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第308章 全军“第一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炊事排转为中央厨房的新模式,属于是比较大的变动,需要改造厨房,还要重新安排工作任务。

  全部办下来起码得小半个月,最快估计也得一个星期才能步入正轨。

  陈军决定完工之后再来检查,现在工作暂时交给保障连的副连长,由他来亲自主持炊事班的改造。

  紧接着就在许志强的带领下,陈军和史今一行来到了“供应排”。

  之前供应排只有四十个人,在保障连的各排中排在倒数第二,仅仅比卫生排多了十个人。

  在扩编后却有了大变化,人数一跃来到了六十人。

  从倒数一下爬到了前列。

  因为机械化部队油料是大头,八个连的油料供应,两个油料班根本顾不过来,所以特意加了一个油料班。

  三个油料班共计三十名战士,现在运行的还算稳定。

  陈军详细的逛了几圈油料班,还特意拿他们的工作日志看了,以及询问了各个班的战士相关情况。

  发现的问题依旧还是有,只不过相比其他排和连要好很多。

  都是一些小问题。

  比如加油车和油罐车刚刚好,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问题,可只要有车子坏了,就会影响到油料供应。

  某连队没有及时补充油料,就会耽误正常的训练。

  陈军为了解决这个小问题,决定在原本的基础上再进行增配,让油料班的车辆有足够的富余。

  哪怕有个两三辆同时坏了,也不会影响正常的训练。

  试点合成营一切都在摸索中,开销比常规部队要大很多是正常,陈军觉得上级应该不会有意见。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小问题,陈军都让史今详细记录起来。

  后续抽空把小问题解决后,到时就让史今这个营士官长负责执行,陈军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同时史今在营里的话语权,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让全营的战士都深刻意识到,士官长大大小小也是个官。

  从油料班出来隔壁就是弹药班,还有为全营提供各种琐碎物品的物资班,情况比油料班还要好。

  这两个班本身的工作性质,就不存在什么急迫性。

  都是一次供应用很久。

  各连把所需的弹药和物资列表,送到营部审批通过后,各连拿着审批的单据,自己开车过来取。

  这两个班只要接收单据,清点出相应的物品即可,搬运都是各连自己负责。

  相当于是仓库管理员,没什么太大强度。

  哪怕是要保障全营八个连,只需要两个满编的十人班,就完全足够应付过来,且工作强度也相对轻松。

  陈军只是交待了两个班班长,出入库登记务必要详尽,绝不可记烂账和糊涂账,基本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不是只有五十个人吗?还有十个人去了哪里?”

  陈军把供应排一圈逛了下来,发现即便加上供应排的排长,也还有九个战士他没有看到。

  “报告副营长,供应排比较特殊,它的物资供应是不稳定的。”

  连长许志强连忙解释道:“比如今天打靶的连队比较多,弹药班可能就会比较忙,明天有几个连队同时搞拉练,那对油料的需求可能会比较大。

  且每个班的工作都有一定技术性,从其他班抽调人员过去出公差,可能会因为对设备不熟悉而出事。

  所以为了杜绝这种意外的可能,排长带了十个人组成了应急班。

  这个应急班没有负责的区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各个班的技能,这样一来,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能调动应急班,解决临时人员上面的缺口。”

  弹药班需要熟悉各种型号弹药,还要知道子弹、炮弹、榴弹、火箭弹等等,各种弹药的储存保养条件。

  油料班需要熟悉各种加油事宜,以及各种储存加油设备的使用。

  物资班的各种物资,也同样需要熟门。

  要是对这些东西并不熟悉,临时出公差还真可能会出意外,小到发错弹药或加错油这种事,都会严重影响训练。

  所以搞一批专业的人做公差,确实是个非常不错的方案。

  后世为了解决人员补充难的问题,重装合成旅都会额外挂个补充营,里面都是全职业精通的战士,不管哪个营缺人手,都能立刻出人补上。

  两者人数上虽然有巨大差距,但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用是差不多的!

  合成部队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特性,每个兵种熟悉的领域都不同,注定了人员补充会是个大麻烦。

  怎么快速补充缺失的专业人员,就是合成部队最棘手的难题。

  陈军都还没有插手进来,供应排自己就能想办法解决,并且解决方式还挺不错,这让陈军非常满意。

  一支部队终究不可能只靠一个人,大家一起想办法进步才是最优解。

  ……

  供应排的精修是最轻松的,陈军基本也就是走了一圈,都没费什么脑子,让他心情都好了不少。

  可随后来到维修排进行检查,又发现了挺棘手的问题。

  当初陈军在做计划方案的时候,是从常规的角度进行考虑,日常训练车辆损坏应该不会很严重。

  所以维修排仅仅只有五十人,加上排长也就只有五十一个。

  然而实际和想象差别很大。

  合成营这一年进行的是强训,各种训练的强度都很大,对人是很大的考验,对车同样也是如此。

  尤其合成营属于是全机械化部队,只要部队动车轮子就会跟着动。

  一天至少十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下,哪怕军工品质是质量的保障,各连的车子也经不住这么造。

  结果就是随着训练的持续,出故障的车子也是越来越多。

  一开始各连都还有备用车辆,用备用的车辆顶上来,故障的车子送到维修排,训练还能跟得上。

  因为各连没有那么急迫的需求,维修排也能勉强维修过来。

  可仅撑了不到两个月。

  维修排修理车间就堆满了故障车,甚至外面的操场上都已经停满,全都是各连送过来等待维修。

  各连的后备车辆此时也不够了,导致训练都开始出现没车可用。

  哪怕小的故障克服着使用,只要还能跑的车子也继续上训练场,各连的训练保障用车也不到七成。

  眼看正常训练都没法展开,这样下去事情会越来越严重。

  当时陈军也不在营里。

  高城为了自己掌管的合成营,不会被这点事情拖垮,于是在四个多月前,第一次出动了自己的关系。

  亲自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说了维修排火烧眉毛的困境。

  高父可是非常看重试点合成营,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并在一个星期之内,就从各处抽了三十名专业维修员,派遣到维修排扩编成三个班。

  维修排从五个班变成了八个班,人数也暴增到了八十个人。

  成了保障连人数最多的排。

  更是全团人数最多的排。

  从各部队抽调来的三十名维修员,技术都是非常顶尖的,坦克、装甲车和各种军车都会修。

  确实有效的解决了问题,让积存的故障车辆很快降了下去。

  钢七营也因此得以正常训练。

  然而训练的困境确实是解决了,可同时又诞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和炊事班一样的问题。

  那就是需要维修排高强度工作,平时每天修车时间就超过十一小时,到了训练量大的时候更是标准十四小时以上。

  可以说……

  最近这三个多月以来,维修排所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除了吃喝拉撒睡觉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修车。

  要是不保持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故障的车辆又会开始逐渐增多。

  只有保持这种高强度工作,才能和整个钢七营日常训练所出现的故障车辆,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虽说军人都能够吃苦耐劳,为了训练成绩多工作无可厚非。

  但是陈军想要的是健康的,可以良性循环的合成营模式,这样才能进行推广,成为全军的标杆。

  这种压榨式的拼命三郎模式,时间长了肯定会出问题。

  连长许志强知道,高城也一直知道。

  奈何他们想不到好的解决方案,也不可能因为战士的工作强度大,就再向上级继续要求加人。

  维修排都已经有八十个人了,再加都要变成维修连编制了。

  所以整个营里都知道这个情况,因为没有办法也就没有解决,只能继续维持现状先保障训练。

  如今陈军已经发现的情况,就不可能让他继续持续下去。

  他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叫做试点合成营?

  就是在训练中不断找问题,把存在的各种问题想办法解决完善,为后来的部队避开各种雷区。

  这才是试点的意义!

  “既然没有办法再增加人手,那就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想办法,让维修的模式变得更加科学,用更聪明的方式来工作,达到降低工作强度的作用。”

  陈军说的这些话通俗易懂,可许志强和史今都听不懂。

  准确的说。

  是不知道什么方法才更聪明。

  “副营长,也不怕你笑话,我反正是无计可施的,前面我已经想过几个月,硬是想不到一点头绪,我这么重的黑眼圈,这件事可没让我少熬夜。”

  连长许志强自嘲的笑着,也不怕陈军骂他没用,实在是已经被折腾够了,已经心累啥也顾不上了。

  “科学的工作方式?这些字我都懂,可合在一起我真不懂,不过……”

  史今嘿嘿笑着说道:“我相信只要有副营长在,就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您肯定能想到办法。”

  “对对对,副营长您可不一般,那可是全军最优秀的青年干部,要是您都解决不了的话,那谁来了都得干瞪眼。”许志强跟着拍起了马屁。

  “行了,你们俩就别吹了,再吹我都要飘天上去了。”

  陈军笑着瞪了两人一眼,随后沉吟片刻说道:“还真别说,我有个不错的点子,或许能够解决问题。”

  “真的吗?”

  许志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满眼期待的看着陈军道:“这个问题要是能解决,我今晚肯定能睡个好觉,我这黑眼圈呀,总算是能消下去了。”

  “我的想法是这样……”

  陈军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洋洋洒洒的开始说了起来。

  大意是陈军检查了维修排各处,并且查看了工作日志和相关的记录,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

  那就是维修排的维修模式,属于是非常常规的并列式。

  八个班完全没有做任何分工,就是部队常见的吃大桶饭的模式,所有人都在一起维修车辆。

  就这么从头到尾排下去,一辆一辆接着排队修。

  而且各连有车辆出现故障,没有办法开过来,需要维修牌开车去拖回来,也是谁有空就谁过去。

  乍一看上去也确实没毛病,部队都是这样有活一起干,活干完了一起休息。

  可就是这种传统的大桶饭模式,实际上却是存在很多弊端的,会大幅度的降低工作的效率。

  工作的效率降了下来,工作的时长就会直线攀升。

  最终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所有人每天都在长时间的工作,没有人偷奸耍滑,工作效率却并不高的局面。

  陈军的解决方案,就是针对这两个大方面做调整。

  首先是把大桶饭的模式撤掉,对八十名维修员进行一次统一的摸底,确认他们每个最擅长的领域。

  把擅长修坦克的分一起,修装甲车的分到一起,修越野车的分到一起,修各种军车的分到一起。

  经过细分后的维修员,都去修自己最擅长的车,维修速度肯定会大幅度加快。

  假设故障车辆数量不变。

  维修速度快了,工作时间就会短。

  把这一记猛药打下去之后,陈军还有另外一剂猛药。

  那就是从这八个班里面,专门拿出两个班作为外派班,专门负责外出维修,小故障的车就在当场修好,不再拖回维修排,也能省下大量时间。

  做到小故障外派快修,大故障拖回来专人修。

  陈军相信这两剂猛药一起下去,执行这种更加科学的新工作模式,绝对能让维修排焕然新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