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小的报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hinpy.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爷子和周益民奶奶听到动静,立马就走了出来,看见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周益民。

  连忙上前,以为是周益民不舒服,才会这样。

  没有想到走近一闻,一股浓烈的酒味,就被两人给闻到。

  周益民奶奶就开口:“益民,喝那么多酒干嘛?”

  说着,就跟老爷子两人,合力把周益民扶进房间去。

  也不知道过去多久,躺在床上的周益民,迷迷糊糊睁开双眼,看到熟悉的环境,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看来是爷爷奶奶把自己扶进来。

  摸了摸,隐隐作痛的脑袋,看了看手表,没想到已经是下午的五点多。

  随即摸了摸脑袋,起床走出客厅,看见爷爷奶奶两人坐在电视剧面前,看着少得可怜的电视节目。

  老爷子,听到周益民打开房门的动静,转头看见,周益民走了出来。

  “益民,你醒了。”

  周益民用有点沙哑的声音回答:“是啊!爷爷奶奶是你们扶我进房间的吗?”

  在他有记忆的片段,刚刚回到家,下了摩托车之后的记忆就没有。

  周益民没有想到,王村长自酿的酒,后劲这么大,而且喝得并不多,不然回不到家里,估计在半路就昏倒过去。

  要知道现在的天气还是很冷,要是昏倒在半路的话,没有人发现,估计永远都醒不过。

  周益民奶奶这时候也过来,用着责怪的语气:“益民,下次不准喝这么多酒!”

  周益民点了点头:“好好,不会有下次!”

  周益民奶奶这才满意得点了点头。

  “益民,晚饭想吃什么?”

  周益民开口:“奶奶,我想吃点清淡的。”

  周益民奶奶转身进入厨房,本来周益民想进去帮忙,不过被推了出来。

  周益民没有办法,只能坐在客厅,跟老爷子一起看着电视。

  周益民奶奶先是煮了一锅小米粥,还炒了两个青菜和鸡蛋。

  不到半个小时,就将饭给做好。

  “开饭!”

  周益民和老爷子两人,早就感觉到饿,所以听到可以开饭之后,非常积极进去拿东西。

  很快爷孙三人,坐在饭桌上,虽然只有两个青菜和炒鸡蛋,但是一般的家庭,都不敢这样吃。

  周益民的胃口并不好,吃得并不多。

  先是夹了一口清炒白菜,脆嫩的菜叶带着淡淡的油香,正好解了嘴里的干渴。

  周益民又喝了一口小米粥,温热的粥滑进胃里,舒服得让他闭上了眼睛。

  然后开口:“爷爷奶奶,我头还有点痛,先回房间躺一下。”

  老爷子和周益民奶奶两人,看着不舒服的周益民,并没有多说,只是点了点头。

  周益民很快就回到房间,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

  老爷子看见这一幕后:“老婆子,等一下给益民煮点醒酒茶,不然明天睡醒,头会更加痛。”

  周益民奶奶点了点头,吃饱之后,老爷子也帮忙收拾东西。

  周益民奶奶就进到厨房,开始给周益民煮醒酒茶。

  煮好之后,便端到周益民的房间,看见熟睡的周益民,拍了拍:“益民!”

  周益民睁开双眼看见是奶奶:“奶奶,有什么事?”

  “把醒酒茶给喝了。喝了就不会这么难受。”周益民奶奶开口说道。

  周益民没有拒绝,拿起碗,就想一口闷,不过滚烫的醒酒茶刚一进口,就把周益民的口腔给烫得不行。

  但是又不敢吐出来,没有办法只能强行吞了下去。

  周益民奶奶开口:“益民,这么烫,不要着急,慢慢喝!”

  经过刚刚的教训,不用说,周益民也知道,着急是没有用,只能用嘴,不断吹着醒酒茶,能凉得快一点。

  用了将近五分钟的时间,周益民终于把醒酒茶给喝完。

  然后周益民奶奶拿着空碗就离开。

  周益民躺在床上,没过多久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周益民就起了床,也不知道是醒酒茶的作用,还是别的原因。

  今天起床,没有感觉到头痛。

  随即打开了商店,把今天的秒杀产品给买下来。

  有一百匹布、一百斤五常大米、一百斤苹果、一百斤黄桃。

  看来今天的运气不错,今天的秒杀产品都不错,基本上都能用得上。

  看见爷爷奶奶还没有起床,周益民就独自走进厨房,很快就做好了丰富的早餐。

  这时候老爷子和周益民奶奶起床,看见饭桌上丰富的饭菜,还有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

  周益民头虽然不痛,没有什么胃口,就想喝点粥和吃点水果,所以就从商店空间里把水果拿了出来。

  老爷子就忍不住询问:“益民,这些水果哪里来?”

  昨天在家里都没有发现,要么就是,周益民放在他的房间里,要么就是今天一大早去拿回来的。

  周益民回答:“之前就放在房间,突然看到就拿出来吃,不然浪费。”

  一听到浪费,老爷子和周益民奶奶就没有继续问下去。

  两人梳洗过后,直接就坐下来吃。

  吃完之后,周益民就开口:“爷爷奶奶,我找老支书有事情要谈。”

  老爷子没有过问:“早去早回。”

  这时候周益民奶奶补充道:“可不许喝酒了。”

  周益民点了点头:“好的。”

  说完,直接离开,由于老支书肯定在村里,并没有开摩托车,而是用走的方式去。

  周益民率先来到,老支书的家,看来今天的运气的确是不错,第一站就找到人。

  老支书看见周益民找自己,还是挺惊讶:“益民,你找我是有什么事?”

  他对于周益民还算了解,平常没事,周益民绝对不会来找他。

  周益民尴尬的笑了笑:“老支书,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就想问问你的看法!”

  老支书顿时就来兴趣:“益民,说来听听!”

  他还真想听听,是有什么想法,是连周益民都实现不了。

  周益民把想法给说出来:“老支书,我想帮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做一套衣服。”

  这话一出,老支书立马就被震惊到,没有想到周益民这么大方,要知道现在的布可是很珍贵。

  而且周家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起码有二三十人。

  如果每人都做一套衣服的话,需要多少布。

  震惊过后,老支书就在思考,这个办法到底可不可行。

  “益民,如果是这样做,需要的布可不少,你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布吗?”

  如果布不够的话,到时候不能每人一套的话,到时候肯定会引起没必要的麻烦。

  周益民开口:“老支书,我大概计算了一下,成人一套衣服,大概需要3米左右的布,一匹布大概是33米。”

  “我算周家庄有四十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一匹布能做十一套,大概需要4匹布左右。”

  老支书听着周益民的计算,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益民,你算得没有错。”

  继续问道:“益民,你能拿出4匹布吗?”

  要知道现在买布都是按照尺来买,还没有听说过,用匹来买,而且还是4匹。

  周益民也知道,不拿出点东西来,根本就说服不了老支书:“老支书,你等一下?”

  说完就离开,老支书见状,没有去阻止,他也想知道,周益民到底能不能弄到这么多布。

  很快周益民就离开了老支书的家里,往村里一个偏僻的地方走去。

  仔细打量着,发现没有人过来之后,便从商店空间里将今天秒杀到一百匹布,拿出了四匹出来,并且还用粗麻布盖在上面。

  周益民看着,从外观上没有破绽,拿着四匹布,就回到老支书的家里。

  老支书虽然口上不太相信,不过身体还是很诚实,眼睛一直往屋外望去。

  想看一下,周益民是不是真的能拿出四匹布出来。

  不到十分钟,周益民就拿着四匹布,再次来到。

  老支书老远就瞧见周益民过来,手里还拿着东西。

  连忙上前去:“益民,我帮你吧!”

  周益民没有拒绝,把其中两匹递了过去。

  老支书接过,用手轻轻抚摸,就好像眼前这样东西,是什么稀世珍宝一样。

  进到屋里,老支书就迫不及待把粗麻布给扯开,露出里面的布匹。

  老支书的眼睛瞬间直了,他伸手轻轻抚摸着布料,指尖划过布面的纹路,嘴里张了张,却半天没说出话来。

  他原本以为周益民最多能弄来四匹普通的粗布,哪想到一下子带来四匹这么好的料子。

  看来老支书对于周益民的能力,还是低估,这么好的布料,一下子就能拿出来。

  要知道,就算是四九城的布店时不时都会断货,有钱都未必能买到这么齐整的布。

  老支书的手微微有些颤抖,眼神里满是震惊,嘴唇动了好几下,才勉强发出一点声音,却还是没说完整一句话。

  周益民看着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了笑,轻声问道:“老支书,你看这些布够了吗?要是不够,我再想想办法。”

  算是报了刚刚老支书小小的“看不起”之仇。

  如果让老支书知道的话,直呼“冤枉”,他那里敢看不起周益民。

  老支书这时候回过神来:“够了,够了!”

  “益民,不过不能免费,不然事情不好解决?”

  总有一些家庭没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到时候肯定会过来吵,说什么区别对待。

  对于村里的团结,还是不太好。

  周益民也明白:“老支书,你觉得收多少合适?”

  他对于这方面不太了解。只能求助老支书。

  老支书想了想,普通的布料一套衣服也要十几块,这种成色的布料,价格肯定会更加贵。

  不过价格高的话,肯定没有多少人买得起,这样就跟违背初衷。

  思来想去,最后老支书说了一个价格:“十五块钱一套,益民你看怎么样?”

  周益民开口:“老支书,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高?”

  老支书回答:“益民,这个价格并不算高,就算是有布票购买布,都要这个价格,现在不用票的布,价格起码翻了不止一倍。”

  “价格要是订得太低,到时候所有人都想捡漏,到时候拿不出这么多布,那就麻烦了。”

  周益民也明白,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最后便答应下来:“好,就按照老支书你定的价格来。”

  他也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跟村里的人闹得不愉快。

  老支书看到周益民接受,也就放心下来。

  转身就往院外走,一边走一边大声喊:“桂兰!秀莲!还有春桃!你们快到我家来!有急事要你们帮忙!”

  没一会儿,村里针线活最好的三个妇女就匆匆赶来。

  桂兰手里还拿着没缝完的鞋底,秀莲围裙上沾着面粉,春桃则刚从地里回来,裤脚还沾着泥土。

  “老支书,啥急事啊?我这面还没揉完呢。”秀莲笑着问道。

  如果不是老支书如此着急的叫,她们也不会这么着急干过来。

  老支书指着石桌上的四匹布,脸上满是笑容:“你们看!益民给咱村弄来的布!都是厚实耐穿的好料子!”

  “叫你们来,是想让你们受累,用这些布给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做身新衣裳,领口和袖口都做得宽松些,老人穿着舒服,你们看行不行?”

  三个妇女看到布,眼睛瞬间亮了,纷纷围上前摸了摸:“这么好的布!摸着手感就扎实,老人穿能穿好几年!”

  “藏青色和深蓝色耐脏,老人平时干活也不怕蹭灰!”

  “老支书您放心,我们肯定把尺寸量准,针脚缝密点,保证暖和又舒服!”桂兰认真回答。

  三名妇女看向一旁的周益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没有想到周益民,这么有爱心,舍得拿出这么好的布出来。

  老支书笑着点头,又看向周益民:“益民,真是太谢谢你了!有这些布,咱村老人也能赶在这个冬天的尾声,能穿上新衣裳了。”

  周益民摆了摆手:“老支书,应该的,村里老人不容易。”

  “既然我有能力,肯定想着我们村。”

  周益民看了看时间不早:“老支书,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先回去。”

  老支书保证道:“益民,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