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四百二十四章 你对李君羡无恩,你要施恩于他(第二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甘露殿中,李世民靠坐在软榻上。

  奏本翻开放在他的双腿上。

  “皇帝,你知道什么是谶言吗?”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

  “知道。”李承乾拱手,说道:“谶言是上苍对未来的预言启示,预告天地未来,但也有野心人捏造谶言,意图达到不轨目的。”

  谶言对李唐而言并不陌生,当年高祖皇帝起兵反隋,直至征服天下,有一句谶言始终跟随。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谶言预示无差,最后也的确是李姓得到天下,但瓦岗李密,唐王李弘芝,都是为王先驱,世人也曾被其迷惑,但天命最后归了我们这一脉。”

  “儿臣知道,当年在杨广登基之初,这一句话谶言便已经出现,只是杨广得天下之初,正值志得意满,即便是有术士劝告他杀尽天下李姓之人,他也并未理会。”李承乾轻轻拱手。

  “杨广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李世民微微抬头,说道:“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还有遍及天下的李姓子弟,又哪是那么好杀的,更别说彼此姻亲勾连,便是他杨广和我李家也是姻亲之属。”

  李世民点点头。

  “然而即便是如此,真正的天命之人,也很难确定。”李世民淡淡的摇头,目光看向跪在殿外的武媚娘说道:“唐传三代,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若真要此言而论,朕应该杀尽天下姓武之人才对,不管男的女的……”

  殿外的武媚娘猛然间一个寒颤,然后沉沉的叩首下去。

  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承乾,面色沉稳的问道:“皇帝,是你,你现在会杀了李君羡吗?”

  李君羡,李五娘子,武昌郡公,早先被封武连县公,河北武安县人,曾任左金吾卫中郎将。

  怎么看,所谓的“唐传三代,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也不可能什么真的女王代有天下,所以要么是姓武的,要么就是李君羡。

  “不会!”李承乾很明白,这个谶言,真正指的就是武媚娘。

  李君羡,说好听点,是为王先驱,说不好听点,就是替死鬼。

  “武昌郡公自大唐建国之初就跟随父皇,在介休打破宋金刚,东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北抵突厥,任左金吾卫中郎将,管理禁军,守卫玄武门,讨伐吐谷浑,多年来护卫左右,功勋卓著。”李承乾拱手,道:“儿臣又怎么会因为谶言,而擅杀功臣。”

  李世民目光看了两侧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眼,然后点头道:“你继续!”

  “是!”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神色严肃的说道:“抛却之前那些,武昌郡公如今已经年纪已然不小,再有十年,儿臣便会让他彻底的放下军权,然后归乡养老。”

  “曹叡也是这么想的。”李世民轻轻地看了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那不一样,司马之心,如今看来,阴险狠沉,谋算惊人,但李君羡呢,他在多年征战之中,是以勇力称雄,几番大战,总是冲锋最前,说他有司马昭的野心和算计,儿臣很难相信。”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继续问道:“如今情况便是如此,你呢,你会继续让他做右卫将军吗?”

  一句话,李承乾沉默了下来。

  十六卫,左右卫最强。

  虽然左右千牛卫,左右金吾卫,都另有职司,也多受帝王信重,但在对外征战事中,不论是哪位帝王,用来征伐天下的主力都是左右卫。

  李君羡如今任右卫将军,权限所定,他在长安城四周,掌管五千有些骑兵,随时可调动八百骑兵。

  若是假传圣旨,恐怕长安洛阳两地的上万右卫骑兵,全部都在他的调动之下。

  如果他真的心思一动……

  “谶言这种东西,其实最可怕的不是什么预言未来。”李世民淡淡的看向殿外,然后轻声说道:“最怕的是他动摇人心的能力,那‘桃李子’的谶言,杨广登基之初便有,为何前隋末年才爆发,一方面是杨广横征暴敛,另一方面,何尝不是有人自己代入了那谶言,被谶言迷惑了自己心智。”

  “父皇所言有理,但若是真的因此杀人,恐怕会有不教而诛之嫌。”李承乾微微抬头,有些担忧的说道:“若是此后,任何人编造谶言,构陷他人,那岂不是朝中争斗将永无止休。”

  前世,李君羡就是这么死的。

  朝中争斗,皇帝能够控制还好,一旦皇帝失去控制,朝中争斗不休,那么什么手段都能够用的出来。

  “你打算怎么办?”李世民盯着李承乾。

  “先将李君羡调任左金吾卫将军,这谶言联系到他,是在长安城四周先起来的,然后才传入城中,这才让人无法阻止,所以,便让他去查,看看能不能查出究竟是谁在暗中阴谋算计。”李承乾神色冷了下来。

  现在这个时候,在长安城弄这些阴谋手段,目标其实不多。

  “你觉得可能是谁?”李世民平静的问道。

  “儿臣不妄加揣测,让李君羡自己去查吧,查出谁,就灭了谁的三族。”李承乾神色严肃的看向李世民,说道:“任何妄动谶言的人,都该死。”

  “好!”李世民点头,阴谋者都该死。

  “现在左金吾卫已经有两位左金吾卫将军,你打算将谁调出去?”

  “李君羡如今任左金吾卫将军,长安城中还是有人制衡的好,戴国公就别动了,宿松县公如今人在安西,随时可能杀入吐谷浑,这个时候调他任右卫将军,更适合一些。”李承乾眼神思索的抬头。

  “便如此吧。”李世民点点头。

  “是!”李承乾躬身,说道:“儿臣这就去召见武昌郡公。”

  “等等!”李世民摇头,叫住李承乾,问道:“你和李君羡关系如何?”

  李承乾一愣,随即说道:“有过几次共事,儿臣说话他会听,但仅此而已。”

  “他们那些瓦岗降将,不是不能用,但你要会用。”李世民稍微松了口气,说道:“像英国公,他做你的太子左卫率多年,身上你的烙印很重,所以不需要担心什么,但李君羡,你还是等等,等他听到这些谶言再说,看看他的心思,若是他前来请罪,你再去看他,但若是他不来请罪……”

  “儿臣懂得。”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

  若是李君羡觉得自己没错,连请罪都不请罪,那他就真的该死了。

  不要说什么心胸坦荡,遇到了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心胸坦荡的,有的只有被谶言迷惑了心智。

  做贼心虚。

  那样该如何弄死李君羡,一旁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有无数的手段。

  “如此,儿臣告退。”李承乾起身,微微拱手,然后才转身朝殿外走去。

  武媚娘跪在地上叩首,看着李承乾的脚步从面前走过,一直绷紧的心弦,终于稍微松了口气。

  太上皇心中闪过杀她的念头。

  武媚娘身体微微有些颤抖。

  反而是皇帝,更加宽容一些。

  “陛下仁孝。”内殿之中,长孙无忌抬起头看向李世民道:“诸事依旧向陛下请教。”

  “他是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李世民摇摇头,轻声一声:“这种事情,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相互对视一眼,面色凝重。

  上一个出现的谶言,是金刀谶,刘兰因此而死,被丘行恭吃了心肝。

  如今李君羡调任左金吾卫将军,但和雍州府诸事交错很多,而现在的雍州都督。

  正是丘行恭。

  ……

  两仪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继续批阅奏本。

  天下四方,从来不只长安一地。

  李承乾如今做了皇帝,能做的,除了各地的奏本之外,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在各地的亲信,还有地方各级官吏的奏本。

  刺史,长史,司马,还有个折冲府,甚至致仕老臣,六曹参军,乃至于地方县令。

  从中相互对比,找出地方真实情况。

  更别说,在一些地方,百骑司,千牛卫,还有地方眼线。

  如今秋收,各地的情况更是错失不得。

  “陛下!”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通事舍人岑长倩站在殿外,躬身道:“陛下,武昌郡公在承天门外,跪地求见。”

  “宣他进来吧。”李承乾微微抬头。

  “喏!”岑长倩立刻转身离开。

  李承乾顺着他的背影看向承天门方向。

  这才几天,关于三代以后,女主武王代唐的消息便已经如火如荼的传了开来。

  虽然如今李世民还在,但终究住在御榻上的人成了李承乾。

  他虽然做了皇帝,但除了之前杨豫之的事情借题发挥过一次,其他的时候,都是在谨慎的处置着朝政。

  他没有李世民那样的威望,所有人都想看看他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李君羡。

  一名身穿黑衣黑甲的英挺身影,快步的走入殿中,然后在殿中直接跪倒:“臣,右卫将军李君羡,叩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李君羡久久没有开口。

  李君羡叩首在地,皇帝无形的目光下,微微有些颤抖。

  “谶言的事情,你知道了?”李承乾终于开口。

  “臣有罪!”李君羡低着头,一阵冷意笼罩全身。

  李承乾目光从李君羡身上抬起,看向殿外,问道:“查的怎么样了?”

  “臣有罪!”李君羡稍微抬头,然后说道:“臣什么都没有查出来,陷害臣的人很谨慎。”

  “想彻底的查清楚吗?”

  “想!”李君羡咬牙的点头。

  “好,朕给你一月时间。”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传旨,从即日起,武昌郡公李君羡,调任左金吾卫将军,调查谶言案,诸司配合,不得有误。”

  “喏!”李君羡再度叩首,说道:“臣谢陛下大恩……陛下,臣僭越,请改封号。”

  “难得你开口。”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好,便依你,改武昌郡公为南昌郡公,南昌郡公李君羡!”

  “臣,谢陛下隆恩!”李君羡满是感激的用力叩首。

  “好了,去查吧。”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将事情彻底的查清楚。”

  “喏!臣告退。”李君羡叩首,然后起身,倒退三步,这才转身退出殿中。

  李君羡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李承乾眼中,一侧的帷帐之后,丘神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

  “不用告诉他那件事,暗中盯着他。”李承乾抬起头,神色淡漠。

  “喏!”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

  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桃花园,宛转属旌幡。

  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江南杨柳树,江北李花荣。杨柳飞绵何处去,

  李花结果自然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