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1977大时代

第447章 《易简归一》,京城四大名医

重生1977大时代 凤山鹤鸣 6892 2025-04-12 14:58

  

  说起永嘉医派这个派系,那就有些古老了。

  它是宋朝“浙派中医”十大流派之一。

  为南宋时期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主要医学流派。

  以陈言为代表人物。

  其弟子有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等名医。

  这个陈言写了一本《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病因学说中著名的“三因论说”。

  这个理论从宋朝就一直沿用到今天,涉及到很多基础方面。

  “三因论说”中将病因分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

  这种对病因的系统分类和阐述,为中医病因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认为外因包括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内因涵盖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不内外因则涉及饮食、劳倦、外伤等其他因素。

  这一学说的出现,让中医师更精准地诊断疾病,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判断一位患者的疾病时,医生可依据“三因学说”,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的经历,是否遭受了外感邪气,有无情绪波动,或者是否存在饮食不节等情况,进而确定病因所属类别,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

  永嘉医派的出现,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均有诸多建树。

  在理论上,除了“三因学说”外,还对中医的病机、辨证等方面有着深入的探讨和发展。

  他们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永嘉医派擅长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方剂的灵活配伍、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的综合运用。

  在方剂学上,他们创制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剂,这些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因进行组方,用药精准,疗效显著。

  永嘉医派的学术思想传播广泛,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其“三因学说”被后世医家广泛吸收和应用,成为中医病因学的经典理论之一,不断地在中医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后面许多医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都会依据“三因学说”来分析患者的病因,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其影响力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一直到今天,甚至一直到方言穿越的二十一世纪。

  而这个《易简归一》,从目前信息来看,徐若虚提供了南宋到元代的永嘉医派演变,医学理论传承,以及方剂学发展和丰富的临床医案。

  可以作为南宋到元朝医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献。

  徐若虚在《三因方》理论基础上,融合了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等医家对《王氏易简方》的研究成果增益而成。

  可以说是《王氏易简方》和《续易简方脉论》的加强版。

  徐若虚这个人也很有意思,他是当地郡中大族,十五岁就高中进士。

  然后这小子就选择了归隐行医。

  随后,他但凡是听闻谁有良方,必以高价,不远数百里去求教购买,用了十年时间收集和学习,终成为一方大医。

  而此时他才二十五岁。

  要不说出名要趁早呢,徐若虚也是年纪轻轻就名动一方。

  后来,他为了将自己经验流传下来,就开始著书。

  这本《易简归一》就是他一生心血的大作。

  方言这会儿也不管那么多了,当即就认真研读起来,然后让系统加持上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方言主观确认这就是《易简归一》,系统提示居然也是《易简归一》而不是书上写的《王氏易简方》。

  等到方言看完过后,罗回春终于回来了。

  他直接将涉及《易简归一》残卷的书籍带了过来,因为书确实残的太厉害了,根本就不能单独成书了,它被和其他残卷装订在一起。

  方言看了一眼,当即就确认确实和自己判断的一样。

  孟济民看到后,对照起来后,难掩激动的说道:

  “我的老天爷,还真是《易简归一》!这是……又一本残卷被发现了!?”

  方言点点头对着孟济民说道:

  “恭喜你,你发现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孟济民对着方言说道:

  “老方,你果然是我的贵……”

  “打住!”方言赶忙制止这家伙,现在已经传的够邪门了,现在还传,那鬼知道后面会成什么样的流言。

  孟济民也不傻知道方言是怕他说的太多次,把他名声搞得很奇怪,所以也当即改口道:

  “哈哈哈,真牛逼,不过光是瞄了一眼,你这都能记得住!我真是服了!”

  老季这会儿也反应过来,对着方言说道:

  “方组长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真是过目不忘,看到就能记下来啊!?”

  方言说道:

  “也不是看到就能记下来,主要是这本书我刚好有些印象。”

  “所以想了想才想起来的。”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是一百个不相信。

  相处这么多天下来,大家都知道方言记忆力相当惊人,只要是《御修医方类聚》里面有的书,他记得住的那都是国内有的。

  他记不住的,那就必然是残卷或者是三十五本遗失书之一。

  现在这次再次证明,方言记忆力确实好的吓人。

  他的阅读量是其他好多上了年纪的医学从业者,都比不了的。

  不过嘛,方言当然不能承认了。

  要是承认自己可以过目不忘,没准就给他弄去干其他什么工作了。

  有些事情大家这么认为是一回事。

  你亲口承认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接下来就是誊抄和汇报领导的环节了。

  今天这最后一天还能发现这么本书,领导还是很意外的。

  主要是想到昨天才发现过呢,这今天又来。

  明明上午都没有动静,下午方言一来这好消息就来了。

  看来校验室的传说,越发真实了。

  其实关于方言带着好运这事儿,赵副院长也是有所耳闻的。

  对此他一直保持着观察的态度。

  他没有站出来批评众人这不科学。

  作为一个老派中医,他可是阴阳禄命、诸家相法、灼龟五兆、周易六壬通通学过一遍的。

  虽然未必用的精通,但是这些知识他是一点都不少。

  他十五岁开始学医,跟过陶卿,施今墨,萧龙友学习。

  这些人都是老派的中医。

  施今墨和萧龙友还是当时的京城四大名医之二。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可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1935年时,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员进行考核,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这四位中医便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便有“京城四医”之称。

  其中萧龙友是四大名医之首。

  精通阴阳禄命、诸家相法、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1924年,国父中山先生带病北上,病情日趋严重,请了众多医生均不能诊断出病因,病情一再加重。

  经友人介绍,请萧龙友前去为其诊病。

  萧龙友当时只是看了一眼,便判断病之根在于肝。

  而且说已无可挽回,非汤药所能奏效,连处方都没开。

  萧龙友当时如实向孙夫人宋庆龄告知了病情。

  随后中山先生病逝后,经病理解剖,发现其“肝部坚硬如木,生有恶瘤”,证实了所患确系肝癌,萧龙友诊断准确,一时社会为之轰动。

  这就是精通此类的厉害之处。

  所以他对方言带好运这事儿,现在也是有点相信的。

  当然了,作用最大的还是方言本身的实力。

  要不是他记忆力这么强,根本不可能一发现就找到对应的书籍。

  有了他后,效率才能提高到现在这样。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来,其实应该是和棒子那边差不多。

  几万人用上个半年时间,才能够把这些书籍搞定。

  而且还不能保证能够完全正确,就比如今天这个抄错的。

  谁能想到元朝那三卷残片上去啊?

  所以还是方言实力最重要。

  赵锡武院长认为这才是方言最大的作用,要不然就算是找到也是抓瞎。

  不过走的时候,赵锡武院长还是和方言握了下手。

  嗯,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验证试试,看看接下来会不会遇到好事。

  这是一个老中医的严谨。

  当天下午,这个方子就被抄了下来,这里面的永嘉医派演变,医学理论传承,以及方剂学发展和丰富的临床医案,受到了很高的重视。

  大家只要是从业者都能看得出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亚于那些方子之类的书籍。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还要高一些。

  药方只是提供一个可以供人使用的方子。

  但是这本书更像是个六边形战士,全方面的记录了理论,实践。

  要不著名的元代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吴澄称:“此书其论益微密,其方益赅备”。

  孟济民看过之后,才明白过来自己发现了个什么厉害的书。

  这是又能让中医“三因论”基础丰富起来的书籍。

  想到自己以后名字会被和这本书一起提及。

  孟济民就激动的不行。

  这一切都归公于方言的惊人记忆力,要不然这书他还真懒得研究,直接就跳过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