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220章 横竖倭寇已平,此生......我足矣!(滇马记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位姓许的古圣人说过: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何谓有意义的事?
大丈夫带三尺剑,横行天下,上报国家,下护黎民。这就是有意义。
接下来的一年里,林十三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倭情报事上。南直隶、浙江、福建三头跑。
有时为了取得一份情报,他会几天几夜不眠不休。
日子虽苦却乐。因为他知道,他做的事将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史书中或许不会提及他的名字,但他心甘情愿。
在这一年里,东南大势已变。
取得台州九捷后,新任浙江都司戚继光从义乌招兵,扩充戚家军。随即率六千戚家军与戴冲霄部从温州出发,入闽作战。
首战横屿岛,大捷!
时值中秋节,戚继光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凯歌》。闽地雅乐名士谱曲,《凯歌》成为了戚家军的军歌。
福建百姓箪食壶浆,慰劳戚师,给戚师送来了大量食物作为军需。其中有一种烤饼,咸甜可口,福建人称之为“继光饼”。
后简称为“光饼”,流传数百年。
中秋过后,戚继光率军南下,再战牛田,大捷!
十日之后,三战林墩,大捷!
时浙江又有小股倭寇作乱。戚继光率军回浙。闽地倭寇叹曰:戚虎终去矣。
没错,倭寇给戚继光起了一个名字“戚虎”。
浙江倭乱平息,戚家军二次入闽,四战于平海卫,大捷!
五战仙游,大捷!
福建五战五捷,共歼灭倭寇约一万两千人。戚家军战死六十三人,重伤一百零二人,仅此而已。
这五次大捷,宣告了东南倭乱的彻底平定。
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万世之功!
嘉靖四十一年,秋夜,仙游城外。
林十三骑着一匹马,立在高处,目视着戚家军凯旋而归。
戚家军的将士们高举着火把,火把汇成了一道铁血长城。这条长城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护佑大明海疆、边疆的平安。
直到“明日校场领饷,不必着甲”的历史名场面上演。
戚家军的将士们高唱起了凯歌:“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二十七岁的林十三坐在马上,此刻已是热泪盈眶。抗倭大业,今日全胜!
数十年来为平定东南倭患的那些忠臣良将,努力没有白费。
无数烈士没有白白牺牲。
自嘉靖三十四年,替名宦高忠寻犬算起,林十三已经历了七年宦海沉浮。
如今的他已不是当初那个白面俊后生。东南沿海的烈日让他的皮肤黝黑。
在官场上他日趋成熟。
不过,旁人都是官越做越大,良心越来越小。
他却反了过来,官儿越做越大,良心也越来越大。
林十三随戚家军返回福州大营后,便等待着朝廷的封赏圣旨。奇怪的是,一连两个月毫无消息。
这日,他刚从营帐中走了出来,只见一个肥胖骑士纵马狂奔过来。
骑士见到林十三,一勒马缰下了马。
骑士是林十三的胖徒弟孙越。
孙越道:“鸽站那边接到了京师的飞鸽传书,师父,京里出大事了。”
林十三问:“出什么大事了?”
孙越答:“严家父子遭御史邹应龙弹劾。皇爷命三法司会审,严世蕃被判流放广东雷州。严嵩削职为民。”
林十三听后沉默不言。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东南平而严党倒,这是明眼人都能预测到的。但林十三没想到这一天来的竟然这么快。
两日之后,太监杨金水抵达仙游城。
杨金水先宣读了圣旨。戚家军全体将士晋一级,无论官兵,皆赏银五十两。
戚继光加三级任用,升授右军都督同知,实授福建总兵。
在圣旨中,嘉靖帝毫不吝惜对戚继光的溢美之词:“卿用兵如神,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
恩赏圣旨宣读完后,林十三问杨金水:“杨公公,朝廷对胡部堂.”
杨金水叹了一声:“林十三,接旨。”
林十三跪地:“臣接旨。”
杨金水道:“上谕。南京锦衣卫镇抚使林十三,勤于对倭情报事。抗倭功成,林十三功不可没。然”
说道这个“然”字,杨金水叹了口气,随后继续宣旨:“然,林十三结交奸党,与权奸严世蕃、罗龙文结为异姓兄弟。”
“朕赏功罚过,降林十三为京师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
“浙直总督胡宗宪乃奸党骨干。虽有平倭之功,却依附严嵩父子。着即革去一切官职。”
“着新任北镇抚司千户林十三前往杭州,将胡宗宪押解回京。钦此。”
林十三和戚继光愣在原地,呆若木鸡。
杨金水赶忙解释:“皇爷倒严的决心很大。然而严党在朝中经营多年,树大根深。”
“皇爷罢了胡宗宪的官,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凡是严党官员,皇爷皆会严惩。即便是胡宗宪是这样的国之干城,亦要治罪。”
“胡宗宪在东南做了那么多事,得罪了那么多人。朝堂上不知有多少人恨不能治他于死地。”
“皇爷让十三老弟押解胡宗宪进京。为的是在途中保全他的性命。省得那些魑魅魍魉途中暗杀他。”
林十三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杨公公放心。我定保胡部堂平安到京。谁敢意图谋刺东南之柱,我穷尽一生精力也要杀他全家。”
杨金水点了点头:“好。”随后他又道:“皇爷赐了我司礼监秉笔衔,转任浙江镇守太监。有旨意,戚家军乃是浙兵。戚继光则为福建总兵。互不统属。”
“着戚家军立即调回浙江,交由浙江镇守太监杨金水暂管。”
林十三脱口而出:“皇爷要缴戚帅的兵权?”
杨金水凝视着一旁的戚继光:“戚帅,你不要误会.算了,这瞎话我编不下去了。”
“胡宗宪是严嵩的人,你戚帅又是胡宗宪的人。如今严党倒台,你自然要吃瓜落。”
“本来六科廊的言官上了联名奏疏,要将你同胡宗宪一道锁拿入京。是皇爷力排众议,不光不治你的罪,反而将你升为福建总兵。只收夺你的兵权。”
“戚帅,我给你透个实底。等倒严这场风波过去,皇爷会把戚家军的兵权还给你。”
林十三怒道:“这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嘛?我要上奏疏”
杨金水失声喊道:“林十三,你消停些吧!你以为这是小孩过家家?这是政潮!嘉靖一朝最大的政潮!”
“六科廊言官本来参你是严党骨干,要杀你的脑袋!皇爷打算褫夺你的官职,堵言官的嘴。”
“是裕王爷让张居正写了一封奏疏保你。你才能得到明降暗升的结果!”
林十三最近一年通过李高可劲巴结裕王府,心血没有白费。
有储君做靠山,关键时刻真能保官救命。
林十三小声骂了一声:“东南倭寇平定,明明是大喜事,愣生生办成了丧事。”
杨金水有些发急:“我的小祖宗。这话也就在我跟前说说。别出去乱说!”
“严嵩被罢官,徐阶做了首辅。如今姓徐的那一伙儿人张扬的很。逮着人就往死里参!”
“吏部有个郎中,本不是严党,只说了一句‘切勿矫枉过正’,就被扣上了严党的帽子,罢官夺职流放。”
“皇爷现在需要人手制衡严党。调你回京,就是让你辅佐朱希孝、陆绎他们制衡徐党。”
戚继光道:“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替胡部堂感到不忿。”
杨金水一声叹息:“唉!”
京城,永寿宫大殿内。
嘉靖帝的手边放着一堆奏疏。无一例外,全部是六科廊言官参劾严党官员的奏疏。
如今“严党”成了万能大帽子。看政敌不顺眼?好说,给他扣一顶严党帽子就是。
如果将这些六科廊言官的奏疏照准,京城诸衙几乎全部都要停摆,六科廊和都察院除外。
嘉靖帝凝视着那一堆奏疏一言不发。
黄锦正在给他洗脚。吕芳则在一旁伺候手巾。
黄锦道:“皇爷,东厂得到消息。朝中清流言官正在私下串联,若皇爷不准他们的这些奏疏,他们便要前来永寿宫跪谏。”
嘉靖帝意味深长的说:“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叫陈洪进来。”
不多时,司礼监秉笔陈洪入内。
在司礼监四秉笔中,陈洪排行第二,却是四人中最为阴险狠辣的一个。
陈洪给嘉靖帝磕了头。
嘉靖帝道:“黄锦是个厚道人,心不狠,手不黑。提督东厂的差事,他办着实勉强。陈洪,朕命你接替黄锦,执掌东厂。”
陈洪听了这话两眼放光,高声道:“奴叩谢皇爷恩典!奴一定替皇爷管好东厂。”
嘉靖帝又不满的说道:“陆炳薨了之后,朱希孝做了锦衣卫指挥使。朕的本意是让他凭借手中权力,保护孱弱敦厚的裕王。”
“可他始终跟徐阶走的太近。很多事都动不了狠辣手腕。陆绎又太过稚嫩。”
“朕看,东厂监管锦衣卫乃是祖制。应该恢复这一祖制了。以后你要把锦衣卫一并管起来。”
陈洪心中再次狂喜,磕头道:“奴谨遵圣命,一定连锦衣卫一并管好。”
嘉靖帝突然想起了什么:“那个名叫林十三的传奉官要回京了。此人堪大用,你要用好他。”
裕王府。
李妃正在给裕王剥一枚腌渍荔枝。
裕王道:“徐阁老手下的那些人最近也太张狂了一些。父皇弃用的人他们参,父皇要用的人他们还要参。”
“连孤暗示要保的人,他们都不放过,照参不误。”
“孤算明白,为何严党贪狞狡诈,父皇却重用多年了。没有严党的制衡,朝廷里这群‘道德君子’简直要反了天。”
李妃道:“王爷,臣妾劝您一句话,眼下的事您不要管,也不要问。”
“您没发现么。父皇这两年做的一切事都是在为您日后登基铺路。”
“倒严这等大事是为了您的将来。让朱希孝管锦衣卫是为了您的将来。提拔张太岳、高肃卿亦是为了您的将来。”
“徐阁老的那些人要闹便让他们闹去。一群聒噪乌鸦,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朝局如海。有疾风骤雨的时候,但始终要归于平静。”
李妃的见识不亚于聪明绝顶的政坛老油条。
裕王道:“胡宗宪呢?孤打算保他。”
李妃摇摇头:“王爷,万万不可。他是天字第一号的严党。您保他,岂不是在向朝臣们传递信号,您要保严党?”
“那就成了跟父皇唱反调。”
裕王叹了声:“唉,可惜了胡汝贞啊!”
李妃道:“胡汝贞不光是东南柱石,还有宰辅之才。日后您登基践祚,他可为阁臣。”
“臣妾猜测,父皇会为您留下这柄治国安邦的国之利剑。至多将他发回原籍闲住。”
“您欣赏他,待登基之后再启用他就是了。”
李妃的猜测十分准确,只是她没料到日后事态的发展。
谁也不是算命先生,“未来”二字最为多变。
十日之后,杭州城,浙直总督府。
胡宗宪的身边放着一个箱子,箱子里是全套的浙直总督冠带。他自己则是一袭布衣,面容憔悴。
林十三站在他的面前:“胡部堂,朝廷又有旨意,撤销浙直总督一职。自您之后,大明再无浙直总督。”
胡宗宪颔首:“哦。浙直总督本就是朝廷为抗倭设立的临时官职。如今倭寇已平,自然该撤销。”
“噗通”林十三给胡宗宪跪下了:“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君亲师。您是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做人、做事。请受我一拜。”
胡宗宪道:“起来吧。如今你是朝廷的正五品千户,我只是一介草民,你这一拜我怎受得起?”
林十三道:“李高从京师来信。说让您保重身体,暗示朝廷有重新启用您的一天。”
胡宗宪叹了声:“我得罪了太多人。他们不会让我活到那一天。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横竖倭寇已平,此生.我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