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四百零七章 登基称帝,皇帝的杀意(第二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立政殿中,一件无比合身的赤黄色衮龙袍,被一众内侍小心的穿在李承乾身上。

  玉佩,玉带,玉钩等种种配饰,也被小心的挂上了上去。

  “永惟者,深思,常念,谨慎是也,出自《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又有言,‘永惟古之王者,御治之始,必明目达聪以防壅蔽’。”李承乾满意的笑着,随后突然又轻叹一声,说道:“还是郑国公了解朕啊!”

  “御治之始,必明目达聪以防壅蔽。”苏淑身上正在穿着一件绿色翟衣,同时说道:“这也符合陛下初登基的情势。”

  “郑国公是希望朕能做汉宣帝那样的明君!”李承乾摇摇头,看着苏淑道:“永徽,有些气盛,永昌,有些自满了,所以朕以永惟开始治理天下,最是合适。

  等天下足够鼎盛,便改为永徽,若是等朕老了,天下依旧昌盛,那么便可以改为永昌。”

  永惟,永徽,永昌。

  一步步递进,这样李承乾也就不在意这俩个曾经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年号事情了。

  而且到了永徽的时候,长孙无忌他们那一批人,应该也已经退出朝堂了。

  至于永昌,那足够提醒李承乾李治的教训。

  “说到底,还是郑国公还是在说,陛下行事太谨慎了。”苏淑好笑的看了李承乾一眼。

  “是这样,父皇那日还说过,诸葛一生唯谨慎,朕颇有几分诸葛之象。”李承乾摇摇头,道:“但遇到大事,朕也从不糊涂。”

  “好了,不说这些了。”苏淑抬头看向殿外,轻声说道:“时辰快差不多了,今日便是陛下的登基之日了。”

  “是,转眼六月十五了!”

  ……

  太极殿中,皇帝受册。

  李承乾一身赤黄色九龙九章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冕旒,腰挎黑鞘长剑,神色平静的步入殿中。

  两侧诸相,诸王,诸臣,诸外使,诸国子学子,诸致仕老臣,全部齐齐躬身。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从殿门处走向丹陛,与此同时,他的眼角余光扫过了禄东赞,李义府,刘仁轨,许敬宗,上官仪,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最后站在了丹陛之下。

  李世民一身黑色七龙七章衮龙袍,头戴通天冠,平静的站在平陛之上。

  看到这一幕,李承乾的脸颊忍不住微微抽搐,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忍,还有痛苦。

  他的父皇,如今已经不再是皇帝了。

  整个天下,只有李承乾一个皇帝。

  便是他的父皇,也要对他俯首称臣。

  按照李承乾原本的意思,是他的父皇,太上皇李世民,今日也不用出现在太极殿中。

  毕竟在李承乾登基当日的时候,整个大殿当中,只有他一个人能坐着。

  太上皇的身体不好,即便李承乾免得他的诸礼,但他也站不住啊!

  李承乾甚至建议他坐在轮车上,但都被他拒绝了,而今日,他最后用了李承乾的法子。

  依赖战甲的力量,站立大殿之中。

  如此,便是李世民退位为太上皇,只要依旧站在大殿之中,天下四野,大唐万方,便没有任何人敢小看李承乾。

  只不过是李承乾当初用的是藤甲,而如今,李世民用的是铁甲。

  他站在大殿中,甚至用机关将脚面锁死,这样才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样。

  李承乾的心中一阵酸楚,但此刻的他,不能有丝毫动容。

  一个好的皇帝,起码是无情的。

  长孙无忌站在丹陛三阶之上,对着李承乾拱手,然后转身从一旁的金案上拿起金册,面对群臣,高声道:“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将命,属开黎元,太上退位,皇太子登基,授金册。隅下百僚,敬奉天音,跪!”

  太极殿中,所有人群臣一瞬间全部跪倒,然后叩首道:“臣等恭贺陛下登基受册。”

  李承乾抬起头,故意平静下来,然后一步迈上丹陛。

  两步之后,他已经来到了长孙无忌身前.

  长孙无忌捧着金册向前一递,李承乾双手接过。

  金册,完全由金箔打造的传位诏书。

  这是李承乾登基合法性的来源。

  收回目光,长孙无忌已经退后两步,在一侧跪倒。

  李承乾捧着金册,再度上前。

  丹陛五阶之上,开府仪同三司,襄邑郡王李神符站在那里。

  白发苍苍的襄邑郡王李神符,如今已经七十岁了,他是高祖皇帝的亲堂弟,是太上皇李世民的亲堂叔,是李承乾的亲堂叔祖。

  整个大唐宗室的最长者。

  如果说长孙无忌是代表了整个大唐所有的官员,那么李神符就代表了整个大唐所有的宗室。

  李神符有些颤抖,但还是平静的转身,从一侧的金案上捧起装着天子六玺的金盒,转身看向群臣,苍老而有力的说道:“皇天大命,不可稽留,皇太子登基即位,授予进玺,为民父母,天元所归,贺!”

  “臣等恭贺陛下登基受玺!”群臣抬头,然后又沉沉叩拜,齐声山呼。

  李承乾捧着金册,接过金盒,李神符退到一旁,然后叩首在地。

  天子六玺,皇帝除传国玺之外,最常用的六玺。

  皇帝行玺:用于封国。

  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

  皇帝信玺:用于发兵。

  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

  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

  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

  李承乾的目光望向御案之上的金盒。

  是的,那里还是一个金盒。

  里面放着的,就是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有了这七玺,李承乾便拥有了天下杀伐决断的最终权力。

  李承乾继续上前,丹陛最后一阶台阶之上,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站在那里,

  ……

  李道宗对着李承乾拱手,然后转身,从金案上捧起装着金牌和虎符的黑盒,面向群臣,高声道:“天心慈恩,德修为尊,皇太子登基即位,授予金牌虎符,平定天下,四海蒙恩。拜!”

  殿中群臣再度叩首道:“臣等恭贺陛下登基,受金牌虎符。”

  李承乾神色肃穆,从李道宗的手里接过自己的金牌虎符。

  金牌虎符,持金牌,执虎符,传递皇帝之名,调动天下军队。

  这是完全新制的,属于李承乾的虎符,之后,他会将其中的一半,重新授予十六卫将军。

  最后两者合一,便能够调动整个大唐十六卫所有军队。

  包括禁军。

  李承乾微微转身,看向一侧的太上皇。

  李世民轻轻笑笑,然后微微点头,面带期许的看着一侧的御榻。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从已经跪倒在一侧的李道宗身边走过,最后走到了御案之后,缓慢而坚定的坐了下来。

  就在这一瞬间,满殿群臣,全部齐齐叩首道:“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殿外群臣,也在这个时候,全部跪倒下来:“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声音一点点的向外,承天门,朱雀门,乃至于整个长安,整个天下。

  李承乾顿时面色紧张。

  这一刻,他没有任何自傲自得,只有一股股的莫名的危机感从面前的天下传来。

  如今的他虽然已经是大唐皇帝,但他权力全部都来自于他父皇的继承。

  他对天下人无恩。

  是的,他对天下人无恩。

  即便是他监国超过十年,但十年之中,他也依旧是在用他父皇的名义在治理天下。

  即便是有所施恩,最后名义也全部在他父皇那里。

  在这一刻,他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天下人的茫然。

  他们不知道他这个新皇会做什么,会对他们怎样,会不会像太上皇那样对他们好。

  天下人对他这个新皇是陌生的,他们全都抬起头,恐惧茫然,甚至是警惕的看着他。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这绝对不是一句故作自谦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写照。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如今他是皇帝,他手上的虎符,足够他掌握整个十六卫,数十万大军。

  整个大殿,乃至天下,这个朝廷体系内的所有官员,全部都是他的治理天下的帮手。

  最重要的,是他身后的大唐宗室,还有整个关中门阀的力量,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他稳定天下,铲除异心。

  李承乾睁开眼睛,整个人平静了许多,微微抬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群臣这才缓缓起来。

  李承乾转身看向站在群臣左上的房玄龄,点头道:“房相,宣诏吧。”

  “喏!”房玄龄拱手,然后转身道:“大唐皇帝令。”

  “臣等恭听圣训!”殿内殿外,所有群臣全部再度跪倒。

  房玄龄从金盘之中拿起圣旨,然后对着群臣高声道:“闻天地盈虚,四时有消息之度;皇王兴替,五运有迁革之期。

  称号斯殊,骊原亦异。

  受明命者,罔不由兹。

  我大唐高祖神尧皇帝圣期首出,天与神器,有大功于区夏,有大造于生灵。

  太上皇帝道则继明,业推构极,类商汤之起亳,若姬发之承周,弹压九皇,牢笼万古。

  交际在辰,情深感慰。

  奉高祖之宗庙,遵上皇之社稷。

  不失旧物,实在于兹。

  业既惟新,事宜更始。

  照依太上皇帝之令,于明岁改元永惟。

  於戏。

  否往泰来,迓续亨嘉之会。

  鼎新革弊,正资辅弼之良。

  天下百姓,并免今年租及地税。

  朝中官员依太上皇退位诏书升散官爵位。

  同赐每人丝绢十五匹。

  天下共喜。

  天下同乐。

  布告遐迩,咸使知闻。

  钦此。”

  群臣再度齐齐叩首:“臣等领旨,叩谢陛下圣恩,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头。

  “谢陛下。”群臣这才起身。

  ……

  站在群臣后列的禄东赞,他是代表吐蕃赞普松赞来参加新君登基大典的。

  皇帝的圣旨其他都没有什么,唯独有一点似乎有些不对。

  根据之前坊间传言,皇帝不是要在今天就改年号吗,怎么又成了明年。

  也就是说,今年依旧还是贞观二十二年。

  明年才是永惟元年。

  永惟,惟精惟一,惟谨惟慎。

  李承乾这个大唐新帝,恐怕远比想象当中的难对付。

  得早点回吐蕃,告之赞普。

  就在这个时候,禄东赞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丹陛一眼。

  也就是这一瞬间,李承乾的目光也同时看了古来,眼神冰冷,还有杀意。

  瞬间,禄东赞已经低头,脸色难堪的可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