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第六百六十九章 发展

  

  很简单,这座院子他准备租给朱永扬和程见闻。

  具体做什么?

  在这里开一家会所,商务会所,当然,非常正规的那种。

  这个会所是专门面向来华投资的外商,以及在华的那些外国人谈事儿用的。

  借用程家的名义,上边肯定会批准,具体经营由朱永扬来,他经营,李言诚可以保证这里不会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老朱和程见闻走在后边谈生意,谈的就是这个。

  对于商务会所,老朱不懂,但换个说法,换成这里是招呼某一类人吃喝玩乐的地方,老朱立马就明白了。

  可明白归明白,吃喝好弄,玩怎么搞?还不能违法,这门道可就大了。

  私人会所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丑国可是不少,别人也许不懂该怎么弄,程见闻门清。

  既然是哥哥布置下来的任务,他当然要尽心尽力的将自己知道的那些都教给身边这个人。

  “其实我哥说的对,不用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里就弄成他说的那叫什么来着……”

  “程总您说的是私房菜馆?”

  “对对对,私房菜馆,这里环境这么好,私密性又强,是个谈事情的好地方,有些人想请一些重要人物吃饭,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这里绝对没问题。

  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来,一座房子只安排一桌,来这里吃饭的客人也互不打扰,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只不过安排的饭菜必须有特色,西餐就不说了,回头我可以安排厨师过来,中餐的话……”

  “我来,中餐的厨师我来安排。”朱永扬将话接了过去。

  “国内各大菜系,包括官府菜的厨师,我都能找到,中餐的交给我就行,只是所需的食材……”

  相比起前两年,今年的物资,尤其是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又都充沛了不少,可那也是相对的,远远没有到随便买,管够的地步。

  国营饭店采购食材,能拿到批条,直接去什么蔬菜公司、肉联厂等相关单位采购就可以,个体户饭店就比较糟心了,只能是一大早去菜市场,有什么买什么,关键是有票也买不多。

  因为菜市场是为了满足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不可能全让饭店买走了。

  其实这对于朱永扬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他好歹也倒腾了那么多年的票,控制过那么多鬼市,尽管这几年不干了,但早年间维系的那些人脉关系还在。

  他开私房菜馆,食材方面根本不用操心,只要不是特别邪门的东西,绝对都够。

  可问题是那样一来,他需要将自己的人情搭进去,而且这可不是一天两天,是天天都要买,这要是欠人情,他估计他都还不清。

  “这个你不用管,我来想办法。”这几年几乎一直都生活在大陆,程见闻对国内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买很多东西,包括米面油这些,都需要票证。

  但他不需要,做为外籍人士来华投资,他手上不但有华夏币,还有大量外汇券,这玩意可是好东西。

  外汇券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产物,从一九八零年四月一日开始发行,至一九九五年一月一号停止流通并回收。

  是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由政务院授权中行发行的含有外汇现钞和外汇存款的凭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与华夏本币等值的特殊货币形式,却并不是法定货币,面向外籍人士,以及归国华侨。

  在国内流通,但只能在特定场合使用,比如指定的商店和宾馆。

  只有在这些指定地方,才能用外汇券购买到当时被视为奢侈品的高档货,例如进口洋酒、香烟、彩电、瑞士手表,以及一些有华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丝绸等。

  还可以兑换成等值外币。

  留学热就是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因为外汇储备比较紧张,个人想兑换外币是非常困难的,就算能从银行换到,数量也极其有限,根本就不够用。

  可如果能搞到外汇券,那就可以持券直接去中行的柜台兑换。

  抛开程见闻能利用外汇券去和某些想要外汇的人购买所需要的食材不说,单就说程家在国内投资一家饭店,所需的物资,各个单位也都会给大开绿灯。

  所以,将来饭店的采购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程总,这样看来,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你所说的东风是……”程见闻偏过头看向身旁的朱永扬,有些疑惑的问道。

  他们二人不是才开始打交道的,自从八零年九月李言诚上任市公安局副局长后,他就要求老朱将之前倒腾票据和紧缺物资的生意给停了,转而去办理了正规的个体工商户执照,开始做正经生意。

  可那两年能做小生意的都是自己有手艺的,想当个正经商贩,搞商品流通挣个差价,也得有货源不是,没有货源,就是想老老实实的做生意都没法做。

  一年,整整一年,朱永扬都是赔钱。

  他这个赔钱并不是说生意做失败了赔钱,而是因为养那一大帮子兄弟。

  倒腾票据的生意结束后,跟他混的有一部分人离开了,但还有一部分跟了他十几年的兄弟选择继续跟着他。

  老朱这人重情义,兄弟们选择跟着他,即便没生意做,他也要将那些人养着,一个人一个月不多给,六七十总要给的,跟普通工人挣的差不多,大几十号人,每个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言诚那会儿是没反应过来,后来踅摸出味儿不对了,给朱永扬叫过来一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将他介绍给了程见闻。

  别人没有货源,对程家来说则根本不算什么,国内搞不来,国外还搞不来吗?

  程见闻干脆又在国内注册了一家从事进出口生意的商贸公司,交给下属和朱永扬对接。

  就这样,老朱带着他那帮兄弟摇身一变,成了卖进口货的,这三年下来赚的是盆满钵满。

  而程见闻也没想到,他仅仅只是给哥哥面子才弄的进出口公司,不但没赔钱,竟然还赚钱了,赚的还不少,这让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国人的消费能力。

  这让他也想到决定在大陆投资建厂前,李言诚跟他说的,厂子的产能可能连国内都不够,出口?想想就好。

  先开始他以为哥哥是说笑,可后来的事实证明,哥哥对于国内市场的了解确实是他这个外来人没法比的。

  程氏在国内的工厂生产出来的民生用品,根本就没有出口的份额,怎么办,只能增加生产线。

  现在程氏在国内的工厂,已经比刚建时的产能扩充了五倍,生产出来的东西才勉强能跟上销售。

  “程总,确定就在这里弄那个私房菜馆?”朱永扬抬起胳膊指了下四周。

  “当然,这么好的地方不利用起来不是太浪费了。”

  “租金呢?租金给多少合适?”

  “租……”闻言,程见闻眯了眯眼睛,是啊,租金给多少合适?

  私房菜馆到底能不能挣钱,虽然想象的很好,先期的客源他也能拉来,可最终到底能否挣到钱,此刻他也不敢拍着腔子说肯定话。

  他是做生意的,无论做什么,当然都想要赚钱。

  本来按照他的本意,是想拉着哥哥一起搞,可被拒绝了。

  李言诚是坚决不会做生意的,也不会在谁的生意中掺一脚拿股份,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这样做只会是给别人留把柄。

  他和程家的关系,本来就已经让很多人诟病了,可别人也没办法说什么,毕竟程家是他的亲生家庭,世代从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解放后,都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不能因为李言诚的存在,就禁止人家程家进入国内投资做生意吧,这说不过去。

  也正是因为这样,平日里他在和程家的来往上都十分注意,这次打算将这座院子租给他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向组织和上级领导请示过,得到批准后才做出的决定。

  但这个租金问题……

  程见闻有点头疼,这两年他对国内政坛也算是了解了一部分,正是因为了解,所以此刻他也不知道该给哥哥多少租金合适。

  他朝前边看了眼后说道:“等会儿跟我哥商量一下再说吧。”

  国内的房产现在不值钱,虽然已经有大城市正在试点商品房,例如京市、沪市,但建好的商品房主要还是面对归国华侨,国内普通老百姓根本没人去买房。

  租房也一样,即便有租的,也是从公家手中租,每个月的租金也就象征性的收一两块钱。

  这还是住房,用来做生意的门面房就更几乎没有私人租了。

  现在做生意的小商贩,几乎都是推个自行车,或者骑个三轮车走街串巷,偶有开饭店的,用的也都是自家的房子。

  这年头厨师、司机都还是极好的职业,在各个单位都吃香,所以很少有人出来单干。

  正是没有个比较,程见闻才不清楚这座院子到底给哥哥多少租金才合适。

  前边,关家老大对这座院子的介绍也已经完毕,跟李言诚及其他人道别后,他先一步离开了。

  “言诚”

  “程董”

  李言诚的称呼,让程家当代家主程怀古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无奈,四年了,始终没能让这个失散多年的大儿子改口,他除了无奈,也没其他心情了。

  “这座院子你真打算租给你弟弟和你那个同学,让他们开什么私人会所?”

  “嗯,这种木制结构的房子,如果长期不住人,衰败的会非常快,与其空在那里浪费,还不如租给他们,我家也能收一笔租金。”

  “你当初弄这个院子该不会就打的是出租的主意吧?”

  “那没有”李言诚笑着摇摇头:“程董您这两年也经常来国内,应该知道,国内现在几乎就没有租房的市场,我当时弄这个院子,就是想给欢声和笑语留点什么。”

  “你的意思是,你看好国内以后的房产市场?”

  “程董您不用套我的话,国内房产市场以后会是什么样,我现在怎么可能知道,我只知道,福利分房这个制度迟早会消失,对于国家来说,这一块的负担实在是太大。

  如果能盘活房产市场,对于建筑行业上下游的产业带动是非常巨大的,有利于发展经济,保证就业,大家都有班上,有钱挣,相对来说社会治安也会好很多。”

  他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听的大家都笑了起来。

  程怀古最喜欢跟大儿子聊天,最想做的就是将其拉上程家这艘船,来执掌程氏。

  小儿子在他的眼中,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才,却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帅才。

  八十年代正是风起云涌的时期,程氏看似家大业大,可正是如此,更加需要一边稳固住现有的商业优势,再积极拓展新的道路。

  可程见闻并不具备超前的商业眼光以及头脑。

  李言诚不同,自从八一年春夏之交父子二人第一次相见,并长聊过后,程怀古对这个失散多年的大儿子的长远眼光就深表佩服。

  在他看来,两个儿子一个制定程氏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政策,进行决策,一个听从指挥率队开疆拓土,简直就是绝配。

  但是,他想归他想,李言诚和程见闻不同,他不可能听从这个便宜父亲的安排,就算要从商,他也会选择一家国企,打乱重组逐步走上巅峰,而不是去继承所谓的家业,更何况他这一世压根就没进企业的想法。

  更关键的是,就算他想去,以他今时今日的级别,那也是要上会研究,举手表决的。

  三月份的代表会结束后,戴局长正式退居二线,李言诚以四十二岁的年龄接过了局长一职,行政级别依然为正司局级。

  就在大家都从心底发出,他为什么没像之前那些局长那样兼任总部的班子委员,是不是因为太年轻了的疑问时,在他接任局长一职的一星期后,又一份任命文件接踵而至。

  他没有打破那个惯例,依然兼任了总部的班子委员,相应的,他的行政级别随之就提高了半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