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从电影抽取技能

从电影抽取技能-正文卷 第八百三十一章 衣锦还乡

从电影抽取技能 太极手 11238 2025-09-02 21:26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hinpy.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领导说完,杜笙笑着接话:

  “《大宗师》火了之后,连带着八极拳都热起来了。

  我建议上面可以多搞点传统武术的推广活动,趁热打铁。”

  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至于叶问题材的事儿,我之前真没多想。

  以后公司要是有大动作,肯定第一时间跟领导汇报,绝不搞突然袭击。”

  领导听了直点头,脸上带笑,话头一转,切入正题:

  “明年是建国60周年,听说你搞了部献礼片,

  似乎都开始选演员了吧,怎么剧本还没送渖?

  这边有些同志都等不及想看了。”

  说的正是那部交互电影《惊涛骇浪》。

  杜笙本来计划明年开春就拍,王金花这段时间确实在忙着挑人。

  业内早传开了。

  星际传媒要搞大动作,倌方自然盯得紧。

  按规矩,演员都快定好了,剧本早该送批。

  结果现在人快齐了,剧本连影子都没见着,明显有些怪异。

  领导也是怕杜笙又“不走寻常路”,才提前找他聊聊。

  还真被猜中了。

  杜笙有自己的盘算,他解释道:

  “这部《惊涛骇浪》我打算做成流媒体电影。

  按当下规定,只要备案就行,不必走流程。”

  这话一出,领导笑了。

  当下网剧、网大刚冒头,监管还跟不上,确实是个“灰色地带”。

  只要在相关部门备个案拿号,就能直接在流媒体播放,省了层层渖批。

  当然,平台得自己担责。

  可这时的平台监管也松,快播都还在“服务大众”,盗版、低俗内容满天飞,谁管得了?

  领导听完,笑容不变,语气却稳了下来:

  “建国60周年的献礼片,不管是院线还是流媒体播放,我们都得把关。

  你方便的时候,还是把剧本送过来渖一渖,大家心里都塌实。”

  杜笙没犹豫,直接点头:

  “行,我回去就让人把剧本送过来。”

  接下来几人又聊了一堆,核心就一句:

  说话做事稳当,有事多沟通。

  杜笙心里也明白。

  自己现在的影响力,已经大到让倌方不得不重视,甚至有点“忌惮”。

  这不是夸张。

  他本是国际明星,粉丝遍布五湖四海,说句话都能上热搜;

  更关键的是,他还手握TVING和联众两大流量平台,

  想发声,分分钟就能掀起巨浪,还能冲出国门,影响国际观感。

  就拿这次叶问题材来说。

  他靠个人号召力+平台流量,直接把其他同类项目干趴下。

  对华宜和港圈的冲击更狠,好几个项目血本无归,明星口碑崩盘,整个圈子都跟着受影响。

  说白了,杜笙现在的能量,比后来的马斯克还“带感”。

  从正面看,这是好事。

  他是内地标杆艺人,爱国又靠谱,文化输出一把好手,像《大宗师》就让全世界看到了华夏武术的硬核。

  但从反面看,一个人影响力太大,对倌方来说也是个“小负担”。

  万一哪天说错话,或者跟大方向对不上,后果难料。

  所以领导才特意强调处事通气。

  可在某些事上,杜笙不一定能做到。

  他这人天生不爱被框住,做内容创作,有时候就得“破格”才能出彩。

  但换个角度想,他能有今天这待遇,也是不易。

  要不是他背后有倌方认可的关系,加上之前在文化输出、正能量传播上的实打实贡献,换成别人,早被约谈八百回。

  哪像现在,领导还能心平气和地跟他商量,给足面子。

  聊到最后,杜笙开口给了个表态。

  领导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我就知道你是明白人。

  你有才华,有担当,我们也希望你能放开手脚干。

  只要咱们保持沟通,啥问题都能解决。”

  走出办公室,叶瀞芷小声说:

  “没想到领导这么重视,还好你应对得体。”

  杜笙微微一笑:

  “其实倌方也是怕出岔子。

  咱们只要把握好分寸,既坚持原则,又配合大局,就没问题。”

  刚一上车,他往后座一靠,眯着眼琢磨了会儿,忽然开口:

  “《惊涛骇浪》的剧本,原样送渖,要是被退回来,那就不改了。

  这电影,多半上不了院线。

  往后安安心心拍点轻松热闹的片子,别的破事我懒得掺和。

  回去你再跟甄姐碰个头,把公司各块业务拆一拆,股权也理一理,搞点基金、子公司交叉持股,把股份分散开,别都攥在明面上。”

  叶瀞芷一听,怔了怔:

  “领导也没说不让拍啊,就是让多沟通。

  再说了,现在好多事还得靠咱们出力呢。”

  杜笙摇摇头,笑了:

  “这不是故意强调,是我自己想明白了。

  今天聊完我才意识到,这两年的确有点漂。

  先是对卢川太郎开炮,搞翻华宜,连带半个港圈都被撞得七零八落;

  拍个《大宗师》,又把国际舆论搅得火热;

  现在还想在《惊涛骇浪》里塞一堆想法,确实有点过。

  有些事,真没必要死磕。

  咱们现在这影响力,不用躲躲藏藏,但也别太张扬、太较劲。

  以后就拍点让人笑、让人爽的片子,多轻松?

  我过得自在,倌方也安心,双赢,多好。”

  他对叶瀞芷向来不藏话,这番话全是心里实话。

  现在这局面,真没必要再往深水里趟。

  平时拍拍戏,抽抽奖升级自己,钱多得花不完,身边还围着一堆美女,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顶多抽空挖点传统文化的好东西,捐点钱做做公益,就够了。

  等以后孩子多了,把钱慢慢转成家族资产,稳稳当当传下去,不香吗?

  即使膨胀了,最多也就在东南亚买个岛,搞个翻版‘新嘉坡’。

  杜笙都这么说了,叶瀞芷当然没意见。

  她早盼着杜笙少惹点是非,平平安安多好。

  她二话不说,掏出手机就开始记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杜笙颇为低调。

  天天泡在《特工3》剧组,忙着补拍、收尾。

  再加上《盗梦空间》定在圣诞档全球首映,他必须赶在下月中旬前把国内的事全搞定,根本没空想别的。

  果然,没几天,《惊涛骇浪》的剧本被退了回来,理由写得明明白白:

  “题材慜感,不符合当前宣传风口。”

  杜笙摇头笑笑,琢磨起新点子:

  “干脆把剧本改一改,做成个第一人称的交互游戏,像《红警》那种,但背景放在二战。

  玩家可以随便选国家开局,经历战争风云,最后建国立业,慢慢发展成强国。

  用游戏讲历史,既有趣又安全,还用不着亲自出面……”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虽然整天在剧组和工作室打转,看着枯燥,但时间过得飞快。

  这天下午,随着最后一场内景戏的场记板“啪”一声合上。

  《特工3》正式杀青!

  片场瞬间沸腾起来。

  工作人员忙着收设备,演员们抱成一团庆祝,导演林朝贤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一把搂住杜笙:

  “呼,总算拍完了!

  有你在,这戏又快又稳,比我预想的还要提前半个月。”

  杜笙笑着回拍他肩膀:

  “也靠大家给力,辛苦这么久,终于能喘口气了。”

  叶瀞芷也专程赶来,给每个剧组成员都发了杀青红包。

  她走到杜笙面前,递上一瓶水,眉眼带笑:

  “忙完了,接下来可以专心准备《盗梦空间》的首映了。”

  杜笙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点头:

  “嗯,后期交给团队,下个月咱们就飞国外,参加全球首映礼。”

  顿了顿,又问:

  “公司拆分的事,跟甄姐聊得咋样了?”

  叶瀞芷一边帮他整理领口,一边答:

  “甄姐觉得方案靠谱,法务和财务已经在做方案了,下个月初就能出初稿。”

  “那就好。”

  杜笙满意地点头。

  坐上车后,不出意外听到了抽奖结算提示。

  鉴于上部戏获得了《枪械与爆破装置》这个紫色技能,他没有太多期待,随手一抽。

  不出所料,获得的东西都在常规之内。

  譬如一辆霓虹版的警车,一把格洛克17手枪,2枚进攻手榴弹。

  还有一份挺搞的《007:无暇赴死》剧本。

  这似乎是007系列第25部电影,生命期牛叉得変态。

  最关键是,它的全球票房还有近8亿美元,还拿到了奥斯卡金像奖……

  杜笙仔细想了想,这部片在前世好像是十年后上映的,本身还是特工鼻祖系列,动作场面和特效也相当精彩,同样面临空前危机,能被抽奖套路出来也不奇怪。

  若自己的《特工》系列能延续下去,这也不失为一大续作。

  而且还能提前断掉007宝库,一举两得,不错不错。

  杜笙将视线瞥向最后一样。

  【《战术大师称号LV1/蓝(10/1000)》:

  让你拥有非凡的分析与推理能力,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局局势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随着等级提升,你还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制定出精妙的反击。】

  只能说,聊胜于无。

  毕竟如今是和平年代,他不可能无聊到为了刺激,跑去当雇佣兵加入战局吧。

  不过凡事无绝对,以后说不定还是有机会用上的。

  返程的路上,杜笙的手机突然响了。

  拿起来一看,是黄德利打来的。

  “阿笙啊,刚老家县里来电话了,陈书记点名要找你。”

  黄德利语气有点犹豫,像是有事不好直说。

  杜笙一听就懂了。

  这种事儿迟早要来。

  他早料到,自己现在成了“大人物”,老家那边多半坐不住。

  哪个地方想发展经济,不先想着从本地走出去的“能人”?

  这叫“乡贤回哺”,古往今来都一样。

  像他现在这地位,老家没道理不来找。

  只是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

  毕竟奥运会的余热才刚吹过,看来县里是真急了。

  地方搞经济,除了政策、位置这些硬条件,领导有没有魄力、敢不敢动,也很关键。

  这个时候联系上他,说明这位陈书记是真没招了,只能搬出他这“金字招牌”。

  “陈书记有说具体事宜没?”杜笙问。

  两人在电话里聊了快十分钟,杜笙才搞明白原委。

  原来他老家那个镇上,有家叫“飞跃缝制设备厂”的老厂,快撑不住了。

  厂里两千多号工人,眼看就要失业。

  今年碰上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原材料疯涨……

  不少企业都扛不住,这厂也跟着倒霉。

  可这厂不是普通厂。

  几十年历史,说是养活了全县几代人都不为过。

  设备质量过硬,在浙府拿过不少奖。

  杜笙小时候就常听家里人念叨,街坊邻居谁家有亲戚在厂里上班,都挺骄傲。

  改开后,这厂不但是县里的“税王”,更是老百姓的“饭碗”。

  杜笙的爷爷、还有好几个亲戚朋友,都在这厂干过。

  现在倒好,货卖不出去,工资发不出,工人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这也不是个例,当时不少国企都这样。

  撑不住的,直接关门大吉。

  能活下来的,基本都是靠引入社会资本,改制重组,有的甚至一飞冲天。

  陈书记找杜笙,就是想让他出手。

  只要有钱进来,恢复生产,厂子就能活,县里这棵“摇钱树”也能保住。

  可要是厂倒了,整个县连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这就是三四线小县城的伤痛。

  不像长三角、珠三角那些有钱的县,随便一个镇都有几条产业链撑着。

  杜笙对老家有感情,现在又有这个能力,帮一把就能让厂子渡过难关,他没理由推。

  而且他心里也有算盘。

  要是自己注资,借着这届奥运会的余热,再加上厂子几十年的口碑,说不定能把它做成行业龙头。

  其实就算没他,按正常发展,前世“飞跃缝制设备厂”也能活下来。

  杜笙记得到了2025那年,这厂已经是市里少有的上市公司了,年营收破百亿,县里三成税收靠它。

  重要性可想而知。

  作为从老家走出去的人,又不是马大哈之流,这事儿他责无旁贷。

  更别说“衣锦还乡”这种事,哪个男人能拒绝?

  以后全市人用这厂的设备,都会说:

  “这厂是杜笙救的。”

  这份面子、这份荣誉,比赚钱还值。

  杜笙想了想,道:

  “陈书记说还缺多少?”

  黄德利答:

  “大概五千多万,主要是发薪水、还账、设备更迭等,

  后期宣传推广钱还没算进去。”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