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关东参王

民国:关东参王- 第三十三章 小志要当兵

民国:关东参王 参娃 9611 2025-03-09 13:37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冬日里,昼短夜长,一天天很快就过去。

  冬月二十七,郑铁柱一行人先行返回猫耳山,向曲绍扬汇报,江上飘绺子已经尽数剿灭。

  郑铁柱等人,从江上飘绺子缴获了不少银钱和东西。

  按照曲绍扬的吩咐,送了一半儿到林家大院,留给杨家姑娘傍身之用。

  又过了五天,何远志以及另外那几个人,也回来了。

  “大人,杨家那姑娘不见了。”一回来,何远志立刻向曲绍扬禀报。

  曲绍扬愣了下,“不见了?她不是还带着伤么?怎么会不见呢?周围你们都找了么?”

  “找了,林家老爷召集了不少青壮,跟我们一起找的。

  附近都找遍了,也没见到杨姑娘的影子。哦,对了,这是她留给大人的一封信。”

  何远志拿出一封信来,递给了曲绍扬。

  曲绍扬接过信打开一看,信里头杨家四丫说,她要去吉林城,找秦志高报仇。

  并且感谢曲绍扬对她的援手,如果她报了仇还能活着,将来一定会想办法报答救命之恩。

  “秦志高在吉林城?她怎么知道的?”曲绍扬看完信,挺好奇的问道。

  “哦,是郑大人他们说的。

  郑大人他们剿灭了江上飘绺子,抓了几个俘虏审问。

  从他们的口供里得知,秦志高跑去了吉林城,一直没敢回秦家。

  而且,秦志高还跟江上飘绺子约定好了,带着信物到吉林城的临江门,秦记山货烟麻栈拿尾款。”

  “我们在林家附近没找到人,还特地往吉林城那边找了,也没看着杨姑娘的影子。

  秦记烟麻栈那头,我们也派人过去打听了,没人见过杨家姑娘,秦志高也不在烟麻栈里住着。”

  何远志不敢隐瞒,一五一十把事情经过都说了。

  “梨树沟呢?你们去梨树沟了么?”曲绍扬琢磨了下,忽然想起个地方来。

  那丫头不会是先回家去,收敛家人尸首了吧?

  “哎呀,这个真没想到,我们没去。”

  何远志一拍脑门儿,梨树沟那头,他们确实没过去找。

  “嗯,那就有可能是先回梨树沟了。

  算了吧,咱们能帮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往后吉凶祸福,都看她的造化了。

  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了,回去好好歇一阵子。”

  曲绍扬摆摆手,并没有责怪何远志等人,谁也想不到杨家四丫头这么野,伤还没好,就要去报仇啊。

  何远志等人应声离开,留下曲绍扬继续跟那一摞公文较劲。

  进了腊月,就觉得日子过的特别快,好像没咋地呢,就到了腊月中旬。

  各家各户都开始忙活着预备过年,曲家更不用说,早早就开始准备了。

  腊月十八,派去凤凰城的人回来了,带回来张锡銮的回信,还有不老少礼物。

  其中有张锡銮的回礼,也有陈允哲陈允瀚他们给妹妹和外甥的年礼。

  张锡銮在信里,先是夸奖了曲绍扬的奏折内容。

  他的看法跟刘东山相似,也觉得曲绍扬年轻气盛,应该耐住性子,韬光养晦,不宜锋芒太露。

  张锡銮已经把曲绍扬的折子呈递给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具体朝廷会怎么安排,目前还不清楚。

  不过,张锡銮在信里表示,会帮着促成猫耳山设立县治的事情,这本身对百姓也是件好事。

  同时,张锡銮还表示,曲绍扬送给他的宝马和宝刀,他都十分喜欢。

  尤其是那把刀,张锡銮一眼就看出来,那是辽金时期身份极其显贵之人才能有的佩刀,十分稀有罕见,说价值连城都不为过。

  干儿子把这么好的东西都孝敬给他了,张锡銮能不高兴么?

  信的最后,张锡銮还邀请曲绍扬年后去凤凰城相聚。

  让曲绍扬领着媳妇孩子,他这个当干爷爷的,还没见过孙子辈儿这些娃呢。

  曲绍扬看完了信,这心里就有底了。

  张锡銮是目前来说,曲绍扬能抱住的,最粗的大腿了,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也得维持好关系。

  “媳妇儿,年前把家里的事情都安顿好。

  年后初五六吧,我领着你和孩子们,去凤凰城住几天。

  爹娘如今都在凤凰城呢,估计二哥也会去那边过年,正好咱们去凑凑热闹。”

  曲绍扬下了衙门回到家,跟陈秀芸说道。

  “真的?哎呀那可太好了,那我提前就准备。”陈秀芸一听,高兴极了。

  “对了,小志从奉天学堂回来了,他好像有什么事情找你。”

  陈秀芸忽然想起这事,赶忙提醒曲绍扬。

  “小志回来了?今年回来的倒是挺早啊。

  行,那我去东院看看,晚饭不一定回来吃了。”

  去年过年,曲绍扬还在外头打仗呢,小志也因为战事的缘故,没能回来过年。

  这么一算,哥俩将近两年没见了。

  曲绍扬嘱咐一句,起身就去了东院。

  东院这头,刘新源和刘婉瑜俩小家伙得知小志哥哥回来,特地跟先生请了假,此时正围着哥哥转悠,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外在头就听见你俩的动静了,咋地?今天下学这么早?”

  曲绍扬来刘家就跟自家一样,也不用谁通报,径自进了后院正厅。

  “大哥。”

  小志一见曲绍扬进来,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身,然后两步就蹿到了曲绍扬跟前儿。

  十七岁的小志,个头已经跟曲绍扬差不多了。

  两年没见,这小子的变化倒是不小,比以前显得成熟了挺多,嗓音也变的低沉了,下巴和嘴唇上,长出了细密的黑色小绒毛。

  当初那个被人欺负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

  “小志,两年没见,成大人模样了啊,瞧瞧这个子,真稀罕人。”

  曲绍扬拍了拍小志肩膀,眉眼含笑的说道。

  “在奉天怎么样?学业还行么?考童生试了么?”曲绍扬也很关心小志的情况,接连问道。

  小志看着哥哥,笑着挠挠头,“在奉天还行,一直都那样,学业也可以,但是我没考童生试。

  大哥,我正好有点儿事情想跟你商议。”说到这儿,小志有些犹豫,尴尬的又挠了挠头。

  曲绍扬微微挑眉,看了看小志,再看看刘东山和林若兰二人。

  见二人也是一脸莫名其妙,就猜测小志并没有跟爹娘商议。

  这时,林若兰先开口了,“绍扬啊,先过来坐吧,不管有啥事儿,坐下唠。”

  “哎。”曲绍扬应了一声儿,来到师父师娘跟前儿坐下,小志坐到了曲绍扬的对面儿。

  “大哥,爹、娘,我不想考科举了,我想投身军伍,当兵去。”

  小志鼓足了勇气,语气决绝的说道。

  “啥玩意儿?你再给我说一遍?你不读书了要干啥?”

  刘东山第一个反应过来,一拍茶几就站了起来,瞪着眼睛看向小志,就差撸袖子揍人了。

  “爹,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去当兵,将来再有哪国敢打过来,我就上战场跟他们打。”

  小志并没有害怕,而是咬着牙,恨恨的说道。

  “爹,你没见到辽南那些地方什么样,我和同窗去看过了,那边的百姓过的可惨呢。

  如果我去当兵,将来再有这样的情况,最起码我能上阵杀敌,就像我大哥一样,保家卫国。”

  小志这话一出口,刘东山和曲绍扬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小志竟然是这个想法。

  “那也不行,好铁不捻钉,好男不当兵,你不好好读书考科举,跑去当什么兵啊?”

  刘东山生气之下,说话没过脑子,结果话一出口,他意识到不对了。

  “绍扬,师父说的不是你啊,你别往心里去,你和那些兵不一样。”

  本来曲绍扬也挺生气的,结果被刘东山这话给逗乐了。

  “师父,你不用在意我,我知道你的意思。”曲绍扬自然不在乎这些。

  “小志,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觉得读书救国无门,所以想着投身军旅,上阵杀敌,报效国家,护一方百姓。

  咋说呢,你这想法是好的,可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眼见着能有所成了,却要投笔从戎,是不是可惜啊?”

  曲绍扬给了刘东山一个眼色,让他稍安勿躁,然后转头跟小志慢慢聊。

  “报效国家不一定非得去当兵。

  以前我就跟你说了,你要是想考科举,那你就安心读书求取功名,将来你中了举人、进士。

  当了官儿,一样可以为民做主。

  你若是不想走科举,那就出国学习,不管是德国也好,英国也罢,都行。

  出去多学多看,把洋人的那些本事学回来,一样有用。

  你大哥我没那么多文化,顶多就是认个字儿,所以才走军伍的路子。

  你跟我不一样啊,你读了快十年的书,文化人,你去当兵,这些年家里不是白培养你了么?”曲绍扬苦口婆心的劝道。

  “大哥,你说的这些,我早就想过了,都没啥希望。

  考科举?成天摇头晃脑做八股文,脑子都学僵了。

  哪怕就是考中了进士,当了官儿,第一件事也是想着怎么贪财享乐。

  指望八股文能救国救民,那是扯淡。

  出国学习?朝廷派了那么多人出国,说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年洋务运动搞的声势浩大,有什么用?

  还不是让倭国那么个弹丸之地、撮尔小国,给打的屁滚尿流?”

  小志很明显并不赞同曲绍扬的说法。

  应该说,清倭这一场仗,把无数读书人给打醒了,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个年月,光会读书是没用的。

  “大哥,爹娘,你们不用劝了,我已经铁了心要投身军伍。

  不光是我,我们学堂里不少学生,都是这个想法。

  百无一用是书生,国难当头,我们还在学堂里成天之乎者也,大谈孔孟之道,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呢。”

  不管曲绍扬怎么劝,小志都意志坚定,他就是不想再读书了,他要当兵去。

  刘东山、林若兰也劝,说张家就剩小志一个人了,去当兵太危险,万一将来有个好歹,老张家就绝后了。

  他们要是让小志去当兵,那就是对不住张炮了。

  可不管大家伙儿怎么劝,小志就是铁了心不想再念书,他就要去从军。

  这下可把刘东山气够呛,一甩袖子走了。

  曲绍扬一看,赶忙追出去。

  刘东山满心愤懑无处发泄,就顺着围子四处转悠。

  “绍扬啊,你看这事儿怎么处理?这个熊玩意儿,我现在管不了他了,简直能气死我。”

  刘东山年幼时,家里人对他寄予厚望,请来大儒教他读书,就是盼着刘东山能考科举,将来可以光耀门楣。

  这么说吧,考科举走仕途,那是刘东山一辈子不可企及的梦。

  他这辈子没指望了,就盼着儿孙后辈里头有个出息的,能替他把梦圆了。

  明明小志读书很好,先生也夸他有潜力,很有希望。

  这种情况下,刘东山哪能甘心让小志不念书了,跑去当兵啊?

  “师父,小志大了,有他的主意,这事儿还真是不好办。

  他不是小孩子了,在奉天念书这几年,早就锻炼出来,哪儿都去得。

  你说,咱还能一辈子把他锁在家里不让他出门么?

  万一他嘴上答应回奉天读书,扭头就找地方投军去了,咱能拦得住么?”

  曲绍扬能咋办,只能耐心开导师父呗。

  “那你说怎么办?就真的让他去当兵打仗?

  唉,那我以后到下面去,可怎么面对张炮一家子啊。”

  刘东山被徒弟这么一劝,也反应过来了。是啊,儿子大了,有主意,哪还能事事都听自己安排?

  “师父,你看这样行么?

  回头我找张大人问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过他的关系,把小志送去北洋武备学堂。

  那里聘请了德国教习,学员在那儿也要学各种文化课,还要学德文。通过新式教学,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

  毕业后成绩优秀的,还可以公派到德国留学,即便不出国留学,也可以到军营中任职,不是普通的大头兵。

  要是小志乐意,将来他也可以回定边军,正好给定边军当教习,你看呢?”

  曲绍扬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样更靠谱点儿。

  北洋武备学堂出来,一般都是各军的宝贝,将来小志的前程不会差。

  总不能真的让那臭小子去当大头兵吧?那可就真的屈才了。

  刘东山闻言,眼前一亮,“呦,你说的这个,我还真是没想过。

  唉,这孩子,实在是太让人操心了,那这事儿你看着安排吧,能成最好,不能咱再想别的办法。”

  刘东山实在是没辙了,虽说他把小志当亲儿一样看待,可毕竟是义子,打不得骂不得。

  这要是亲儿子,刘东山直接两脚就踹过去,看那兔崽子还敢嘚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