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继位称帝
四月初一,寅时刚过,奉天城便已苏醒。
百姓们三三两两走上街头,只觉得今日的奉天城与以往不同。
街道上多了许多手持武器、身穿铠甲的士兵巡逻,各处的旗帜迎风飘扬,气氛更加肃穆、庄重。
一名老者幡然醒悟:“嘶......今日怕不是殿下要登基了吧?”
周围的百姓如梦方醒,随即更加热烈地讨论起来。
另一边的奉王宫......不,现在应该是皇宫了。
晨曦微露,霞光初绽,将皇宫巍峨的轮廓勾勒得更加清晰。
宫门次第洞开,露出宫内铺陈一新的景象。
长长的仪仗队伍早已肃立两旁,旌旗招展,斧钺森然。
仪仗卫士皆身着特制的庄严礼服,甲胄擦得锃亮,头盔上的红缨如同跳动的火焰。
奉国中枢的重臣们,身着按品级制定的朝服,依照严格的班序,分列于奉天殿前的丹陛两侧。
人人屏息凝神,面容肃然。
殿前广阔的广场上,黑甲红袍的奉军精锐将士如同雕塑般整齐伫立,枪戟如林。
人群的正中间,一条宽大鲜艳的朱红色地毯,自宫门外一直铺陈而入。
红毯穿过广场,越过丹陛,最终延伸至奉天殿深处。
吉时已到!
庄严恢弘的礼乐轰然奏响,不是寻常的宫廷雅乐,而是那首响彻北地、象征着无上武功与荣耀的《奉王破阵乐》!
鼓声低沉如雷鸣,号角苍凉直透云霄,编钟磬声清越激荡,合奏出一曲磅礴大气的帝王序章。
在无数道目光的聚焦下,大庆帝国新的主人,出现在了红毯的起点。
李彻身着衮服,上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图案,象征天子之德。
头戴十二旒冕冠,珠玉垂旒轻轻晃动,半掩其后那张年轻却已尽显威严的面容。
只见他龙行虎步,身形挺拔如松,沿着那朱红色的通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周围投来的目光中,有狂热,有敬畏,有期待,有欣慰。
李彻穿越过一干忠臣良将,始终平视前方,仿佛穿透了宫殿的重重阻隔,望向了更遥远的天下。
终于,他走完了漫长的御道,踏上了高高的台阶,一步步登上象征着九五至尊的巅峰。
文武百官紧随其后,依序缓步登阶,步入大殿。
不多时,李彻走到了置于殿宇最高处的龙椅前。
他的脚步微微停顿了一瞬,目光落在龙椅之上,竟有片刻的出神。
穿越至今日已经数年,自己历经生死,搏杀算计,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从今日起,他将不再是奉王,不再是天策上将,更不是那个在帝都备受排挤的六皇子。
他是大庆帝国的天子!
他将口含天宪,执掌生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然而,这一刻,李彻并未感到任何志得意满的权力快感。
反而,一股沉甸甸如泰山压顶般的责任,堵在心头。
自己接手的大庆,实在称不上是一个好摊子。
世家大族的底子依然在,帝都还有另一个朝廷,南军、东南军一个个都是硬骨头。
放眼大庆四周,只有北方暂安。
南疆、西域,乃至海外,又何尝没有强敌环伺?
更重要的是,大庆南方各地已被世家蛀蚀得千疮百孔,几乎所有的封疆大吏皆出自门阀。
毁灭一个陈旧的秩序已经是极为苦难,重建一个全新的秩序,更是难上加难。
但再难,也必须去做!
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也是他李彻来到这世界,无法推卸的使命。
自己最终的梦想一直都不是成为皇帝,而是让这个民族更加伟大,真正屹立在世界之巅!
在怀恩低声的提醒下,李彻收敛心神,缓缓转身。
袍袖一拂,坐上了那象征天下至尊的龙椅上。
就在他落座的瞬间,殿下文武百官如同潮水般齐齐跪伏在地。
诸臣皆以头触地,山呼之声震彻殿宇:
“臣等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恭祝大庆国祚永昌,万福攸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久久不息,在奉天殿内回荡。
李彻静默片刻,缓缓抬起手:“诸卿,平身。”
“谢陛下!”
群臣再拜,方才依序起身,垂手恭立。
李彻稳坐龙椅,缓缓扫过殿下的每一位臣子,方才开口:
“逆贼篡位,伪朝窃据神器,致使天下动荡,纲常沦丧。朕每思及此,心如刀绞,夜不能寐!”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贼寇逞凶于内,世家蠹蚀于外,生灵涂炭,山河失色!”
“朕今日登基,不愿空谈什么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李彻身姿挺直,如同出鞘的利剑:
“欲要廓清寰宇,再造太平,便须首先直面这血淋淋的疮痍!讳疾忌医,只会让沉疴积重难返!”
“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李明伪帝,必须下台!伪朝乱政,必须扫清!此乃第一要务,绝无妥协之余地!”
这便是李彻登基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平叛!
一统江山!
“陛下!”此时,文臣行列中,一位老者应声出列。
老者正是文载尹,他躬身拱手道:
“陛下圣心烛照,锐意进取,臣等感佩。”
“然,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彻目光转向他,语气稍缓:“文卿乃国之柱石,但说无妨。”
“陛下。”文载尹声音沉稳,“伪帝虽恶,然其势未能瞬熄。”
“为尽快平息战火,减少军民伤亡,臣以为,于大兵压境之外,亦可辅以怀柔之策。”
此言一出,殿中议论纷纷。
李彻却是没有打断,而是示意文载尹继续说。
“臣以为,或可派遣能言善辩之使者,持陛下恩旨,前往北方四郡及秦、晋旧地,陈说利害,宣谕陛下正统之威。”
“待到北方归降后,王师合为一处,兵临长江,再派使节前往各府各郡。”
“若能令各地官员幡然醒悟,弃暗投明,便可兵不血刃而使疆土归附。”
“如此,既可削弱伪朝羽翼,亦可彰显陛下仁德,岂不优于一味征伐?”
他的话音落下,殿内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寂静。
众臣的目光纷纷投向龙椅上的新帝,等待着他的决断。
李彻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轻晃,遮不住他眼中锐利的光芒。
他并未立刻出言议,而是将目光转向文臣班列。
“张氾何在?”
已是礼部尚书的张氾闻声,立刻整肃衣冠,快步出列,躬身应道:
“臣在!”
李彻温和开口道:“文老方才所言,爱卿可都听清了?”
张氾恭敬回答:“回陛下,臣听得清清楚楚,字字在心。”
李彻微微颔首,继续道:“昔日卿出使高丽、契丹、靺鞨诸部,纵横捭阖,不费一兵一卒而拓土安邦,为奉国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国逢大变,伪帝窃据神器,天下板荡。”
“朕欲遣一能臣,持节南上,宣朕谕旨,说服北方四郡及秦晋旧地文武,重归朝廷正统。”
“此任关乎战略大局,非胆略超群、善辩能言者不可胜任。”
李彻顿了顿,笑着开口问道:“卿可愿再赴此任,深入险地,为朕,为这新生的朝廷再建奇功?”
张氾闻言,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激动得面色潮红,胸膛剧烈起伏。
他毫不犹豫,当即撩袍跪倒在地:
“陛下信重,臣万死不辞!”
“臣愿往!必当竭尽驽钝,宣陛下天威,明顺逆之理,不负陛下所托!”
张氾心中如同明镜一般。
陛下登基之后,颁发的第一诏就落在自己头上,这本身就是无上的恩宠和信任!
更何况,所谓的北方四郡,早在几年前就已暗中归心,与奉天往来密切。
根本不需要说服投降,那里本就是陛下的基本盘。
至于秦晋之地,如今有晋王在那里,和奉天也是盟友关系。
这趟出使,看似任务艰巨,实则风险极低,而功劳簿上却是妥妥的浓重一笔!
陛下在登基之初,便将一份安稳又显赫的功劳恩赏于自己。
他怎能不感激涕零,怎能不誓死效忠?
李彻看着激动不已的张氾,缓缓点头:“好!朕深知卿之才具胆识,此事便这么定了。”
“礼部即刻筹备一应节信、人手,择一个吉日,使团便可出发。”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张氾再次行礼,这才激动地退回了班列。
安排完出使之事,李彻脸上的温和笑意渐渐收敛。
他缓缓从龙椅上站起身,整个大殿的气氛随之变得更加肃杀。
“被逆贼蒙蔽的臣子,朕愿意给他们机会,然......”
李彻的声音拔高,目光也变得冰冷起来:
“一味怀柔,徒示弱于人,反令逆贼气焰更张!”
“伪朝窃据帝都,分裂山河,此乃国耻!大庆的土地,还需将士们用刀剑亲自夺回来!”
他停顿片刻,随即毫不犹豫地开口道:
“朕心意已决......御驾亲征!”
“朕将亲率三军将士,挥师南下,扫荡不臣,廓清寰宇!”
“必以雷霆之势,剿灭叛军,光复旧都,收复所有沦陷之国土!”
“天佑大庆,此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