有作为!”

  “如章惇曾两度担任宰相,在宋哲宗赵煦死后,因其无子嗣留下,须从其兄弟中择一位为君。向太后主张立大书法家为帝,但章惇反对,并对当时为端王的大书法家进行了评价:‘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虽说章惇反对并未阻止大书法家即位,但章惇对大书法家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大书法家做皇帝干的事,证明其确实不可君天下!”

  “再如沈括,这位不仅做官厉害,同时也是华夏古代的一名科学家,其著《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价值非凡。”

  王安石给赵顼推荐的人中,都是真才实学之辈。

  “但熙宁变法虽得赵顼大力支持,在朝中那些反对难以阻碍,可变法的内容是要实际推行于整个天下,而不是只在朝堂中随口说说,要切实于地方实行。”

  王绾点头道:“在朝中,有赵顼支持,那些反对的官员无能为力,可在地方上便不是。若是地方上反对新法,即便赵顼为宋帝,也难解决。”

  这熙宁变法必定会失败,阻力太大,而支持变法的皇帝、主持变法的大臣在天下威望不足。

  像李念在大秦进行的各种改革,有始皇支持,朝中谁敢反对?地方上谁敢不服?

  始皇一统六国,威震天下,老秦人都信任其,使得李念的改革能几乎无阻力推行。

  谁敢跟完成了“灭六国,一天下”大业的始皇帝对着干啊,且还有杀气腾腾的老秦人愿意听从始皇号令。

  而熙宁变法,是赵顼有这威望,还是王安石有这威望?

  这也是李念一直认为大秦若要变法不亡,需要从始皇这改变的原因!

  只有始皇有这份恐怖的威望让大秦能以无阻力或小阻力的状态快速革去弊病,完成新生。

  要换成胡亥,胡亥就算了,这厮不干正事,换成扶苏,如果即位的是扶苏,其想对大秦进行变革,所遇到的阻碍绝对不少。

  无他,扶苏没有始皇帝的威望,压不住那些反对者。

  当然,这个时期也要有选择,要是已经是始皇三十二年之后,李念也只能对始皇帝道一句:“没救了,等死吧,告辞!”

  因为在那时,老秦人已和始皇帝离心离德,本应该是支持始皇和大秦的最坚实力量已对始皇和大秦生恨,大秦积重难返,再不可治。

  但现在,始皇和大秦没让老秦人寒心,有老秦人的拥护,大秦在天下即是无所不能。

  啥,你想阻碍陛下的新法,你不愿接受大秦的新政?

  看来尔等是不晓得咱秦人的厉害!

  有老秦人支持,即便六国之地有反对的声音也无碍,大不了再来一次灭六国,一天下。

  何况,李念给大秦带来的改革还对六国之民有利,有多少人会反对?

  赵顼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便缺乏威望,缺乏这等坚实强大的支持力量。

  “熙宁变法不仅有外部的各种反对力量,变法派内部也发生了分裂,赵顼也对变法产生了犹豫,自己内部人心尚且不齐,又如何应对外部阻碍?”

  “新法颁行不足一年,变法派和反对派便产生了激烈的斗争。韩琦上疏让赵顼停止青苗法,赵顼想要同意,与王安石一同主持制置三司条例司的陈升之也附和同意。”

  连自己内部的人都不再同心,这改革变法必定举步维艰。

  “而且,这新法也确实有弊端,像那保甲法实行之后,为逃避此法,汴梁百姓中甚至有人自断手臂。”

  蒙恬道:“宋人自断手臂,要么其等为人蛊惑,未明新法之真意,要么新法确有弊漏!”

  “王安石心志坚毅,确为变法改革之才,然其又在变法时过于急切且理想,即其所制新法,虽本为好意,然在实行之时,却会变坏。”

  “其又未及时得到反馈,依实际情况做出修正,反而继续一意孤行,本出于好意的新法也会变恶。”

  “如在保甲法引发汴梁百姓自断手臂后,王安石称:‘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然惊异;况于二十万户百姓,固有蠢愚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邪?’”

  此事的正确应对之法是:如果真有蠢愚的百姓为人所惑,当找出百姓是被人所惑,且为百姓讲明新法;而要是百姓没被人蛊惑,是主动为之,那更要探明清楚百姓所想,反思新法的利弊。

  而不是觉得百姓蠢愚,容易被人蛊惑,没必要跟这帮泥腿子讲明。

  这是王安石作士大夫,下意识对百姓的高傲和偏见,也许王安石在平时会同情怜悯百姓,会在为官时表现得爱民如子,愿意为百姓伸张正义,可其依旧具有士大夫对百姓的傲慢与偏见。

  李念继续道:“赵顼在听了王安石话后,认为当听取百姓之言。在熙宁七年,在众多人的反对中,新法又露出各种弊端的情况下,赵顼对新法产生了怀疑,免去了王安石宰相之职。”

  “王安石个人私德极好,且也确实忠心为宋,不含私心,其被罢相后,为了新法能继续实行,奏请赵顼任命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召韩绛代替他,然后有趣的事来了!”

  “吕惠卿得掌大权后,担心王安石会回朝夺其权,接办郑侠案的机会陷害王安石之弟王安国,又兴李士宁案妄图倾覆王安石。”

  蒙恬道:“这吕惠卿,实乃忘恩负义之徒,这些事想必让王安石甚为难受。”

  自己推荐的人在掌了权后,为了保障他的权势,竟打压自己,这熙宁变法的变法派不分裂才有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