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二百六十三章 稚奴,孤给你一个机会(第二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德殿中,李承乾继续说道:“今年除了支援辽东,最重要的便是保证天下丰收。只要天下丰收,百姓就会安定,这才是我等最重要的任务……至于过两年,等父皇回京之后,剩下还有麻烦,就让父皇去解决吧,他若有问题,让他找孤。”

  “呵呵!”群臣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太子有担当,群臣就能放松许多。

  李承乾神色稍微严肃,继续说道:“如今的天下,最担心的就是有不稳当因素。

  父皇不在,刑事从严从重,尤其是那些不良,若有人举告,即刻发配辽东。”

  “喏!”群臣肃然拱手。

  “春种秋收,对天下刺史县令要求极严。”李承乾看向房玄龄,高士廉和萧瑀等诸位宰相,说:“孤的想法,是朝中需要派人去地方巡视……也不用太远,派人在关中和河南巡视便可,然后放出风声,说要去剑南,山南等地,足够他们警醒了。”

  “殿下有什么话,不妨直言。”房玄龄对着李承乾微微拱手。

  李承乾看向萧瑀,说道:“宋国公曾任岐州刺史,那么不知道能否劳烦宋国公去岐州一趟,然后检视各方春种……不必劳累,随便走走就好。

  有宋国公在岐州,那么哪怕什么都不做,那些人各个也不敢怠慢。”

  “老臣领命便是。”萧瑀笑着拱手。

  说实话,皇帝不在长安,他这个侍中,也发挥不出什么来,还不如出去走走。

  “舅翁去一趟洛阳吧,如今春暖花开,在洛阳待着,对舅翁的身体也好。”李承乾关心的看向高士廉。

  他现在很重视的,就是高士廉的身体。

  有高士廉在,他舅舅长孙无忌就不敢胡来。

  有长孙无忌盯着,李治再怎么蹦跶也蹦跶不出他的手掌心去。

  他的父皇,也就会依然安稳。

  “臣领命。”高士廉认真拱手,洛阳春暖花开,可比长安让人轻松多了。

  “宋国公和舅翁什么时候想回来便回来。”稍微停顿,李承乾笑着说道:“朝中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两位的。”

  “臣领命。”萧瑀和高士廉同时笑着拱手。

  太子这番话,其实是在说,他不是专门要将人找理由赶出去的。

  毕竟朝中八位宰相,三位在军前,五位在长安,如今再走两位,可就只剩下三位了。

  房玄龄,杨师道和于志宁,偏偏于志宁是李承乾的人,这下子李承乾在政事堂的话语权无声的增大。

  “殿下可是有担心西北之事?”房玄龄沉吟着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面色微沉,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说道:“宋国公在岐州,无非是监视诸方不乱,如果将来真的有事,还是要从长安这边派人过去的,现在不急。”

  “喏!”众人齐齐拱手。

  李承乾笑着摆摆手,道:“好了,今日便这样吧,诸卿多劳累一些,等到秋后,父皇彻底收复辽东,一切就能轻松一些了。”

  “喏!”群臣齐齐拱手,说道:“臣等告退。”

  “嗯!”

  ……

  东宫,宜月殿。

  李承乾有些疲累的步入殿中,听见声音的王幽兰诧异走出,看到李承乾,有些疏离的行礼道:“妾身见过殿下!”

  看到王幽兰一副娇里娇气的模样,李承乾伸手抓住了她的手腕,然后一把将人拉进来自己怀里,然后才没好气的问道:“你这又是在闹什么幺蛾子。”

  “殿下已经有好几天没来妾身这边了。”王幽兰的脸上泪水已经落下。

  “好了。”李承乾抱着她坐在主榻上,然后轻声说道:“孤这几日都在忙朝中的事情。父皇东征,朝中有小半的官员都跟着去了辽东,剩下的事情,宋国公和舅翁又年迈,很多事情只能孤和东宫的官员顶上……这几日,孤都是在承恩殿歇息的。”

  “是!”王幽兰依旧低着头,神情依旧没有怎么开怀。

  “哦!”李承乾一只手,放在了王幽兰的衣带上,似笑非笑的说道:“看样子,你这几天很清闲啊!”

  “殿下!”王幽兰的脸色瞬间就红了,她如今虽然还是黄花之身,但是夫妻之间很多不可言说的事情都做过了。

  “走!”李承乾直接抱起王幽兰,直接走向了床榻。

  帷帐轻轻的落下,随即,一身的襦裙落在了地上。

  殿中的侍女全部红着脸低头。

  ……

  夜色之下,“砰砰砰”的敲门声出现在宜月殿中。

  躺在床榻上的李承乾,猛然睁眼。

  王幽兰带着红被躺在他的胸前,即便是敲门声也没有将她惊醒。

  李承乾将她轻轻的挪到床榻上,然后起身披上衣服,走入到外殿。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

  徐安快步的走入殿中,然后快速的走上前,将一本奏本放在桌案上,然后拱手道:“殿下,兵部六百里急报。”

  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怪不得徐安这么急的找他。

  李承乾打开奏本,看了一眼,轻声说道:“回纥密探奏报,高句丽和薛延陀勾连?”

  “殿下,兵部请问,是否要请诸相进宫?”徐安拱手。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不必,这东西,现在这个时候曝出来,说不得就是高句丽人故意的。”

  徐安诧异,然后拱手。

  “去吧,告诉兵部的人,安静一些,不必紧张。”李承乾摆摆手,徐安立刻拱手离开。

  李承乾放下奏本,然后朝着床榻走去。

  躺在床榻上,李承乾轻轻搂住王幽兰,平静的抬头,看向头顶的黑暗。

  如今在辽东,皇帝正在猛攻辽东城。

  辽东城是辽东核心。

  辽东城一旦被大唐拿下,那么大唐便能够彻底在辽东立足,剩下高句丽什么时候退出辽东,就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失去辽东作为屏障,大唐立刻就能杀入高句丽本土,在极短的时间能威胁到平穰。

  所以,高句丽人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辽东重归大唐之手。

  故而,在辽东和大唐激烈搏杀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在大唐的后方搞小动作。

  联系薛延陀,联系西突厥,甚至联系吐蕃,任何能够拖延大唐脚步的手段他们都能用的出来。

  而在如今情况越发激烈的同时,他们将这件事情主动踢出来,这样就逼的大唐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到西北,从而影响到辽东的战局。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对于薛延陀可能会有的动作,皇帝那边早有准备。

  皇帝在临走的时候给李承乾的圣旨,实际上就是在说,所有西北的事情全部都由李承乾来处置。

  只要西北不大败,皇帝就不会管。

  皇帝在东北重夺辽东,李承乾便在长安稳定西北,这便是他们父子的默契。

  李承乾轻轻摇头,薛延陀不会危及到大唐,真正会危急到大唐的,是朝中那些以往和薛延陀人有勾连的人,他们会怎么做?

  李承乾突然笑了,这些人,他们的存在,恐怕也会让皇帝不安吧。

  ……

  武德殿中,气氛凝重。

  李承乾目光扫过诸臣,平静的开口道:“此事必然是高句丽所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唐察觉到薛延陀会动手的可能性,然后大唐做出应对,大唐一动,薛延陀必然就会被迫应对,所以孤的意见,是长安暂时不动,但边境要暗中戒备起来。”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看向房玄龄,问道:“房相,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房玄龄拱手,站出说道:“殿下,臣以为此中之事,薛延陀其实并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重点,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安西,这种时候,西突厥是必然要动的。”

  如今对于大唐而言,薛延陀虽然有所威胁,但实际上远比不过西突厥。

  薛延陀的底子太薄,之前两次大败之后,薛延陀的实力已经消耗太多,加上铁勒回纥离心离德,他们的实力大减。

  反而是西突厥,西突厥的实力太厚,即便是数次战败,也依旧能够很快恢复过来,然后重整旗鼓,杀向大唐。

  尤其东*突厥灭国之后,西突厥对大唐的恨意很深。

  唇亡齿寒。

  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动起来。

  “传令沙州李袭誉,抓紧送一批粮草军械去安西。”李承乾立刻看向崔敦礼,崔敦礼立刻拱手:“喏!”

  “薛延陀必然会派人杀入到长城以北,但他们不敢轻易现身,会先行试探,一旦被他们试探出虚实,那么他们立刻就会如疯狗一样的扑上来。”房玄龄神色凝重。

  “房相觉得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动手?”李承乾问道。

  “眼下牧草还没有完全长起来,所以他们要动手,大概会在五月份。”房玄龄认真拱手。

  “边境戒备,但保持安静,同时从岐州,陇州,秦州,暗中调一批军械过去。”李承乾抬头,说道:“长安城中准备好一支五千人的骑兵,边境一旦有事,立刻杀奔过去。”

  长安到边境差不多一千里路,两日之间足够赶过去了。

  李承乾抬头看向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淡淡的点头道:“烽火传信,半日消息就能传到长安,若是消息一到,立刻发兵,两日时间足够了,边境挡的住两日,而且,薛延陀人,未必敢直接全力进攻。”

  “好,便如此。”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

  “还有东*突厥。”房玄龄拱手,说道:“殿下,东*突厥那边怕也会有人呼应高句丽。”

  “传令并州大都督府。”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告诉晋王,让他稳稳的坐稳太原,晋王长史韦挺统帅全局,并州长史窦孝谦前往代州坐镇,并州司马胡广在太原悄悄备战。”

  “喏!”房玄龄立刻拱手。

  李承乾抬头,再度说道:“再三告诫晋王,不要乱动。”

  “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