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森伸伸懒腰,然后从鳄鱼皮的手包里拿出精致的打火机点燃一支软包中华,说:
“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同样的兵器在不同的习武者手里,其最终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刀和剑哪个更厉害,而关键是要看他们都分别握在哪个人的手里。说到底,只有人,才是决定胜败结果的唯一因素!
我们在工作上又何尝不是如此。任何人都不能简单认为哪项业务可以助你发展、哪项业务可以给你前程,我总信奉那句话:事在人为!面对同样的工作岗位,不同的人去从事,其相关结果一定不同。
对于我们银行系统而言,数据是死的、账册是死的、制度也是死的,只有人才是活的。如何将活的思想恰当地融进那些死的元素里,让所谓的‘铁板’制度规定在操作者的有效掌控中发挥最大的能动效应,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理应仔细思量并恰到好处地付诸实践的东西。当然了,这些观点我只能私下里对你一个人讲,有些话是不能拿到‘桌面上’谈论的,否则,我这个副行长恐怕是个毁人不倦的教唆犯了!嘿嘿……”
石岩并没有做任何回应。他只是又递给殷森一支烟并随手打开打火机。
殷森深吸一口烟。他仰起头,舌头在口腔里飞快地抖动几下。随即,一个个浑圆的灰白烟圈从他嘴里徐徐喷升起来……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小石啊,你现在就是一张干净的白纸,和淞阳的任何人都没有半点利害冲突。再加上自己是省行下派锻炼的镀金干部,这个‘金字招牌’构成了你在淞阳独特的人脉基础。作为市分行专职纪检书记,你只要在自己分管的职权范围内,恰到好处地做好本职工作、用好权力,我保你未来可期——圆满镀金、功成名就。”
“何谓恰到好处呢?请兄直言!”
石岩问。
殷森挺挺身子、扭扭脖子。继续说:
“嘿嘿,按照我们兴商银行现在的考核机制,对于营销和拓展类业务来讲,每一个从事者所获得的回报和自己付出的汗水是绝对成正比的。但是,对于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人而言,精力与体力的付出与相应的回报就往往不是这样。这种微妙的关联状态基本是呈‘抛物线‘形状展现。也就是说,当你把个人的付出控制在某一个巧妙的‘临界点’之内,你所得到的回报就是正相关的。但如果超出这个关键的‘端点’,那你的一切努力就是呈‘反向’走势。具体地讲,作为市分行的纪检书记,如果真正达到‘一看二慢三埋伏’,便是达到了在这条专业线条上工作的最高境界!”
殷森言此,恍惚间头脑中竟然浮现出滕德明的形象。他稍加停顿,接着说:
一看。就是看上级领导脸色、看事件发生背景、看当事人态度。纪检监察工作也是千头万绪,但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处理基层上访、内部举报以及专业部门的违规问题移交处理。这些大都是定性非常敏感、甚至牵扯到多方利益的棘手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倘若你一味遵循那些泛黄发霉的古板教条文件、制度去操作,那我担保你在这个位置上绝对无法安闲度日,尤其是在淞阳的地面上更是半日不得安生,你最终的生存空间便是无‘立锥’之地!
所以,首先要深刻体会“一看”的含义——要看得全面、看得仔细、看得透彻、看得入木三分。要瞻前顾后地看、心无旁骛地看、旁征博引地看。必要时,要厚颜无耻地看!别误会,我绝对没有丝毫贬义。只有把这些重要环节都看懂了、看清了、看透了、看全面了、看理解了、看明白了、看顿悟了,并且最终达到举一反三了、醍醐灌顶了、触类旁通了、游刃有余了......
一句话,在一个‘看’字中逐步体会纪检监察的魅力和味道!
看领导脸色,就是说在一些敏感问题的处理上,首先要在深层次上掌握主要领导的态度。自己千万不要轻易表态,更不能首先表态!你是纪检书记,你的观点有很大的辐射面以及引导效应,无论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都会影响到很多部门和很多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比如说,你接到一封实名举报信或者是接待一次基层员工登门来访,无论事情的情节轻重如何,都要给自己和当事人留出足够的退步空间。然后,再用最恰当的方式征得‘一把手’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但凡有一点政治头脑的上级领导都不会给你出难题。因为,你事先已经把他摆在了前面,以心换心嘛,对此他会很愉悦的,自然也会给你面子。这里,你要格外注意一点,就是说你千万不要指望‘一把手’主动帮你拍板定夺。对一个人、一件事情的处理,你自己必须事先准备好几种态度,然后,再逐一地向领导汇报处理方案。至于取舍标准,自然是按照领导的‘摇头不算点头算’格式。一旦你的几种方案都没有赢得领导的‘点头’,那就要深刻反思并立刻改变甚至是推翻自己原有的全部思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领导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