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

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正文卷 第1848章 人际关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hinpy.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方向——嫌疑人通过匿名定单诱骗陈刚到废弃工厂,实施杀害后抛尸转运站,而5万元转账和争执事件,说明陈刚可能无意中发现了嫌疑人的秘密,遭到灭口。”

  “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向突破,”杨林率先发言,他指着工厂的卫星地图,“第一,全面勘查郊区废弃工厂,重点找打斗痕迹、血迹、钝器(如钢管、木棒)及陈刚的随身物品(手机、车钥匙),工厂内的废弃设备可能残留嫌疑人指纹或DNA;第二,深挖5万元转账的‘幽灵账户’,通过资金流向追溯源头,这类账户通常与地下钱庄或非法交易有关,或许能找到嫌疑人的资金网络;第三,扩大黑色夹克男子的排查范围,结合休息点司机的描述,制作模拟画像,在工厂周边、和平路沿线张贴,寻找目击者。”

  张凯提出补充建议:“尸检时发现陈刚的指甲缝里,除了黑色纤维,还有少量红色油漆碎屑,成分特殊,为工业用防锈漆,常见于大型机械或工厂设备,”他调出油漆样本照片,“建议在工厂勘查时,重点关注有红色防锈漆的设备,可能是陈刚挣扎时抓挠留下的,同时检测油漆成分,确认生产厂家和销售渠道,缩小嫌疑人的活动范围。”

  “黑色SUV的排查不能放松,”王帅打开电脑地图,“虽然目前没找到匹配车辆,但嫌疑人抛尸后需要交通工具离开,SUV很可能还藏在工厂周边或和平路附近的隐蔽地点,比如废弃仓库、地下停车场。我们可以扩大监控排查范围,从8月15日下午5点到晚上10点,重点看工厂到转运站的路线,寻找SUV的行驶轨迹;同时联系交通部门,排查该时间段内的违章记录,尤其是车尾灯破损、后保险杠有划痕的车辆。”

  张辉则关注陈刚的“奇怪乘客”线索:“陈刚家属说他近一个月提到过‘奇怪乘客’,我们可以调取陈刚近一个月的滴滴接单记录,筛选目的地包含‘工厂’‘郊区’等关键词的订单,联系这些乘客,看是否有线索;另外,陈刚提现的5万元现金去向不明,嫌疑人可能逼迫陈刚提现后抢走现金,需要排查案发后和平路周边的现金消费记录,尤其是大额消费,比如黄金店、典当行,嫌疑人可能将现金兑换成实物。”

  陆川听完众人的意见,在白板上画出四个核心侦办方向,用红笔圈出“郊区废弃工厂勘查”和“5万元转账溯源”作为重中之重:“第一组,杨林带队,联合技术科,今天上午立即前往废弃工厂展开全面勘查,务必细致,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第二组,张辉负责,继续深挖陈刚的接单记录和社会关系,制作嫌疑人模拟画像,走访工厂周边居民,寻找目击者;第三组,王帅牵头,扩大黑色SUV的监控排查和租赁公司走访范围,同时协调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追溯‘幽灵账户’的资金来源;第四组,张凯和技术科配合,加急检测工厂提取的痕迹、油漆碎屑及‘幽灵账户’的交易记录,确保及时反馈结果。”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陈刚的死很可能与他发现的秘密有关,嫌疑人反侦察意识强,手段残忍,我们必须尽快突破,防止嫌疑人潜逃或再次作案。各小组要保持信息畅通,有任何线索第一时间汇报,24小时轮班,争取48小时内找到关键突破口。”

  晨光渐渐爬满会议桌,在陈刚的照片上投下金色光斑。张辉把模拟画像的初稿放进包里,王帅整理着监控排查清单,杨林则拿出现场勘查记录,每个人都清楚,接下来的48小时是关键——找到废弃工厂的痕迹、追溯资金源头或锁定SUV,都可能彻底揭开案件的真相,给陈刚的家人一个交代。

  “散会,下午6点汇总进展。”陆川合上卷宗,指尖在陈刚的照片上轻轻摩挲。窗外的阳光越发刺眼,照亮了会议室墙上“执法为民”四个烫金大字,也照亮了众人眼中的坚定。走出会议室时,杨林已经拨通了技术科的电话,王帅则联系银行调取交易记录,张辉和队员们拿着模拟画像初稿,准备前往印刷厂——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拉开序幕。

  郊区废弃工厂的铁门早已锈迹斑斑,杨林用撬棍将门缝撬开时,金属摩擦的“吱呀”声在空旷的厂区里格外刺耳。上午9点的阳光透过破碎的厂房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铁锈、灰尘与潮湿霉菌混合的刺鼻气味——这里是陈刚最后接单的目的地,也是警方推测的第一案发现场,按照案情分析会的部署,杨林带着技术科的5名队员,在此展开二次全面勘查。

  “分成三组,一组查主车间,二组查西侧仓库,三组重点排查厂区角落的废弃设备,务必细致,不要放过任何痕迹。”杨林将勘查图分给队员,自己则带着助理小林走向主车间。车间内散落着生锈的机床、断裂的传送带和堆积如山的废料,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清晰地保留着多组脚印,却大多是前期附近村民或拾荒者留下的,杂乱无章。

  小林拿着足迹灯贴近地面,光束在灰尘中照亮一组模糊的鞋印。“42码皮鞋印,步长68厘米,”她用标尺测量,“与陈刚的鞋印特征初步吻合,但鞋印边缘模糊,被后期脚印覆盖严重,无法提取完整痕迹。”在机床旁的地面上,她又发现一处淡褐色污渍,用试纸检测后却摇了摇头:“是机油,不是血迹,工厂废弃前遗留的。”

  杨林的勘查灯在车间东侧的墙角停留,那里有一堆废弃的钢管和木棒,与尸检推测的“钝器作案工具”特征相符。他拿起一根直径3厘米、长度50厘米的钢管,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钢管表面锈迹严重,无新鲜擦拭或击打痕迹,内壁也没有血迹残留,”他将钢管递给技术人员,“带回实验室检测,确认是否有微量血迹或DNA,但初步判断与案件无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