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六百五十章 针对西突厥的战略部署(第一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夜色笼罩,宫城明亮。
李承乾坐在御辇上,缓缓的朝献春门而去。
李安俨无声的出现在一旁,拱手道:“陛下,兵部已经将各卫将士全部送回到军营之中,长安城中各坊,千牛金吾,长安万年,大理寺刑部,各暗线已经重归掌握,臣今夜值守玄武门。”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辛苦了。”
“喏!”李安俨拱手,然后退入一旁的黑暗之中。
李承乾重归长安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重新掌握长安十六卫,长安城百骑司的一切内线,然后是皇宫。
玄武门在手,内外禁卫,还有承天门,朱雀门就全都在李承乾的掌握之中。
一夜之间,无数的消息会密密麻麻的送入到李安俨的手里。
有他在,除非极端严重的事情,一般是不会打扰李承乾的。
这样,李承乾也能睡个好觉。
立政殿外,御辇落下。
张阿难在一旁拱手。
李承乾轻轻点头,然后迈步走入殿中。
……
立政殿中,李承乾双臂张开,任由苏淑带着手下侍女,脱去他身上沉重的外套。
这个时候,李承乾才彻底的松了口气。
一日之间,他喝了许多酒。
尽管在后面已经被换成了水,但依旧有些难受。
苏淑搀扶着李承乾走到了一侧的长榻坐下,然后才看向李承乾问道:“陛下明年还要去洛阳吗?”
“去的。”李承乾直接点头,说道:“朕想日后每年去洛阳成为惯例,这样山东的民心就会安定一些。”
山东不是太行山以东,而是崤山以东。
正是因为以崤山作为分界线,所以杨氏,裴炎,薛氏,柳氏,也都能列入关中门阀。
李承乾抬头看了有些担忧的苏淑一眼,笑着说道:“皇后若是想去洛阳走走,明年就一起去,长安交给舅舅和太子不会有事的。
再说了,朕当年不还是一个人镇守长安。
太子已经成婚,是时候多历练了。”
李承乾的母后文德皇后,很早就过世了。
所以以前皇帝东巡,李承乾都是在朝臣的辅佐下,镇守长安。
苏淑想了想,最后还是摇摇头道:“臣妾还是算了吧,太子一个人在长安,安稳倒是安稳,臣妾就是怕有人将他带坏。”
“咦?”李承乾抬头,问道:“怎么,出事了?”
“倒也没有什么,无非就是跟着太子的那些孩子都大了,难免有些言语糊涂。”苏淑摇头,说道:“不是什么大事,臣妾已经发落了几个,禁止他们再入宫了。”
“嗯,皇后做的是对的,太子现在还不成熟,不能太被影响,不然一旦误入歧途,想要纠正回来就难了。”李承乾轻轻躺下,然后问道:“朕不在长安这两年,长安城还算安分吧。”
“大局是好的,臣妾的书信上都又讲。”稍微停顿,苏淑说道:“不过也有一些小事,让人心烦。”
“什么事?”李承乾稍微侧身。
“是福昌儿的事情,长安城已经议论永康公主的婚事了。”苏淑忍不住的微微摇头。
李承乾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他稍微坐起,然后看向苏淑道:“皇后,你我都是过来人,都明白,女子过早成婚,这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朕从来没让福昌儿早成婚的打算,起码要等到她十六岁。”
“所以,十五岁订婚,十六成婚?”苏淑轻轻抬头。
“嗯!”李承乾认真点头,说道:“朕不介意皇后先挑着,但最后的人选,必须朕定。”
“放心,知道陛下疼爱女儿。”苏淑在李承乾身边躺下,然后看着他说道:“陛下这一次去洛阳,为何一个女子都没有带回来?”
“朕在洛阳每日不少算计粮草,就是算计战事,哪有时间胡乱思想。”李承乾伸手捏了捏苏淑的鼻子,然后转口问道:“对了,豆卢家准备的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了,就等陛下定下婚期了。”苏淑抬头,直直的看着李承乾。
“十一月初吧。”李承乾想了想,说道:“欣儿先办,低调一些,诸王府通知一声,谁愿意去就去。”
“好!”苏淑轻轻点头,她知道,皇帝想来待李欣很好,这一点从李欣少年时就是如此。
李承乾继续开口道:“等到了厥儿大婚之后,你我就去骊山转一转,歇息一段时间。”
“好。”苏淑轻轻笑了。
李承乾抱着苏淑,低声道:“这一次去洛阳,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萧妃怀上了,皇后,象儿和厥儿先后大婚,福昌儿也不远了,皇后你说我们要不要再生一个孩子,免得你平日寂寞。”
“陛下!”苏淑刚刚开口,便察觉李承乾的手已经在她的后背上转了起来,顿时大羞:“陛下!”
……
“恭喜陛下!”长孙无忌和李勣站在太极殿中,对着李承乾郑重拱手。
“同喜同喜。”李承乾笑着摆手,然后说道:“看来朕的想法是对的,崔妃回了一趟定州,水土舒服之下,竟然真的怀上了……看样子,找个时间,朕得去太原一趟。”
长孙无忌轻轻抬头,稍微松了口气。
修仪王氏,出身太原,她也是柳奭的外甥女,而柳奭又是长孙无忌的亲信,皇帝宠爱王氏,满朝上下皆知。
这很好。
“陛下子嗣绵延,这是天下幸事!”李勣站在一旁拱手。
李承乾笑笑,说道:“好了,不说这个了,说说贺鲁的事情吧,你们说他年底会来长安吗?”
“不会!”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拱手。
李承乾看了两个人一眼,微微抬手。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说道:“衢州的谋反案查的已经很深,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沙肃二州,而能够在敦煌左右做文章的,只有西突厥,所以此事八九成是贺鲁做的。
他只要有一分的做贼心虚,他就不敢来长安。”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勣。
李勣拱手,说道:“陛下,就算是没有衢州的谋反事,贺鲁如今已经掌握西突厥五部,东厢三部,西厢两部,实力已经威胁到了丝绸之路,相反,为了丝绸之路,朝中也需要开始对西突厥进行肢解,贺鲁野心已起,他不会让自己有一点风险的。”
“说到底贺鲁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贺鲁了,局势已经不会让他来长安了。”李承乾侧身看向李勣,说道:“英国公,开始筹划战事吧,此战以卢国公为行军总管,梁建方,郭孝恪,契苾何力,李德謇为四路总管,加薛万备,薛仁贵,席君买和裴行俭为前锋大将,统五万大军,加回纥诸部,齐灭西突厥。”
“喏!”李勣认真拱手,这次大战的人选是皇帝和长孙无忌一起商定的,之前已经和李勣说过。
不过人选归人选,大军的具体行军时间和行军方略,都需要所有人一起商定,李勣总领此事。
稍微抬头,李勣拱手道:“陛下,此战虽然必行,但恐怕很难一战而斩贺鲁。”
“继续说。”李承乾微微抬头。
李勣躬身,说道:“陛下,草原广阔,草原部落和骑兵都可以随时游移,不似高句丽有城池可以作为牵累,所以想要一举绞杀贺鲁并不容易。”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朕明白,当年卫国公袭杀颉利,甚至已经杀到了他的牙帐,但还是被他给跑了;后来爱卿灭薛延陀,也是几次出击,才彻底灭了薛延陀。”
“是!”李勣拱手,说道:“所以,臣以为,这一战不应当以灭杀贺鲁为主要目标,而是应该以雷霆之力,找到贺鲁手下的主力,彻底的击败和绞杀他们。”
“继续。”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分化西突厥东西两厢十姓部落,甚至可以许诺另选可汗,到时候,贺鲁手下必然纷纷背叛。”李勣眼神带出一丝狠辣。
西突厥分东西两厢十姓部落,东厢五咄陆部,驻牧在碎叶川以东;右厢五弩失毕部,驻牧于碎叶川以西。
因为东厢距离大唐较近,所以东厢五咄陆部受大唐的影响最深。
实际上阿史那·贺鲁本身就是大唐推举出来的西突厥可汗。
所以,他在东厢五咄陆部的影响最深。
然而,不同于右厢五弩失毕部的坚定反唐,东厢五咄陆部不少人都是臣服大唐的。
或许因为贺鲁的一时兵锋而有所屈服,可一旦贺鲁兵败,五咄陆部必定率先背叛他。
至于右厢五弩失毕部,贺鲁一旦战败,他们对他也不会太好。
“最后便是第三步,追杀贺鲁。”李勣微微抬头,说道:“臣以为,到时候甚至都不用大军出动,只要陛下一纸诏书,整个西域都会联手去绞杀贺鲁,说不定就会有人亲手将贺鲁的人头献上。”
“便如此吧。”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
“喏!”李勣拱手,然后退下。
长孙无忌目光轻轻扫了李勣一眼,心中叹服,对于这种行军大战的布局,他是真的不如李勣。
……
“西边的战事就这么暂时定下。”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说道:“将士的封赏情况,推进的如何?”
“陛下,诸州县已经回函,会确保将士军功所授土地足够。”李勣认真拱手,神色凝重,便是他也不知道这些回奏的公文里面,有多少是能够信的。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头。
李勣隐晦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长孙无忌神色平静,一句话也没说。
就像是根本没有察觉其中的风暴一样。
李勣顿时就明白,这件事情,长孙无忌是默许的。
不过想想也是,皇帝最后的手笔都落在了山东之地,长孙无忌会反对才怪。
尤其这一次大战归来,不少山东子弟都要封赏升官,山东之地自己腾出地方正好。
“还有!”李勣伸手将一本奏本地上,说道:“这是臣和赵国公,还有吏部,户部,兵部,核对过的五品以上封赏名单。”
五品以下的,也就不需要皇帝亲自过目了。
张阿难走下丹陛,从李勣手上接过奏本,然后送到了李承乾手上。
李承乾打开。
第一行是长孙无忌进位司徒,李勣进位司空,仍领尚书左右仆射事。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英国公的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安东道安抚使和菟州刺史的职位不必免去,先保留。”
“喏!”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拱手,这没有什么,不过是给李勣多发些俸禄而已。
李承乾继续往下。
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牛进达,加授特进,授镇军大将军。
水军总管刘德敏授水师都督,加授冠军大将军。
左屯卫将军苏定方,升左屯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府副都护,加授怀化大将军,武邑县公。
右领军卫中郎将薛仁贵,升任左金吾卫将军,授龙门县男。
李承乾目光微微抬头,薛仁贵亲手斩杀了泉盖苏文,加上前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致仕,所以,薛仁贵升任左金吾卫将军。
奏本当中,接下来,薛万备,阿史那·忠,薛万彻,高侃,李谨行等人都有封赏。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些李承乾不满意的地方。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大战已了,褚卿这个礼部尚书就不必待在陈州了,回朝吧,至于陈州刺史,调太子少詹事宇文仲方,任陈州刺史,中书舍人刘仁轨升任太子少詹事,检校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长史,安东都护府长史,菟州长史。”
“喏!”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拱手,但低头之间,两人神色惊骇异常。
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皇帝的意思是不裁撤了。
本来,李勣卸任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后,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就应该裁撤了,但是,皇帝明显是打算从刘仁轨这个行军长史,在李勣辞任之后,变相的统掌各路大军了。
虽然说军中还有苏定方,薛万彻,高侃和李谨行等实际统兵将领,但是他们都无权干涉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的事务。
而且谁也不会小看刘仁轨,他不仅是皇帝的中书舍人,如今更是东宫的太子少詹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刘仁轨是奔着宰相去的。
甚至他的下一步,可能就是宰相。
刘仁轨,加苏定方,加苏勖,安东道不会有一刻脱离皇帝掌握。
“还有,阎立本调任岐州刺史吧。”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给事中李义琰调任工部侍郎。”
“是!”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感到一阵沉重的压力袭来。
皇帝的亲信,越来越多的开始占据朝中高位了。
“还有太子舍人赵持满调任中书舍人,侍御史柳亨调任给事中。”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空出的太子舍人和侍御史,舅舅和英国公商议着来。”
“喏!”
“裴行俭调任左卫中郎将,韦待价调任右卫中郎将,至于王方翼和段宝玄,功劳不是太够,在朕身边多待一阵吧。”李承乾将最后的调整说完。
“臣等领旨。”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沉沉拱手。
……
九月初一,皇帝大朝。
李承乾头戴白玉冕旒,高坐太极殿丹陛之上。
长安城九品以上官员,从太极殿内,蔓延到远处的太极门边缘。
于志宁站在群臣左上,手捧圣旨,高声道:“惟永惟六年,岁次甲寅,九月甲戌,朔初一丙寅日,皇帝若曰:
於戏!
命之选,当仁实难。
非夫文可经邦,不能安人和众;武可禁暴,罔以克敌成功。
允籍宏才,爰申锡命。
司空长孙无忌,河岳闲气,岩廊重宝,进司徒,领尚书左仆射。
英国公李勣,器量深识,宽而有谋,可司空,领尚书左仆射。
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牛进达,加特进,授镇军大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