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72章 这下轮到美国人用高炮防空了……

  ……在“玄鸟”命中目标的几分钟后,质量效应靶场和毛道雷达站两方面的加密数据就陆续回传到了鼎新基地的地下指挥中心。趁着解码的功夫,常浩南终于等到掌声结束,腾出功夫来回答了此前景志远所提出的问题:“弹头下坠过程中所产生的光学特征是我们专门设计好的诱饵,不仅不会增加面对红外设备时的可探测性,反而还有一定的红外隐身……或者严格来说,应该是红外欺骗效果。”坐在下面的听众们这会儿其实还沉浸在刚才那一幕恢弘壮丽的画面之中,直到听见常浩南的声音才重新把注意力汇聚到讲台后面。然后就听见了这样一个完全反常识的答案。刚才提问的景志远甚至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只是现场大佬众多,他也不好意思再让常浩南重复一遍,以免显得自己过于一惊一乍。于是,只好迟疑不定地瞄了一眼旁边几名看似稳如泰山的同僚。结果不出意外,从他们的眼神和微表情中察觉到了跟自己一样的愕然。好在常浩南也没有等到首长发话,而是稍作停顿之后便给出了更具体的说明:“通过‘热障示踪’效应,将80%的热能通过蒙皮内的微通道相变材料导出,一方面可以增强飞行体表面附近的电离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红外通道的观测中心发生漂移,而剩余辐射能谱也经过调谐,进一步降低了被红外制导武器精准命中的可能性。”这一段内容确实有些抽象,尤其是对于外行来说。他甚至可以看出,景志远明显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这次倒不是担心提问失态,而是因为不懂的地方太多,确实拿不准该从哪里问起。一时间,整个会场的气氛变得有些奇怪。明明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场面,但却既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说话。只有电子设备工作时发出的轻微滴滴声。直到大约十几秒后,控制台后面的一名技术人员终于硬着头皮打破了沉默:“报告,数据解码已经完成!”早就等着这句话的常浩南赶紧下达指示:“把质量效应靶场那边的红外观测结果调到大屏幕上!”随着咔哒咔哒的一阵鼠标按键音,屏幕上早已没了数据的传感器遥测界面变成了一张图片。一张明显是红外设备拍摄下来的图片。在画面正中央的十字线附近,一个纯黑色的虚影几乎拖成一道闪电,耀眼的辉光则笼罩了周围的足足大半个屏幕——华夏的部分观测设备受到苏制型号的影响,染色方式与常见型号相反,是温度越高的部分颜色越深。这种接近纯黑的颜色,毫无疑问是极其明显的特征。似乎跟常浩南所说的情况不太一致。十几道带着疑惑的目光齐刷刷投了过来。而常浩南则早已经料到了这种场面,又把图片切换到了普通普通光学通道上。在改变了两个来回之后,又意义明确地把两个通道的画面给叠加在了一起。这下子,哪怕是完全不懂技术的外行,也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尽管同一台设备上的两个通道位置并不完全相同,但对于观测距离而言,呈现出的角度差距基本可以算是微乎其微。然而,光学画面中那一抹紫色亮光的整体位置,却相比红外通道偏离了大约两个身位。并不在十字瞄准线上。显然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光学观测结果才是更加准确的那个。也就是说。红外设备锁歪了。“各位首长,这就是用红外制导武器瞄准‘玄鸟’时所产生的效果……”借着直观的图片,常浩南继续解释道:“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任何防空武器都不可能对玄鸟进行稳定跟踪,而即便碰巧能够捕捉到热源,导引头也会因为我们设置的欺骗效应而发生大约5-10米左右的偏移,最终错过目标。”“大多数情况下,超高速拦截弹的战斗部都采用动能碰撞杀伤,因此一旦错过就无法产生任何影响,即便是一部分采用破片战斗部的,杀伤区域也会是向前的锥形,而非常规防空导弹的环形,仍旧很难摧毁我们的弹头……”“……”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常浩南已经能够听到,从观众席后排传出了低沉但整齐的惊叹声。雷达抓不住、红外会假锁。最常见的两种制导方式已经全部失效,纯光学制导又几乎无法应用在中远程防空领域。这个瞬间,很多空军军官脑海里都出现了一个同样的念头。只不过领导在场,谁也不好贸然开口。最后还是由空军负责人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说了出来:“这么一看,好像轮到美国人把大口径高射炮拉出来防空了?”原本还有些紧绷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就连前排首长们都露出了忍俊不禁的表情。90年代初沙漠风暴行动刚结束那会儿,华夏方面看着手里各种各样的红旗2子型号防空导弹,意识到这东西难堪大用。于是在迅速采购俄制S300系列的同时,只好拉出了一批大中口径高炮充数。至少不怕电磁干扰,可以打弹幕进行覆盖式防空。也成为那个时代空军防空部队心中难以言说的伤痛。而如今,所有制导方式面对己方的高超音速武器全部失效,那么留给美国人的,似乎也只剩下这最后一条路了……旁边的另一名首长也是笑着摇了摇头,补充了一句:“这应该算是用高射炮反导……”而提起“高炮反导”这个关键词,又瞬间有人坐不住了:“要不然咱们在政策上开个口子,就跟美国人说,我们当年搞640工程的时候还留下了一门420mm口径的反导大炮,如果有需求的话,可以把技术资料整理出来,并以优惠价格提供给他们……”整个地下指挥中心顿时弥漫起快活的空气。作为共和国初代目反导拦截项目,640工程的规模和设计范围极其庞大。仅具体的拦截形式就有导弹、高炮和激光三套方案。尽管都没能像7010雷达那样真正投入应用,但还是积累了不少有益的技术。此时台上的常浩南花了好大力气才没有跟着一起笑出来,为避免最后憋不住,只好一本正经地切回技术话题:“实际上,就算他们真的把高炮搬出来,也完全不可能通过覆盖射击的方式进行拦截。”本来,大家只是开一开大洋彼岸老对手的玩笑,没谁会当真。结果一听他这句话,马上全都严肃了起来。笑声也是戛然而止。常浩南则示意操作人员把画面切换到毛道雷达站传送过来的数据。只见雷达显示屏上呈现出断断续续的几组零散数据点,却根本无法连成任何一条光滑的曲线。“我们这次测试的战略预警雷达尽管规模较小,但工作原理和预警过程与美俄的同类产品几乎一致。”常浩南介绍道:“从结果可以看出,传统导弹预警系统只能捕获到非常零散的数据,而据此强行推算出的弹道信息则完全不着边际,比如这一次,计算落点与实际命中位置之间偏离了大约……”他飞速计算了一下陇原省西部与东地中海之间的距离:“大约6000公里,是我们导弹射程的三倍……总之在‘玄鸟’执行最后一次变轨机动之前,对方甚至不会知道我们瞄准的目标到底是哪里。”尽管一众首长的心理阈值已经被调到很高,但这个消息还是有些过于炸裂。“也就是说,给防御方留出的实际反应时间,甚至比之前所说的12分钟更短?”良久之后,才有人问道。“如果以确认命中位置来计算的话……”常浩南转头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数据:“那只有大约半分钟左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