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21章 钧天计划

  实际上,如果不考虑那个直径需要达到600m、以至于大概率无法做成完整圆环的空间站本体,单就位于其中间部分的供能模块来说的话,常浩南现在还是比较有底气的。整个计划中的风险除去中子屏蔽层的可靠性以外,全都集中在航天发射那部分。也就是把核反应堆电源安全准确地送到预定的拉格朗日L4点上。再然后的事情,反而没那么多麻烦。退一万步讲,就算堆芯唤醒失败或者气体冷却失控,也可以直接让推进器把整个电源组推到深空,反正不至于影响到地球。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外星人跳出来谴责他“污染宇宙环境”。只不过,为了广大同行考虑,常浩南还是需要提前给首长们打些预防针。这才有了刚才那一番话——近几十年来,或者上溯到更长远一些,自从近代以来,华夏始终都在扮演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后发国家当然有后发国家的难处,但沿着已经被证明可行的道路向前,或者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有限的突破,无论在技术还是心理层面上,总归是风险比较小的。事到如今,摸着石头过河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行事风格。就连开题报告和学术论文等材料的标准格式当中,都包括一项必不可缺的“国外研究情况”。甚至连常浩南本人提交的立项申请都不能免俗。低风险,当然是好事。不过低风险也有另一面,就是保守。在过去,这种保守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只不过,随着华夏在科技领域的地位逐渐从追赶者转为开拓者,相应的心态也需要及时做出改变。站在眼下2009年的视角来看,这个担忧或许有些为时过早。毕竟常浩南的学术地位摆着,总有办法搞到自己需要的研究资源。但华夏这些年来的技术进步绝非他一人之功,未来的开拓探索也仍然需要整个国家的科研体系共同发力。而任何政策都有其惯性,如果等到问题大面积爆发再做调整,很可能就会错过一段重要的窗口期。早做准备才是正道。“不再有石头可以摸着过河了……”坐在正中间的首长低声重复了一遍,接着有些凝重地继续道:“单从技术上讲,浩南同志说的倒是没错,但这句话的分量,可不完全体现在技术上……”虽然他的视线仍然盯着前面幕布上的PPT,不过从语气来看,这句话显然不是对常浩南说的。后者当然也清楚,这涉及到大政方针的底层逻辑,所以自己最多只能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再往深的部分,那就不是他能够插手的了。所以只是静静地等着下文。“在科学技术领域,或许是应该允许比过去更激进一些的探索,但明面上的说法最好还是不要做出大的变动……”很快有人提议道。“可如果不做变动,要如何体现出我们的决心?”另一个声音显然有其它看法:“这样难免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顾虑,下面也很难放开手脚……”“……”原本按照常浩南的预计,这段小插曲应该会很快过去,然后就可以回到空间基地的正题上。然而,一众大佬竟然就这么当面讨论了起来。听得他简直心惊肉跳。要知道,这地方每个人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天机不可泄露。万一要是有个谁语出惊人,那自己作为知情者可就尴尬了。但他也不可能在这时候打断别人,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听下去。好在这一段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最后以其中一位大佬提出“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的说法而告终。众人的注意力也被重新拉回到PPT上面。当然,还剩下的部分,也就是个收尾了。“载人深空探测的中转站……”首长突然提议道:“浩南同志,不如就把你这几天提出来的所有想法囊括起来,叫做‘钧天计划’,如何?”具体到起名这件事上,常浩南一般都是不怎么在意的。现在有大佬愿意帮忙,他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再者说,愿意帮你想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积极的信号。不过,对方又旋即话锋一转:“我记得,磁流体发电这个概念本身也还在验证阶段吧?”紧接着,不等常浩南回答,又更进一步追问道:“上次在鼎新基地你跟我提到过的那个电磁能发射装置,是不是就利用了磁流体发电原理供能?”这位首长本身算是理工类出身的大佬,但能把此前随口一提的事情记得这么清楚,还是有些出人意料。“没错,只不过电磁发射只需要脉冲能量,而且还要考虑到成本和维护性,所以是通过氢氧爆轰的方式产生磁流体,而空间堆考虑到工作寿命,则是用核反应堆的高温,这部分技术也在金城的核工业504厂进行验证。”“我过去也学过一些热电转换的知识,当时了解到的主要途径除去传统的汽轮机以外,也不过就是有斯特林、布雷顿、热离子这几种,至于这个磁流体发电,我想就算再找一百个专家论证,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首长的语气突然变得轻松起来:“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做个约定,等那个电磁发射装置证实过磁流体发电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之后,再对‘钧天计划’进行正式批复,你觉得如何?”“……”……常浩南当然是马上表达同意。一方面,对于一件经过充分讨论的事情,领导问你觉得如何,那不是真的在征求你的意见,只是给双方一个体面,。另一方面,首长们还不知道的是,那个电磁发射装置的进度实际上相当乐观,应该能在上半年结束之前完成第一次测试。眼瞅着也不剩多少天了,甚至连走流程都未必够。这个约定反而是提前了钧天计划的立项进度。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所以,在回到怀柔科学城之后,常浩南在第一时间就找来了刑牧春,让对方准备一份正式的立项申请材料。“钧天计划?”后者听着这个名字一脸茫然,只觉得自己似乎有点跟不上局势的发展了。“首长亲自提的名字,我觉得也挺合适。”常浩南一边打开自己的那份PPT,一边解释道:“其实就是把过去的三个部分归拢在了一起,一是下一代的变循环发动机,这块你不用担心,航空动力集团那边会有人把东西整理好发过来,二是咱们马上就要投入研发的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大部分内容也都是现成的……”“你主要得上心的是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咱们之讨论过的那个空间移民基地,用核反应堆电源进行供电,作为地外星体探测的中转站……”刑牧春是航天一院出身,让他负责准备立项其实很合理。只是老刑本人对此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我还以为……”他看着电脑屏幕上恢弘的3D概念图,声音有些发涩:“我还以为当时只是提出一个设想?”“最开始确实只是设想,但后来发现可行性并不低……”常浩南耸了下肩:“反正是个远期计划嘛,做的大胆一些也没什么,过程中总能搞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不是什么空中楼阁。”又是好一阵子的沉默。几分钟后,刑牧春才终于开口:“这研究现状可不太好写啊……”语气中带几分玩笑,似乎是在掩饰自己刚才被震惊到失语的尴尬。而这个话题恰好触及到了常浩南之前的思考。他又想起了之前首长们对此事的态度,于是顺势回答道:“这次的立项申请不用过于拘泥于形式,可以把重点集中在可行性分析还有研究价值这两个方面,至于研究现状这种部分可以略去……”但回答到一半,却又突然改口:“算了,这次还是先不变,就按照原来的格式好了。”既然上面希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常浩南也不好搞得太过激进。并且,他已经产生了一个更好的想法。刚掏出本子准备记录的刑牧春停住动作:“那这部分内容……”“研究现状不用分国内国外,只写一句话。”常浩南斩钉截铁地说道:“该项研究为世界范围内首创,国外尚无相关经验可供参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