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激荡1979!

第134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保底2更!)

激荡1979! 泥白佛 6023 2025-03-31 16:53

  

  魏红还没看完《放羊班》,他们就要上车了,一家四口赶紧兵荒马乱的上了车,来到了他们的天价卧铺。

  相邻的一共是六个铺位,下铺还好,中上铺空间很小,几乎只能躺着,坐都不行。

  他们运气不错,这六个铺他们占了两个下铺,所以睡觉之前一家四口可以坐着。

  另有两名中年乘客,一个回太原,一个回西安,都是因为出差来燕京的公职人员。

  这趟车不是走直线去蓉城的,要先去西安,然后转宝成线去蓉城。

  魏红刚刚坐了硬座,现在又坐了卧铺,看啥都新鲜,满心都是要在火车上度过三十多个小时的激动。

  其实这一家四口都是第一次坐卧铺,但就她没城府,大惊小怪道:“我还担心睡卧铺没有被子怎么办呢,原来人家有啊!”

  等新鲜劲儿过了,火车启动,小红才靠在被子上开始接着看《放羊班》,一边看还一边哼着《小草》,唱的那叫一个凄婉。

  老魏则展开报纸把《河北日报》那篇关于儿子捐助教育的文章重新看了一遍。

  他给妻子指着其中一句,“这是咱儿子说的,说的多好啊!”

  这句话同样被《中青报》看到了。

  魏明此前接受过《中青报》的采访,俨然成了《中青报》树立的中国优秀青年典型人物。

  他的各种动作也颇受《中青报》的关注,这些天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疑似他创作的那几首歌,今天则都在说新作《放羊班的春天》。

  这天突然有一份昨天的《河北日报》传了过来,上面详细报道了一件魏明为村小学捐款1000块钱的事迹。

  这时候的一千块钱不算一笔小钱,关键捐款这种事还比较少见,尤其是的一个作家对一所小学的捐款更是凤毛麟角。

  而且文章中引用的一句魏明的原话非常不错,拿到这份报纸的编辑对主编建议转载这篇文章,不过可以换一个标题,就用魏明那句话。

  主编看完之后忍不住叫了一声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得好啊,就用这个标题吧,放在头版!再写一个编者按,提一下魏明同志的新作《放羊班的春天》也是一篇关于教育工作者的优秀。”

  “主编你已经看过了?”

  “当然了,一大早就买来看了,差点没买上,现在书店邮局只要提一句有魏明的新作,很多读者都是闭着眼睛买的。”主编感慨不已。

  ~

  业余画家钟阿城就没买到《人民文学》,结果没想到回到家后发现他家老爷子买了。

  阿城的父亲钟惦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和理论家,阿城回城之后除了跟星星画会那群人一起画画外,也会帮父亲做一些打下手的工作。

  “爸,这本杂志我能看看吗?”

  “不能,我还没看完呢,明天再说吧。”说着老爷子又拿起杂志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你也在看魏明的新作?”

  “对啊。”

  阿城赶紧搬出自己画的那副《理想》:“我把我这副《理想》送给你,你让我先看呗。”

  老爷子嗤之以鼻:“就你那画能值几个钱啊,我连张大千的画都有,还稀罕那个。”

  “你张大千的画前些年不是被烧了吗,都成灰儿了还说那个。”

  被儿子说起这事儿钟惦棐内心一阵悲痛:“滚蛋,半小时后来拿,我就差个尾巴了。”

  “好嘞!”阿城看了看表。

  半小时后,他过来拿杂志,见老爷子在抹眼泪。

  “啊,这么感人吗?魏明也开始走催泪路线了?”

  钟惦棐:“我也想到了自己的一些老朋友。”

  搞文学的,谁还没几个知音呢,而且遗憾地没有挺过来的有不少。

  他又道:“而且最后塑造的画面确实很令人动容。”

  阿城接过杂志问:“你总说魏明的很有画面感,适合改编成电影,这部也是一样吗?”

  钟惦棐:“是的,而且这篇如果改编成电影肯定会非常好看,说不定还能名留影史呢。”

  ~

  刚刚看完这篇的谢进导演也是这么想的。

  原本以为《牧马人》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放羊班》,更厉害的是这家伙为了一篇竟然还写了那么多优秀的歌曲!

  现在谢进都有点后悔,不该那么着急启动《牧马人》的,他现在又很想拍《放羊班》了。

  不过这次肯定不能再中途而废了,他的副导演黄蜀芹已经先一步去西北选景了,只能先好好拍《牧马人》,拍摄过程中请小魏来剧组指导指导,搞好关系,下部电影还拍他的。

  哎呀,可自己还答应厂长拍完《牧马人》就拍《天云山传奇》来着。

  要不再往后挪挪?

  可是见过了《牧马人》《放羊班》这种聪明婉转的伤痕,再拍那种传统直给的伤痕,总感觉不是那个味,有种强行喊口号的生硬感,这种感觉在魏明的里几乎是看不到的,他的批判就显得很高级,而且批判中蕴含着大爱。

  ~

  确实很高级啊!

  阿城看完《放羊班的春天》有种强烈地想跟朋友们分享的冲动。

  看完这篇他还想到了自己下乡当知青的经历,他们知青点就有知青被任命为农村小学教师,他们都称之为“孩子王”,他们的经历似乎也很有意思,值得一写。

  之前只写过一些回忆文章和理论文章的阿城在这一刻突然也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不过拿着笔,对着纸稿,他有些无从下手,挠挠头,最后他还是拿出了画板,《放羊班的春天》里学生们把纸飞机扔出窗外的画面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准备把这一幕画下来。

  ……

  火车离开京城没多久,魏明他们一家四口就都睡着了,魏明、老魏和许淑芬分别睡在上中下铺,魏红睡另一个下铺,这时都还没到保定呢。

  而天还没全亮,太原就到了,下去了一个乘客,这个小空间里就只剩五个人了,也到了吃早饭的时间。

  用餐车厢距离这里不远,不过许淑芬想着先消耗一下他们自带的食物,主要还是想少花点钱,为了陪自己回家,几十块一张的车票儿子眼睛都不眨一下。

  其实他们带的东西还挺丰盛的,有肉罐头,还有腊肉,还有切成片的猪头肉和猪大肠,主食则是许淑芬烙的大饼和蒸的白面馒头,甚至还有一瓶饮品——衡州老白干。

  看的另一个西安乘客直流口水,本来想忍一忍的,现在实在忍不住了,直接去了用餐车厢。

  虽然自带了很多美味,但问题是都凉了,也能吃,就是不如热的。

  老魏:“有办法!”

  他们还带了铝制饭盒,两层的,他去接了开水,下面满满一盒开水,盖上第二层,然后在上面铺满食物,最后盖上盖。

  “等着吧,一会儿就热了。”老魏道。

  许淑芬看着他满眼小星星:“解放你真棒!”

  魏明和魏红无奈地对视了一眼。

  过了几分钟,开了盖,果然焐热了,就是量有点少,魏明让爹妈先吃,他和魏红等会儿再操作一遍就行了。

  当老魏和老娘吃的正香的时候,那位西安大哥回来了,还对他们道:“食堂车厢人家就能帮着热。”

  老魏:“啊!”

  于是接下来魏明带着小红和食物去用餐车厢加热了一下,并直接在那边用餐。

  而硬卧车厢里,老魏还热情地邀请了老陕兄弟:“同志来吃点不,自家做的。”

  “不了,谢谢。”对方很有礼貌和分寸感,一看就是个干部。

  但老魏眼睛很毒,感觉这人不如平安有派,估计顶多科级干部。

  细聊之下果然,是个科长,也姓贾,但科长是真的。

  “老哥你们这一家四口也是去西安的吧?”

  “不不不,去蓉城的,我媳妇儿这口音你仔细听听,还有川渝味儿呢。”

  “哎呦,那可远啊,是去探亲吧,出来这一趟可不容易吧。”贾科长算了一下四张卧铺票的价格,嚯,哪怕自己也得两三个月工资呢,而这个老魏虽然穿的不错,但气质上就是个老农嘛。

  现在农民兄弟都这么豁得出去吗?

  “确实不容易,耽误时间还耽误工作。”老魏唯独没说费钱。

  贾科长一听这话:“敢问大哥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魏解放:“我啊,我在我们村负责大队牲口的喂养,哦,现在又多了个职务,还担任我们村小学的校长,就是挂个名。”

  贾科长更惊奇了,这村子有点不正规啊,让养牲口的去管学生?

  “不过大哥你工作好像也不是很重要嘛,现在小学也没开学,牲口吗,现在应该也不用什么干活吧。”

  魏解放摆摆手:“我的工作不重要,关键是我家那小子,他可是干大事的。”

  “哦?”贾科长还真没看出来,小伙子看着很年轻啊,就算参加工作量,顶多也就是个科员吧。

  “咱家这小子是干什么的啊?”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老魏撸起袖子,兴致勃勃道,“你知道北大吧。”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