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大明镇抚使

第三百二十六章 别离大明国土

大明镇抚使 若水三秋酱 7666 2024-11-18 10:02

  

  皇宫之外,一张醒目的文书被醒目地张贴出来,唐剑秋瞥了一眼,心头顿时紧绷。

  身边除了几个不算熟悉还有能人之臣之外,几乎全都是魏忠贤的人!

  在这般严密的监视下,他的一举一动都仿佛被魏忠贤的耳目所捕捉。

  稍有差池,恐怕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到了那时可谓是插翅难飞啊。

  唐剑秋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等待。

  现在就等所有船只准备好,再带上随行人员出发。

  ……

  临行前,唐剑秋决定再次面见魏忠贤,并明说要带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魏忠贤的眼眸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起初魏忠贤是不同意的,可在听到唐剑秋只是想带一个随行的大夫,万一这海上的兄弟遇到了什么疾病,还有应对之处。

  “此人是何人啊?”

  魏忠贤捋着胡子,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这华玉娘究竟有何等医术,竟能让唐剑秋如此推崇备至。

  “回九千岁的话,此人名为华玉娘,医术十分了得,此次航海弟兄们们可能会因水土不服而患病,

  有她在,必能保我大明航海一帆风顺。”

  魏忠贤听后哈哈大笑:“大人身边真是层出不穷啊,不过是带一名医者罢了,这有何难?大人只管放心去吧!”

  唐剑秋心中感激,他知道魏忠贤这是在给他吃定心丸,让他无需担心此次航海的安危。

  当然,刚才唐剑秋说的一句话倒是提醒他了。

  海上士兵或许真如他所说因水土不服而犯病,若是有几个大夫随行也不算过分。

  “谢九千岁!”

  至少身边有了一个可以完全相信的人,带上华玉娘除了救治犯病的弟兄之外还有一点,更是出于私心。

  似乎忘了还有什么没有交代的,魏忠贤从中提醒:“唐大人,此番前往还有一事需要留意,除了要肃清倭寇海盗之外,你还需前往邻国,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

  “是,下官一定倾尽全力而为。”

  这个唐剑秋还是可以保证的,这对于他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唐大人,可千万记住了,皇上送出去的不能丢了,小心脑袋不保。”

  闻言,唐剑秋大惊,所谓天灾难料,又谁能确保一路顺风顺水的?

  万一遇到海难,即便是十个自己也难防!

  没有办法,唐剑秋只能先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接着再慢慢想想对策。

  终于,待到巡海当天,唐剑秋一行人如约抵达出海口。

  但见那文武百官齐聚港口相送使者出海远航。

  锦衣卫负责维持秩序,阿飞他们见了多少是有些不好受的。

  他特将此事向唐月娥隐瞒,就怕她为此感到难过。

  海风轻拂,吹动着百官们的衣袂,也吹动了这颗本就躁动的心。

  海上船员心事沉沉,他们或有激动,又或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领域的向往和期待。

  港口边,足有上百艘装饰华丽的巨船静静停泊,清晰可见旗帜风中飘扬,如同一条巨龙准备翻腾出海。

  再看那船只,整个队伍浩浩荡荡,最显眼的龙头船高大巍峨,船身雕刻着精细龙纹,象征着皇家威严与尊贵。

  船帆上绣着大明的旗帜,随着海风飘扬,格外庄重而华丽。

  船头的龙头雕塑,威武霸气,双目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前方的海域。

  见到这一幕,每个人流露出来的神色都是不同的。

  只见这些个朝堂官员们站在岸边,身穿长袍,小声议论着,似乎是在发表对此次出海的看法。

  除了众多百官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前来相送。

  因为有许多的官兵维持秩序,他们不能靠的太近,也只能远远的看着。

  再看那些时常嗜血的武官,他们身披铠甲,手持武器,目光无比坚定,不免对出使海外的使者而感到担忧。

  在一众百官们的簇拥下,三名重要的使者缓缓走来。

  他们一改往日风范,身穿华服,头戴高冠,威风凛凛的向前走去。

  而崔呈秀、魏良卿、唐剑秋三人身为此次巡洋出海的正使与副使,面对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他们本能地屈身下跪,以表达敬意与忠诚。

  魏忠贤尖锐的嗓音在空中回荡,他的手指轻轻捏成一个兰花指的姿态,那声音似乎带着一丝阴柔,让人难以分辨是男是女。

  “皇上忙于政务,无法亲自送别,就由咱家来代劳,你们几个,圣旨上的内容可都记清楚了?”

  他的话语中透露着一种狡黠与深沉。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三位使者深知此次出使责任重大。

  他们将以国家的名义,踏上未知的旅程;

  “回魏公,您的嘱咐,我已铭记于心。”

  崔呈秀想也没有想一下便脱口而出,作为魏忠贤身边最信任的人,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也绝不会让魏公失望。

  魏忠贤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如此甚好,此番前去并非一朝一夕,你们可千万小心,要是出了什么差错唯你们是问!”

  魏忠贤爆发出一声威吓,崔呈秀和魏良卿二人齐声应是。

  他们敬畏地看着魏忠贤,只有唐剑秋目前还保留着理智!

  他深深地看了魏忠贤一眼,然后说道:“还有劳魏公代我等转达皇上,愿皇上龙体安康,”

  唐剑秋表明忠心,魏忠贤见了脸色也有些许缓和。

  “唐大人的意思咱家会向皇上如实禀报,就请唐大人的放心吧。”

  话落,远处传来了苏景的呼唤:

  “剑秋!”

  苏景姗姗来迟,他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视线中。

  唐剑秋见了果断向魏忠贤请示:“魏公,可否容我与旧友一见。”

  魏忠贤微微颔首,反正他们终究是要离开的,也不差这一时半刻。何况时辰还未到,他并不急于催促。

  谢过了魏忠贤后,唐剑秋转身向苏景所在的地方走去。

  “苏兄,你你怎会在此?”唐剑秋有些惊讶地问道。

  苏景狠狠地拍了一下唐剑秋的背,“你这家伙,如此大事居然瞒着我,要不是外边贴满了文书我还蒙在鼓里呢,真不够兄弟!”

  “……不过是不想徒增伤感罢了。”起初他是想说的,可仔细想想还是算了。

  “行了,我还不了解你吗?这一去还不知要多久才能相见,多多保重!”苏景顺手拍了拍他的肩,眼中充满了对朋友的信任和坚定。

  唐剑秋心领神会,简短地道了声“多谢”,便欲转身离去。

  然而,眼角余光却捕捉到一侧唐银那带着几分讥讽的笑意。

  唐银站在那里,特意前来相送,心中却暗自期盼着这真的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面。

  他刻意摆出一副兄长的模样,脸上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若是你有什么闪失,我这个做兄长的,心里可是会难过的。”

  唐剑秋听在耳中,心中却是不屑地冷笑一声。

  难过?

  哪有什么难过一说?他唐银心里只怕早就盼着自己早点消失了。

  一脸虚情假意,甚是虚伪!

  可表面上唐剑秋还是得维持和谐的样子,他深知,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有时候,表面的和谐比真实的冲突更为重要。

  不远处的唐国栋正望着自己,仿佛有许多话想说,却又不知该说什么为好,只敢站在这相送。

  唐剑秋注意到了,却又没敢指出来,不过是静静的看着。

  父子之间从头到尾没有说一个字,却是无比冗长的对话,只是这情绪不免变得酸涩。

  在那之后,唐剑秋用力往地上一跪,朝着唐国栋磕了一个响头,随后转身离去。

  望着唐剑秋离去的背影,唐国栋再也无法克制心中的那份情绪了,视线都快被泪水打湿模糊了。

  这基本就是死路一条,还不知何时才能跟给予厚望的儿子相见。

  一路上,唐剑秋都不敢回头,他必须摆出一副使臣该有的威严和严肃,暂且先放下儿女情长。

  他们自然清楚此次出行有多重要。

  由于此番出国非比寻常,自然是要加派人手处理的,故而带上了许许多多的精兵,但愿日月庇我大明。

  临行前,魏忠贤赐予天子所赠尚方宝剑。

  崔呈秀接过后,就此率上万人开启航海壮举。

  临行前,唐剑秋向百官们深深一鞠躬,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其他在海上的船员一同效仿。

  百官们见了也纷纷回礼,祝愿使者一路顺风,平安归来。

  出海时辰已到,但见鞭炮齐鸣,鼓声震天。

  那一刻,一些个来自异国暂时的外国友人都被这大明王朝的船队气势所震撼。

  唐剑秋一行人上船登岸,就此上了龙头船。

  眼见唐剑秋就要登在最高处,身穿红甲的巾帼女将再也控制不住心中那份悸动了,朝着登船的唐剑秋娇喝一声:“秋郎!”

  唐剑秋寻声望去,不知何时沈红鸾出现在了这里。

  “红鸾?”

  唐剑秋又惊又喜,可他必须克制那份冲上去的欲望。

  挣扎了好一会儿,唐剑秋才将这份不舍盖了过去,冲着沈红鸾招手回应。

  沈红鸾气喘吁吁,一路上她都是跑过来的,生怕会因此错失良机,不过还好,及时赶上了。

  沈红鸾冷落冰霜般的脸庞浮现出一丝温柔,一脸疼惜地向唐剑秋道别。

  夫妻就此别过,只隔一洋之海。

  “启航~”

  就在这时,一声悠扬的号角声响起,打破了海边的宁静。

  巨船缓缓驶离港口,一众百官纷纷挥舞着手中的羽扇和长剑,高声呼喊,为使者送行。

  看着扬帆起航的浩荡船队,以及一望无际的大海逐渐消失在茫茫海江之中,那些个与唐剑秋交好的自然有些不舍。

  尤其是沈红鸾,唐国栋,苏景三人,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只能远远地看着船队消失在迷茫大海之中。

  然而,顾氏一大早就来了,本是想跟自己的儿子送别,可又不想让他看到自己伤心落泪的样子,更害怕别离给彼此带来的伤感,只有远远地看着。

  她在远处目睹了这一切,却又忍不住伤心落泪。

  船队的行进中,海鸥自空中盘旋,时而低飞掠过海面,时而高飞翱翔天际。

  远处的海岸线若隐若现,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

  船队就在这片广阔无垠的海域上,承载着盛大的梦想和大明子孙希望,向着远方的目标进发。

  然而,同时的唐剑秋与陆地隔海相望,心头仿佛压了一块千斤巨石,好像隐隐约约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双眼流露出说不出的酸涩。

  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豪气万丈,难免会有些忧郁,因为他非常清楚,此次航程对于从未出过海的他来说一切充满了未知。

  随着海风席卷,海浪也越发越大,船只更使在风浪颠簸前行,可他们依旧站在船头,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

  旌旗猎猎,号声隆隆。

  就此,捉拿我倭寇海盗的航海大业就此拉开帷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