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58章 驺吾号,火车首发!【求追订 】

带着铁路到大明 灵灵吼 6800 2024-11-03 15:29

  

  十月二十九。

  老朱让钦天监阴阳师选定的吉日。

  早上五点,刘宽、朱蕙兰便被外间的桃夭叫醒了,随后在几名侍女的伺候下更衣、洗漱、吃早饭。

  虽说今日是火车开通之日,但诸事皆备,刘宽原本不用搞得这么紧张的。奈何老朱心血来潮,也要参加这次火车首发仪式。

  这就让刘宽不得不早些赶到京师火车站,好与铁路局其他官吏再检查一遍今日火车首发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临出门时,朱蕙兰习惯性地帮刘宽整理了下衣襟,笑着嘱咐:“夫君,今日好好表现。”

  刘宽觉得朱蕙兰这话来得有点奇怪,但还是微笑回应,“放心,早几日便万事俱备,只待今日发车了。”

  随后,刘宽骑马带着王广岳等人来到了京师火车站,发现苏铨等科技司相关官吏都已经到了,正在忙碌。

  至于铁路局主事张金饶,更是连续几夜睡在这边,亲自盯着各项准备工作的进行,一直没离开过。

  刘宽与苏铨、张金饶等寒暄两句,便开始巡查、了解各项准备工作——因见识限制,有些问题可能只有他才能发现。

  好在一通忙碌下来,情况跟昨日一样,并未发现什么问题。

  随后众人等到辰时末,便有一大队皇宫侍卫、宦官先开了过来,通知众人,皇帝即将驾临。

  刘宽等主要官员当即来到火车站广场上迎接。

  不多时,老朱的龙撵(实际是马车)果然来了。

  同行的除了朱标,还有徐达、李善长、汤和等一票当朝文武重臣。

  众人山呼万岁之后,被允平身。

  随后便有宦官喊话,“皇上命刘副郎御前答话!”

  于是,刘宽便在一些或羡慕或嫉妒或好奇的目光中来到了老朱龙撵前。

  老朱的龙撵由九匹骏马拉着,相当宽大。因此不论车窗,还是车门前的辕台,也都不小

  此时老朱便站在辕台上,背着手,遥遥望着京师火车站大楼。

  刘宽来了后再次行礼,“参见陛下。”

  “平身。”老朱摆了下手,便道:“这便是太子口中甚是雄奇的火车站大楼?可咱瞧着,奇倒是有些,雄又哪里称得上?”

  刘宽无语,心想,难道你老朱还是个潜在的奇观爱好者?

  “陛下,毕竟时间紧张,能建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事实上,若非京师火车站乃朝廷脸面,都不必急着建这栋两层大楼。”

  朱元璋道,“咱还想着,以后让番邦使者来这边游览,震撼一番呢。可这大楼如此粗陋,怕是难以震撼番邦使者。”

  刘宽道,“陛下,火车站最重要是火车及铁路——微臣相信,只需见到火车进出站,番邦之人便会震惊膜拜。”

  “哈哈,你说得倒也不错!”

  与刘宽交谈几句后,朱元璋便带着一大票人进了火车站大楼,并在观览后面的铁路及停在上面的火车后,回来上了大楼二层。

  在这里可以通过近似于露台的大窗户,更好地观看火车启动及出站的情景。

  一个小吏来跟刘宽低声禀报,说预定的火车首发时间快要到了。

  刘宽便对朱元璋道:“陛下,这大明第一列火车尚未有名字,还请陛下赐名。”

  赐名环节刘宽早就跟朱元璋提过,甚至还举了几个后世火车、动车的名字为例,让其参考。

  旁边的徐达、李善长、汤和等都好奇地看过来,想听朱元璋会给这火车取个什么名字。

  朱元璋故作沉吟了会儿,道:“《山海经》中有一瑞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咱大明的第一列火车虽然还达不到日行千里的地步,但它的速度却能一代代提升,日后必将比肩乃至超过驺吾之速。便称之为‘驺吾’吧。”

  老朱道出想好的火车名字后,李善长第一个反应过来。

  他笑着道,“驺吾不仅是瑞兽,更是仁兽,非自死之兽不食。”

  “而这火车无需牛马拉拽,烧煤便能驱使,恰如驺吾——陛下这名字取得当真是既好听又贴切啊!”

  汤和第二个反应过来,但他武夫出身,没李善长那么有文化,便笑道:“确实是好名字,陛下取名的水平比咱们强多了,哈哈哈。”

  其余人也跟着纷纷称赞。

  刘宽也跟着笑,心里却道:不就是借了个山海经异兽的名字么,哪有“复兴号”、“自强号”、“和谐号”这类名字有意义?

  但这到底是由他主持打造的大明第一列火车,能取个山海瑞兽之名,也还不错。

  在众人拍老朱马匹时,时间也终于来到上午九点整,也即是辰巳之交。

  早已准备好的列车工作人员启动了火车。

  当呜呜的鸣笛声响起,朱元璋、徐达等人透过大窗户向铁路望去,便瞧见驺吾号的火车头喷吐着浓烟,缓缓动起来。

  见此情况,自然又有不少官员暗中嘀咕:这火车怎走得如此之慢?

  不是说这火车若造成,今后几日便可抵达北平吗?眼下这速度,怕是一个月都跑不到北平吧?

  很快,有这些想法的官员便释疑了。

  因为在众人的注视下,驺吾号越跑越快,当其驶出火车站,消失于众人视野中时,速度明显比刚启动后快了一大截。

  此时再愚钝的人也醒悟过来,火车只是起步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将速度提升上去。

  朱元璋也是头回看到火车,直至火车跑没了影,他才收回目光。

  想到这只是大明的第一列火车,今后将有更多火车出现,与铁路一起,让大明交通变得更加发达、便捷,让位于京师的天子亲军可在几日之内降临各地乃至边疆,镇压一切不服,令大明江山更加稳固,他便格外高兴。

  旁边,初见火车的李善长也实实在在地被震撼了一把。

  随后他便问:“刘副郎,我观这列火车,算上首尾两个车头一共有十二节,也即是说一次可运送十节车厢的货物?”

  刘宽点头,“正是。”

  “这一节车厢大概能装载多少粮食?”

  刘宽道:“大概四五百石吧。”

  李善长虽有所预估,可听了答案还是惊讶,“那岂不是说这火车一次便能运送四五千石粮食?”

  刘宽道:“此番因为火车首发,为安全着想,只挂了十节车厢。待日后火车性能稳定下来,还可酌情增加车厢,估摸着最多可增加到二十节。”

  二十节车厢?

  那一列火车岂不是能运送近万石粮食?!

  周围人听了纷纷惊讶。

  李善长听说过,平沪铁路若全部开通,京师到北平只需四天,往返一趟最多也就需十天。

  他当即在心里估算了一番,随即道:“如此的话,若有两列火车,一年岂不是可运送七八十万石粮食到北平?”

  刘宽先点头,随即道:“其实若调派得当,发送四列乃至更多火车,一年便是运送两百万石粮草到北平也是可能的。”

  六月份从徐州考察回京,刘宽跟老朱计算铁路运营成本,说平沪铁路一年只能跑七八十车次,是因为潜意识选择了最安全的运输方法,即一条铁路线只跑一列火车。

  但后来跟科技司、铁路局的官吏们讨论后,觉得,以大明眼下条件,一条铁路虽无法跑个十几、几十列火车,同时跑几列却是没问题的。

  不过,在起始及终点火车站用于返程的特殊铁路建成前,也不适宜发送太多车次。

  因为平沪铁路是双线,假如一条线路隔半日发一列火车,发三列的话,那么第一列到达终点站后,就得等第三列也到达并卸完货离开,然后第二列也离开,第一列火车才能走。

  将三列火车视为一个整体,便等于要多花三天跑完一个来回。

  在考虑到火车站空间有限,一条线跑三列火车应该就是前期的最优解了。

  两条线就是六列火车,在原来的基础上乘以三,确实可做到一年运送两百万石粮食北上。

  待几年后终点站返程铁路建好,火车可以在终点站拐弯掉头的方式回程,铁路运输量还要猛增一大截!

  ···

  这一日跨江大桥被天子亲军封锁,但一里之外仍聚集了不少围观的百姓。

  也不知从哪里走漏了消息,如今京师很多人都知道,之前大半年在京师到镇江府间“跑着玩”的火车,今日将改道从跨江大桥上走了。

  驺吾号火车自春节后进行第二阶段试验开始,时不时便会在京师与镇江府丹徒县之间跑一趟,有时是纯粹的试验,有时则会承担运输任务。

  虽然沿途有护路队巡逻,避免百姓靠近,但这么长时间,看过火车行驶的百姓其实已有不少。

  不过京师人口有七八十万,大多数人都还没看过火车,更别说今日火车将从大桥上过。

  须发花白的茹太素站在人群里,在两个仆从护持下,也在抻着头观望。

  他是洪武三年那次科举的举人,之后十几年官场沉浮,职位最高时做到了刑部郎中,混得最差时差点被砍头。

  洪武十年,父亲老病,他便回侍奉老父了。

  后来父亲过世,他又守孝三年。

  两个月前年方才孝满,便被征召为刑部试郎中。

  茹太素早就听说了跨江大桥、铁路、火车等奇事,如今既然碰上,自然要瞧一瞧。

  观望之时,周围人的谈论也不断传入他耳中——

  “那火车我见过,火车头都是铁的,还烧火冒烟,拉着十几节车厢哩,真能从这仙桥上过?可别把仙桥压垮了哇。”

  “瞧你说的,能被压垮还叫仙桥?”

  “这仙桥在天上自然不会被压垮,可如今都被打落凡间,也跟凡间的桥一般会老朽,如何不会被压垮?”

  “朝廷既敢让那火车过,肯定不会压垮!”

  又有人道:“听说这火车要开到徐州,且一天多就能跑到,不知真假。”

  “镇江那边来的人说,这火车快起来不比马跑得慢多少,一天多跑到徐州应该是真的。”

  “若如此,咱们坐上这火车,岂不是也能一天多就到徐州?”

  “只怕朝廷不会给老百姓坐。”

  “咱出钱还不行?”

  “那就不知道了。”

  “···”

  第一更。

  感谢【喜欢游戏001】的1000起点币厚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