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两百六十五章:真正的怠政,老秦贵族的无声反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安君从一个大商人的手中,买下了一栋宅邸。
这栋宅邸位于虎熊坊,原属于麃公。
只是随着麃公死去,麃氏子弟在白家的安排下去往大秦各个县城为官。这栋宅邸就只有麃家老人居住,看家护院。
上个月老秦贵族中的白氏覆灭,白氏羽翼下保护的麃氏也遭了灾。
没有了白氏撑腰,麃氏被各县城本土势力挤压追堵,一个个都干不下去了。
一些麃氏子弟死了,更多的麃氏子弟砸锅卖铁回归咸阳,徒有身份没有钱财没有权力的他们连如何谋生都不知。
最后,竟是将老宅卖给了一个他们从骨子里就看不起的贱商。
无他,给的钱多。
那商人想要借这个宅邸搭上秦国武将这条线,醉翁之意不在酒,给出的价钱是宅邸的五倍还多。
因为此事,那些感念麃公恩情,仍然愿意帮助麃氏的少数武将,更少了。
秦国地位。
商不如民,垫底。
武将,排第一。
第一的武将看不起垫底的贱商,极不愿意与贱商住在一起,听到贱商入了将军坊还占了麃公的宅邸,个个气愤无比。
觉得耻辱的武将有十几个人打上贱商大门,勒令贱商滚。
看不起贱商的武将们,对待放贱商进来的麃氏,哪里会有好态度呢?
便是麃公麾下最为出息的桓齮,原本一直明里暗里帮衬麃氏,现在也完全不帮了。
桓齮依然感念麃公,对麃公子孙却只有厌恶。
人走茶凉,再深的人情也有用完的一天。
门当户对的不只是爱情,交情也是。
原麃氏府邸,前庭院。
“君侯。”自雍城赶回来的麃虎欠身低首,十分恭谨。
知天命的年纪,脸上讨好的笑脸却比年轻时还要诚恳,全无三年前目中无人的麃公长子之姿。
弯腰站立的麃虎面前,嬴成蟜闭着眼睛坐在摇椅上前后逛游,脸色很是有些不好看,也不知道听没听到麃虎呼唤。
麃虎观察到长安君暂时不会睁眼,苦笑连连,这才是他真实的情绪。
他要早知道长安君会是储君,别说长安君要麃氏在长安县学甚新秦文。
就是长安君让麃氏像贱民一样种地纺丝,他这个麃氏之主也会强迫族里做啊。
谁能想到从秦穆公辉煌到现在的老秦白氏,说倒就倒了呢?
麃虎四处巡扫,看着院落西角里熟悉的枣树,心中越发不是滋味。
若他当初没有选择白氏,现在……晚了,一切都晚了。
麃虎知道晚了,但还是要争取,腆着一张大脸争取。
他是麃氏之主,这是他的职责。
“君侯。”他又叫了一声,语气越发谄媚了。
摇椅停摇,嬴成蟜睁开双眸,双脚点地,望着麃虎:
“按照辈分,我应该叫你一声叔伯。”
“不敢当君侯称谓。”麃虎诚惶诚恐。
少年抿着嘴,神色复杂,许久不言。
他想要摆出一个胜利者的态度,问问麃虎当初是不是选错了人。
他想要冷嘲热讽,说当初我早说了你们去长安县,我安排你们,你们不是不听吗?现在好了吧?
他想要阴阳怪气,说这不是去了雍城做官的麃大人吗?怎么来我们咸阳这种小地方了啊?
少年对于麃虎当初的选择很有怨气,很想发泄。只是每当要开口发狠时,他就会想起那个一直不遗余力维护他的老人,那个没死在战场上死在官场上的老人。
算了。
嬴成蟜长出一口气:
“这宅邸,我买来暂居数日,会还给你们的,不收钱。”
麃虎面色一喜,这栋父亲打拼下来的宅邸在,人气或许还能重新聚起来。
紧接着便是一脸尴尬,嗫嚅道:
“这……这……”
嬴成蟜摆摆手,重新躺下。
侍立在一旁的呼走到麃虎面前伸出手,示意麃虎跟他离开。
麃虎急了。
他来这里可不是为了要一栋宅邸,而是给麃氏要一条出路。
“君侯!”他急呼。
“哎!”呼呼的声音不急,却盖过了麃虎,术业有专攻。
呼推搡麃虎,脸上一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客气假笑:
“客人请不要惊扰我家主君了,走吧走吧。”
“放肆!”被推着走的麃虎在呼的面前一脸威严:“我父与君侯乃是”
“客人。”呼又一次打断,笑容渐没:“你也说了,那是你父,请离开吧!”
麃虎仍不肯走。
于是,鲁勾践拖着巨阙来送客。
麃虎走了。
出大门的时候,在走过半辈子的门槛上绊了一跤,手掌擦破。
他颇显艰难地爬起,跌跌撞撞、踉踉跄跄离去,失魂落魄。
呼冷哼一声,嘀咕一句“什么鸟人”,关上大门,躺在门边的主君同款摇椅上,耐心等待。
主君说了,只见王氏非王氏。
呼不懂什么叫王氏非王氏,他也不问,他享受这个解谜的过程,这是他选择的世界。
两日后。
一名自称被逐出家谱,不得以王为氏的王氏人登门,被一脸“原来是这么个王氏非王氏”的呼引入府中。
呼请这位王氏非王氏稍待,他去找主君回来。
自从主君买下虎熊坊这栋宅邸,天天在虎熊坊串门。
不到半个时辰,长安君赶回,与等待多长时间就忐忑多长时间的王氏非王氏会面一个多时辰。
王氏非王氏离开时,笑容满面。
————
同一日的清晨,天色未明,丞相府的黄铜灯盏已经点亮。
熊文披着单衣坐在案前,指尖在竹简上轻轻敲击。
案头堆积的文书几乎要遮住他的视线,最上方那卷“河东旱灾急赈”的奏报已经晾了整整三天,朱批用的丹砂砚台干涸得裂开了细纹。
“主簿!”熊文提高声音唤道,带着不好的几分情绪。
年迈的主簿公孙稷佝偻着腰,慢吞吞地从外间走进来。
老人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似的。手里捧着一盏微弱的油灯,昏黄的光映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显得格外苍老。
“丞相有何吩咐?”公孙稷的声音沙哑,像是许久未曾开口。
“调河东郡的粮册来。”熊文头也不抬地说道。
公孙稷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
“回丞相,管粮册的令史告假了。”
熊文手中的笔顿了一下,终于抬起头来:
“告假?何时的事?”
“昨日。”公孙稷低声道:“说是家中老母病重,连夜赶回频阳去了。”
“频阳”二字,老人的语气似乎重上一些。
熊文面色微沉,频阳……真是个好地方啊!
若没有影射,那频阳距咸阳不过一日路程。便真是急事,今日也该回来了。
熊文没有说破,继续问道:
“那就叫掌固去取。”
公孙稷的脸上露出一丝为难:
“掌固……昨日去骊山核验王陵石料了。”
“王陵石料?”熊文的声音陡然提高,怒气难以遏制:“那不是少府监的事吗?什么时候轮到我丞相府来管了?”
“是,但少府昨日派人来说,急需熟悉度量之人,便将掌固借调去了。”公孙稷抬着头,面色寻常,就好像这只是一件小事。
熊文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冷笑一声:
“备用钥匙呢?”
“在丞管手里。”公孙稷对答如流:“丞管前日染了风寒,至今未愈。”
熊文猛地拍案而起,案上的竹简哗啦啦散落一地。
这些老秦贵族出身的中层官吏,动向就像经过精密计算,永远在最关键的时刻缺了那一环!
“滚!”熊文厉声喝道。
公孙稷不温不火地应了一声,也不生恼,慢慢离去。
接下来一日,熊文亲力亲为,去查证公孙稷说的一应事宜。
这位大秦左丞相发现,粮仓令史恰巧在救灾奏报送达时告假。说频阳老母生病倒没完全作伪,只是那份病据经过查实,早在三月前其母就已痊愈。
掌固被支去核验十年后才需完工的王陵石料,而少府的借调文书上墨迹未干,显然是临时伪造。
备用钥匙由丞管掌管,而这位丞管的风寒据侍医诊断,不过是多饮了几杯酒。
无独有偶,廷尉府。
正午的阳光透过廷尉府的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李斯站在堂上,手中的竹简几乎要被他捏碎。
“栎阳杀人案为何拖了半月不审?”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书佐司空虔跪在堂下,满脸惶恐。
他是个三十出头的精瘦男子,颧骨高耸,眼睛小而亮,此刻正不安地搓着手:
“回大人,案卷格式不对啊!”
他膝行几步上前,指着简册边缘一处几乎不可察觉的空白:
“按《行书律》,此处该空半寸未空。”
李斯的眉头皱得更紧:
“就因这半寸空当?”
“不止呢!”司空虔像是得了理,声音顿时高了几分。
他哗啦啦展开三丈长的竹简,手指在上面快速点着:
“大人且看,验尸记录未加盖医官私印,凶器图谱没用官定朱砂,原告画押的日期写错格式……”
他的手指每点一处,李斯的脸色就阴沉一分。
这些所谓的“瑕疵“,每一处都微小得近乎苛刻,却又确实违反了秦律的某条细则。
“医官私印何在?“李斯冷声问道。
司空虔露出为难之色:
“管印的令史前日被临时调去清点刑具了……”
“官定朱砂呢?“
“锁在库房里,钥匙在司库手上。”司空虔低头道:“司库大人回乡祭祖,至今未归。”
李斯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瑕疵全是经手案卷的老秦官员暗中制造的。
每一道程序都卡在某个世族子弟掌控的环节,就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整个廷尉府的运转牢牢困住。
他不动声色地“嗯”了一声,在司空虔走后细心查证。
医官私印被管印的令史临时被调去清点刑具。而刑具库的登记册显示,这批刑具早在半年前就已清点完毕。
官定朱砂锁在库房,钥匙由司库掌管。这位司库的祭祖实则是去参加了一个西氏子弟举办的私宴。
原告画押的日期格式错误,是因为负责指导的文书恰好在那日被派去抄写无关紧要的典籍……
非偶有三,太仓。
太仓院子里,治粟都尉王绾盯着沙盘,额角的青筋暴起。
沙盘上代表粮队的小旗,已经三天没有移动过了。
“运往巴蜀的粮队呢?”他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仓曹掾张燮站在一旁,一脸无辜。
他是个圆脸微胖的中年人,总是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早出发了啊!”
指着竹简上的记录,手指在上面轻轻划过:
“王大人请看,五日前巳时三刻已出仓押运,一切手续齐全。”
“那为何本官一直未得回禀?”王绾的声音已经开始发抖。
张燮摊了摊手:
“那下官就不知了,或许是路上耽搁了吧。”
就在这时,一名王氏小吏匆匆进来,在王绾耳边低语了几句。
王绾先是一愣,随后竟气极反笑。
粮车竟在咸阳郊外绕了五天,至今仍在原地打转。而那个押运官,此刻正在渭水边悠闲地钓鱼。
“为何不按路线行进?”王绾厉声问道。
张燮依旧笑眯眯的:
“舆图被管图籍的借给少府监,向导又突发痢疾在家休养。”
顿了顿,又补充道:
“每辆粮车都‘按规定’装载,可能是超载了三斗,导致车轴频频损坏。”
王绾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不通武的他现在想动武。
这些理由每一个都冠冕堂皇,却又荒谬至极。
舆图、向导、载重……每一个环节都被动了手脚,却又让人挑不出明显错处。
一日后。
查证完毕的王绾怒火更炽。
地图被管图籍的借给少府监。而少府监的借条上墨迹新鲜,显然是临时补写。
向导“突发痢疾”,但医官记录显示他只是吃了些不洁之物,且开出的药方足以让他当日痊愈。
“按规定“超载的三斗粮食,实际上是仓曹掾张燮亲自监督装车时,悄悄让人多放的。
这样的一幕,不只在这三个官府中出现,而是在咸阳全部的官府中都出现。
这是老秦贵族的反击,对暴君秦王政的反击。
怠政?
我让你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