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七百零八章 烽烟起,杀气纵横(今日一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西大都护府,正堂之中。

  杜凤举坐在中央主位上。

  左侧是安西都督骆弘义,庭州都督来济,安西大都护府长史、禁卫中郎将王玄策。

  右侧是左领军卫将军郭待诏,左卫中郎将裴行俭,还有左千牛卫中郎将王方翼。

  一封信被杜凤举放在桌案上,他看向两侧众人道:“阿史那·步真举告阿史那·弥射谋反,说如今西突厥的乱局是阿史那·弥射在背后操纵,诸位怎么看?”

  杜凤举声音很温和,堂中诸人,除了骆弘义没什么根基以外,来济是前相;王玄策是禁卫中郎将,皇帝特许;郭待诏是郭孝恪的长子,皇帝信赖;裴行俭和王方翼就更别说了,都是皇帝亲信。

  自然,杜凤举也不差,皇帝早年在西昌州的布局都是杜凤举在替皇帝完成的。

  骆弘义率先摇头道:“不过是贼喊捉贼罢了。”

  “不只是这样。”来济摇摇头,说道:“一旦我们对阿史那·弥射动手,那么说不好整个左右两厢西突厥十姓部落,很可能会全部背唐,那样整个局面就彻底坏了。”

  “这要看陛下是什么心思了。”王玄策稍微停顿,说道:“看陛下会不会想让我们将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同时解决掉了?”

  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都是如今西突厥的小可汗,同时也是大唐彻底掌握西突厥的障碍。

  只有除了他们两个,大唐才能彻底掌握西突厥。

  杜凤举侧身看向郭待诏,王方翼和裴行俭问道:“三位怎么看?”

  郭待诏拱手,说道:“如今虽然是阿史那·步真在举告,其心不轨,但对阿史那·弥射事,还需要详加察查。

  若是其人有罪,趁机诛杀无妨,但若是其人无罪,妄加诛杀,恐怕也非陛下所愿。”

  杜凤举点点头,然后看向王方翼。

  王方翼神色认真的抬头,说道:“阿史那·弥射此人,虽然耳边也有不少杂音,但从当年任昆陵都护起到如今,并无出格之处,所以还是不要无罪而杀的好。”

  杜凤举随即看向裴行俭。

  裴行俭摇头道:“还是留着的好,如今是阿史那·步真在举告阿史那·弥射,但实际上,是整个右厢五弩失毕部的意思,留着他,将来以左厢制右厢更加方便而已,而且……”

  裴行俭看向王玄策说道:“虽然陛下想要彻底掌控整个西突厥十姓部落,但实际上以西突厥对大唐的认可,还远没有到彻底统治的地步,妄自而行,最后只会加大安西大都护府的负担。”

  “善!”杜凤举赞同的点头,直接治理整个西突厥十姓部落,恐怕矛盾会直接转移到西突厥人和大唐的身上。

  “那便这样吧。”来济抬头看向杜凤举。

  杜凤举点点头,说道:“此事便这样定下,那么便是如今昆陵和蒙池都护府的现状,前些天,因为几场冲突,导致两名果毅都尉被杀,四名果毅都尉被驱逐,还有四名果毅都尉还留任,诸位怎么看?”

  王玄策站了出来,拱手道:“昆陵和蒙池十个折冲府全部都是禁卫管辖,下官察查,右厢弩失毕部五个折冲府,其中两个果毅都尉被杀,一个被驱逐,还有两个虽然还留任,但实际上怕是已经完全完全投了西突厥贵族,局面不容乐观。”

  “阿史那·步真在清洗。”来济看向杜凤举,说道:“弩失毕部在全力反唐,他们希望能将五咄陆部也拉起来一起反唐,所以才希望我们杀了阿史那·弥射。”

  “蒙池都护府三个果毅都尉被驱逐,两个留任。”王玄策稍微停顿,说道:“留任的那两个是彻底站稳脚跟的,所以留不留阿史那·弥射,不影响大唐对蒙池都护府的掌握。”

  “话不能这么说。”裴行俭摇头,说道:“不留他,只是暂时不影响大唐对蒙池都护府的掌握,但长远来看,终究是将仇恨埋在了人心深处,便是暂时因为压力被压在心里,将来恐怕也有后患,不说将来必定再反,光是将来诸般行事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你欺负了人家,人心都是记得的。

  便是勉强屈服,将来阳奉阴违,只会加大大唐的治理成本。

  或者更直接的说,是加大安西大都护府的治理成本。

  杜凤举抬手,说道:“便这样吧,阿史那·弥射不能杀,玄策,我知道你因为手下被杀,心情不佳,但诸事还是要从朝中大局来看。”

  “是!”王玄策认真躬身,面色凝重。

  “说说吧,若是动兵,应当如何做?”杜凤举依旧看着王玄策。

  王玄策略微沉吟,说道:“兵分两路,一路走庭州去昆陵都护府,直扑左厢五咄陆部,将被放逐的三名果毅都尉召回,然后攻杀右厢;一路走大雪山,石国,康国,攻右厢五弩失毕部。”

  “嗯!”杜凤举微微点头。

  “但这其中也有些问题。”王玄策叹息一声,道:“都护,下官这里好说,但那些被放逐的果毅都尉回到折冲府,恐怕少不了要报复,蒙池都护府还好说,杀就可以了,但昆陵都护府这边,他们和部落权贵矛盾极深,若阿史那弥射袒护……”

  “袒护什么。”坐在上方的来济开口,淡淡的说道:“那些部落首领和权贵,愿意跟随大唐去绞杀五弩失毕部,就让他们做前军冲锋在先,让你的人在后面做监军,若是他们不愿意……”

  愿意,就去做炮灰;不愿意就当场清除。

  王玄策有些惊喜的对着来济拱手道:“多谢来公。”

  “便如此吧,府兵的事情还是长史全面负责。”杜凤举不在意的点头,然后又说道:“但不过这一次又有所不同,西突厥乱事,同时西吐谷浑那边也快动作了,分配一下人手,谁去西突厥,谁去吐谷浑。”

  众将神色一挑,随即默然了下来。

  西突厥如今归属大唐,说到底也不过是平叛,但去吐谷浑,一旦和吐蕃人交手,那就是对外作战,军功又不一样。

  更别说之后可能还会直接参与吐蕃灭国之战,那就是灭国之功了。

  如今帐中的将领有三人,郭待诏,王方翼和裴行俭。

  三个人当中,两个人去西突厥,一个人去吐谷浑。

  说好分配也好分配,说不好分配是真的不好分配。

  一旦闹起来,就麻烦了。

  “末将去蒙池吧,从南击五弩失毕部。”郭待诏站了起来,拱手道:“末将对那里还算熟悉。”

  杜凤举点点头,看向剩下的两人。

  王方翼想了想,站起来道:“末将去昆陵都护府,末将对五咄陆部也还算熟悉。”

  王方翼最早是松州出身,相比于西昌州和东西吐谷浑,他对松州更熟悉。

  “那末将去西吐谷浑吧,末将曾经去过那里。”裴行俭站了起来,对着王方翼和郭待诏拱手道:“多谢二位。”

  王方翼和郭待诏同时温和的拱手。

  “不用这么客气,一切都是为了大唐。”杜凤举坐在上方,笑着说道:“况且如今这一战虽然赶不上,但之后灭国吐蕃还是需要从西突厥调兵过去的,说不定都能赶上。”

  “喏!”郭待诏,王方翼和裴行俭三人齐齐拱手。

  杜凤举神色又严肃起来,说道:“既然定了,那么就要集中精力在西突厥之上,这一次去五咄陆部,顺从的就留下,不顺从的,就扔去前军,或者直接斩首,但五弩失毕部,能杀就尽量多杀些吧。”

  杀他个血流成河,最好。

  “喏!”所有人全部都站了起来,凛然拱手。

  ……

  曲沟,西昌州都督府。

  辛獠儿一身黑衣黑甲,坐在大堂之中,横刀放在了一侧的桌几上。

  长史王钟迈步走入大堂,对着辛獠儿拱手道:“都督,粮仓那边准备好了。”

  “好!”辛獠儿回过神,起身道:“走吧,东西吐谷浑如今蠢蠢欲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事,粮仓方面必须要全力保证安全。”

  “喏!”王钟拱手,然后退身一侧,等辛獠儿从上方走下,才跟着他一起出了都督府。

  都督府不少的属官今日都会陪同辛獠儿去检查粮仓,他们已经都在都督府等候了。

  辛獠儿出都督府,然后沿西侧长街,朝着粮仓而去。

  长街已经被彻底封锁,两侧有数百名军中将士警戒,前后还各有一队全副甲胄的士卒护送。

  一路安然到了粮仓。

  仓曹参军和粮仓主事,副主事已经率人在粮仓之外等候。

  辛獠儿刚刚停下,众人立刻齐齐拱手道:“见过辛都督。”

  “免礼吧。”辛獠儿摆摆手,看向众人问道:“粮仓都排查过了吗,储备如何?”

  仓曹参军上前拱手道:“回都督,一切数目已经核对无误,足够大军半年所用。”

  “很好。”辛獠儿点点头,看着敞开的粮仓大门,朝着后面摆摆手。

  下一刻,两个整队上百士卒,手持刀盾,弩弓,还有长槊,悍然冲进了粮仓之中。

  一旁的仓曹参军等人,神色有些诧异。

  不是察查粮仓吗,怎么让士卒上了?

  按照规矩,察查粮仓是都督府官廨的事情和军中没有关系的。

  难道说粮仓的粮食出了问题?

  一时间众人神色各异。

  这个时候,辛獠儿淡淡的开口道:“尔等是不是心中在想,本官为什么不按规矩查察粮仓?”

  仓曹参军上前一步,恭敬的躬身道:“都督行事,自有都督的道理,下官等人听命便是。”

  “是副都督,不是都督,代国公回朝,本督不过是代行政事而已。”辛獠儿目光扫了仓曹参军一眼,笑笑,然后看向整个粮仓,开口道:“大军开战在即,粮草自然是重中之重,所以本督提前半个月派人盯着粮仓。”

  “半个月?”一旁的粮仓副主事忍不住的抬头,惊讶的脸上带着一丝惶恐。

  粮仓副主事是前吐谷浑人,在西昌州归属大唐之后,成为了唐人。

  吐谷浑并非完全是放牧之地,有在东南兴海一带的,有大量的可种植粮食的地方。

  其中有不少是吐谷浑人。

  为了方便管辖,所以大唐从这些人当中招收了不少进入户曹,法曹和仓曹等各曹之间。

  然而这个时候,却不该他发问,所以他一句话开口,所有人都不由得看向了他。

  “是的。”辛獠儿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淡漠的冷笑说道:“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在这整个西昌州重地之一的粮仓之中,竟然有一条密道,有人从十天前开始,就逐渐的潜入其中,潜藏起来。”

  “十天?”仓曹参军眉头顿时紧皱了起来。

  “藏的好,还有人送饭。”辛獠儿目光看向粮仓之中。

  众人的目光忍不住的追了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粮仓深处猛然传来一阵怒喝:“杀!”

  杀声顿起。

  隐约间还能够听到刀槊刺破人体的声音,莫名的,不少人忍不住的打了一个冷颤。

  辛獠儿这个时候,转身看向粮仓副主事,平静的问道:“现在你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

  辛獠儿一句话,粮仓副主事忍不住的就要暴起,但这个时候,两名全身甲胄的将士已经从身后无声的挤到了他的身侧。

  两人用力一撞,瞬间,粮仓副主事,就被撞的浑身像是散了架一样。

  同时,一双大手直接抓在粮仓副主事的后背的衣裳上,然后用力一扯,顷刻间,他的衣裳就被直接撕裂了开来。

  银色的鱼鳞甲,藏在后腰的匕首,袖子里的弩弓,一瞬间全部都暴露了出来。

  左右两名将士同时狠狠一脚跺在了他的腿弯处,“砰”的一声,粮仓副主事已经直接跪倒在地上。

  头也被人狠狠的按在地上,一身的狼狈。

  辛獠儿厌恶的看了他一眼,然后侧过身,说道:“早就听说,有人要以刺杀本督为开始,搅乱整个西昌州,没想到,你们竟然这点水准。”

  “你怎么知道的,你怎么知道的,你怎么可能知道的?”粮仓副主事不顾头痛,忍不住的开口怒喊。

  他的心中更是惊恐至极,他们的计划怎么可能会被知道,怎么会?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粮仓深处传来,随即一名校尉神色紧张的走出,抱拳道:“都督,粮仓当中灭火用的水,全部都被换成了桐油,他们试图要烧了整个粮仓。”

  校尉一句话落下,顿时后方战立的两名吐谷浑族人忍不住的转身要逃。

  两支长箭骤然划破长空,精准无比的射进来两人的胸膛。

  “杀!”整个曲沟城中,十几处地方,同时响起来喊杀声,伴随而起的,还有一阵阵的黑烟。

  “原来,你们是要烧了整个曲沟。”辛獠儿看向粮仓副主事,难以置信的摇头。

  “就是要烧了这里。”粮仓副主事用力的抬头,咬牙切齿,满是愤怒的吼道:“这里原本是我们的旧都,凭什么成为你们大唐的州城,凭什么,凭什么?”

  “原来是吐谷浑的旧权贵。”辛獠儿看了粮仓副主事一眼,然后看向其他人道:“普通的百姓,连字都不识字,如何知道什么旧都……看样子,这些年,大唐对你们实在太好了。”

  “这里本来就是我们的,凭什么被你们抢夺。”粮仓副主事使劲的挣扎着,恨不得上来直接咬辛獠儿一口。

  辛獠儿轻轻摇头,然后手在自己脖颈处轻轻一划。

  瞬间,一把长刀就已经出现在了粮仓副主事的下颚处,干脆利索的划开了他的咽喉。

  鲜血顿时喷涌而出,而粮仓副主事的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眼底还残留着愤怒。

  辛獠儿没有再看他,而是看向面前的校尉,说道:“在粮仓当中,清理出一片空地来,烧上一些没用的东西,弄起一片烟来。”

  “是!”校尉拱手,然后转身进入了粮仓之中。

  极短的时间内,粮仓上空,一片浓烟直接冲天而起。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从城外床来了一片急促的马蹄声,正在疯狂的朝着城门冲来。

  可是这个时候,城门却在马蹄声即将抵达之前,彻底的关闭了。

  将数千试图冲进城门的骑兵直接挡在了外面。

  城中的厮杀声依旧在不停的响起,只是不知道究竟是真是假。

  外面的人忍不住的开始攻城,但可惜,他们根本没带任何的攻城器具。

  攻城之事难有进展。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天色黄昏。

  都督府,辛獠儿满身甲胄的坐在大院中央,四周上百名卫士肃立。

  长史王钟平静的站在一侧,抬头看着晚霞满天,开口道:“都督,天要黑了。”

  “兰州那边的支援什么时候等到?”辛獠儿抬头问道。

  “大概明日清晨吧。”王钟认真拱手。

  “好吧,看样子,今日的功劳是没有他们的份了。”辛獠儿站了起来,开口道:“传令,入夜的一瞬间,杀出城去。”

  “喏!”王忠凛然拱手。

  辛獠儿大踏步的朝着府外而去。

  大门前,是他的战马,还有长槊,锋刃冰寒。

  “杀!”

  ……

  夜色深沉,大非川。

  安静的军营中有人影在微微晃动。

  突然间,急促的马蹄声同时从南面的玛积雪山山道,和北门的吐谷浑国都伏俟城而来。

  不等军营中有任何反应,两股骑兵已经同时冲进了军营之中。

  然而,喊杀声不过才刚刚响起,就停了下来,因为军营之中,什么都没有。

  一身暗红色皮甲的丹增扎西率众骑马进入军营之中。

  火光之下,他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吐蕃骑兵。

  根本看不清有多少。

  甚至即便是如此,依旧还有大量的骑兵从山道冲下,然后在整个大非川弥漫开来。

  更多的哨探已经去了黑夜最深处,朝远处的距离进行探查。

  丹增扎西停下战马,看着里面空荡荡的军营,还有挂在四处长梁下晃动的草人,他的脸色一瞬间阴沉了下来。

  “副相。”一名吐谷浑将领从吐谷浑骑兵中走出,上前拱手道:“末将吕旦参见副相。”

  丹增扎西抬头看向吕旦,皱眉道:“为什么是你来,慕容氏的人呢,为什么一个也没来?”

  “王族不想参与诸事,所以被末将囚禁在了伏俟城王宫之中。”吕旦轻轻躬身。

  丹增扎西眉头一挑,随即冷笑道:“好个脱身之计,他们是怕本相会败啊!”

  吕旦轻轻俯身道:“没人比王族更希望吐蕃能赢。”

  “哼!”丹增扎西忍不住的冷笑一声,慕容氏最希望的,是大唐和吐蕃杀个两败俱伤,最后由他们来一统吐谷浑,从而在大唐和吐蕃之间争取立足之地。

  当年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大唐强,他们就和吐蕃暗中联系,吐蕃强,他们就和大唐走的极近。

  然而偏偏吐谷浑人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哪怕是大唐和吐蕃在最弱的时候,也能够轻松击败吐谷浑人。

  收回心思,丹增扎西看向吕旦,问道:“这里是怎么回事,这里不是应该有一万大唐骑兵驻扎吗,怎么现在一个人都没有,还有曲沟和西吐谷浑如何了?”

  “曲沟已经有一万骑兵围杀过去,末将率一万骑兵来和副相汇合。”稍微停顿,吕旦看向西边说道:“至于西吐谷浑,西突厥已经调遣两万骑兵杀向了格尔木,那边的唐军应该是逃不脱的。”

  “你们不是能调动三万骑兵吗,还有一万人呢?”丹增扎西皱了皱眉头。

  吕旦低头,说道:“还有一万骑兵守在德令哈,堵死了唐人的退路。”

  丹增扎西一想就明白了过来,随即不屑的冷哼一声,说道:“你们哪里是防着唐人,你们是防着西吐谷浑人。”

  东西吐谷浑多年仇怨,即便是在大唐的压力下被迫联手,但是他们相互之间的防备也从来没有放松过。

  谁知道西吐谷浑的这两万骑兵会不会在收拾了大唐之后,直接杀往伏俟城。

  若真的不防备,王都丢了,他们哭都没地方哭去。

  吕旦低头不言。

  丹增扎西没有兴趣的摆摆手,说道:“唐人在大非川驻扎了一万骑兵,在曲沟有一万,在兴海有五千,在格尔木有五千,如今大非川的一万骑兵不见了,不管他们去哪里,都有可能会导致局面失控。”

  “是!”吕旦神色凝重起来,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问道:“副相,李君羡呢,通天河李君羡部,还有三千骑兵。”

  “他们撤了。”丹增扎西呼吸沉重起来,说道:“他们可能早有察觉,昨夜黄昏,我们越过通天河的时候,他们果断的从下游秘藏的码头撤军了,三千人,一半坐船,一半一人两骑,速度快的党项人都没反应过来。”

  吕旦微微躬身,低着头,眼神阴沉得可怕。

  “你在担心什么?”丹增扎西直接问道。

  吕旦沉默片刻,最后开口问道:“副相,眼下的感觉有些不对,会不会唐人早就察觉了一切,眼下这些,都是唐人的布局的陷阱,要不要撤?”

  当年吐蕃在东吐谷浑大败,就是因为他们以为李世民退位,李承乾登基,所以,大唐必然混乱,所以才想趁着那个时机,彻底占领吐谷浑,维持松赞干布死后的吐蕃安定。

  但可惜,他是一个陷阱。

  长安的混乱就是陷阱。

  如今呢,又是如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