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五千亩的观光牧场,超出我的认知了
江风带着煤球去了狗舍。煤球很是厉害,很淡定的完成了工作。犬舍老板也高兴。煤球品相完美,所以配种的价钱也挺贵。算起来的话,起码一年的宠物罐头是自己挣回来了。“到时候这窝出生,我就挑一只,没问题吧。”江风和犬舍老板确认道。“肯定没问题,说好的事,我向来说到做到。”犬舍老板认真回道。这老板人不错,江风和他认识,也愿意结交。接着,江风就领着煤球回到了自己的牧场去了。此外,江风感觉到牧场人手不够,又是招了两个人。不算江风和柳依依,牧场的员工数量增加到15人。这在合作社类型的大牧场里,人数也算比较多。晚上,江风结算近段时间的人气值。从开春到现在禁牧期结束,盘算着也是一个多月过去。江风有十多天没开播,所以总人气值有两千两百多万。许久未抽奖,江风决定按照老套路,继续抽奖。“宿主选择顶级抽奖,抽奖中”“恭喜宿主获得技能:木匠手艺。”“木匠手艺:宿主精通木匠的能力,可以用木材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木制品。”第一个奖励就是技能。不过这个奖励,只能说有用,但是用处不大。现在传统行业里,木匠手艺日渐凋零,很多制作出精美木质家具的老手艺人,很难卖出手艺品。还得是那些打造出品牌的商人,才能高价卖木质家具。对江风而言,倒是不考虑传统行业的影响,这个技能用来做个狗窝,或者做个鸟窝什么的,还是挺实用的。“恭喜宿主获得物品:沉香木。”“一块古老的沉香木,可刮出沉香,气味悠长。”第二个奖励也相当不错。要知道,古老的沉香木可是华夏顶级奢侈品。要是价格对的话,值千万都有可能。当然也要看才沉香木的体积。体积越大越贵。“宿主选择高级抽奖,抽奖中”“恭喜宿主获得物品:”“玉米种子*10袋:品种极为优良的玉米种子。”“草莓种子*1袋:品种优良的草莓种子。”高级抽奖抽出来的物品,又是种子居多。“10袋玉米种子?”“这下想不种玉米都不行了。”江风惊叹道。草原是能种玉米的。尤其是汉族人的草场,更是如此。蒙古族人在草原这么多年,别说玉米了,他们种菜都比较少。他们在游牧、骑马射箭摔跤上面的天赋得天独厚,种地确实不擅长。而汉族牧民,家家户户必有菜园子。而且,汉族牧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种成片成片的玉米。原因更简单,因为这地方玉米很容易活,但是小麦高粱之类的很难种活。所以玉米地也是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然,这只存在于一些村子里的私人草场。种玉米不难,江风打算再找一块地,就把玉米种了。最好种在路边,把自己的牧场保护起来。晚上,江风取出沉香木,有模有样的刮了些粉下来,然后点燃之后闻了闻。这香的味道极好,闻一下确实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接着,江风联系了一个开观光牧场的朋友,询问观光牧场的事情。那朋友叫做李明月,开了一家小型的观光牧场,收入颇丰。他模仿的是国外牧场的经营模式,全木质结构,还有手工制作的美食和酒,收益特别不错。江风向李明月询问观光牧场的细节。“你想用多少亩做观光牧场?”李明月先是在电话里问道。“五千多亩吧。”江风如实回道。“多少?!”听到江风这么说,李明月直接愣了一下。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五千多亩?江风又重复道:“打算投资五千多亩,这边有景区,离西林浩特市也近,游客也方便。”李明月点了点头,感慨道:“那我真没法给你建议。”“我们这边有人做观光牧场,知道是多大的面积吗?”“是六亩地,用六亩地做了一个小的观光牧场,收益也还好。”“我自己的观光牧场,占地是三十亩。已经算很大了。”“你这五千亩,我都不知道怎么安排。”“我们这的秦岭动物园,面积才2800亩。就包括了老虎林、大象、狮子、猴子等等。”“你这五千亩,已经超出我的认知了。”也难怪李明宇有这样的感慨。一般的大型动物园面积也才不到3000亩。江风一上来就拿出五千亩的草场出来,这可不就让人震惊。江风这还是往少了说。他本来打算往一万亩上扩展的。没办法,草场太大了。光是喂牛羊,消耗的太少,其它的都租下来了,不用的话也浪费。所以办个观光牧场,也算拓展事业。江风笑问道:“你那个30亩的牧场,营收很高吧。”听到江风询问,李明月如实回答道:“我的牧场现在算网红牧场,还有好几个网红打卡点呢,赚的确实多。”“我就给你三个建议。”“第一是用木栅栏围起来几个萌宠区,多放点牧场的萌宠。用那种圆木头的栅栏,感觉更好。”“第二是做点拍照好看的背景,比如草垛,或者是营地,或者是木质的标牌,现在人旅游就是为了拍照。”“第三就是能接纳团队游客,我们这边团建和亲子游是最火的,一定要安排好项目。”“只要有了这,流水特别高。”“现在的观光牧场,才是牧场新的发展方向。”闻言,江风感谢道:“谢谢了,我都记着。”“没事,你有大草原,怎么着都好安排。”李明月在电话里回道。两人闲聊一会儿后挂断电话。江风则盘算着要是观光牧场开启之后,是不是申请野生动物饲养证明,养几只小熊猫什么的。还有草场外的那只黑熊,说不定也可以整到牧场里。要是真的如此,观光牧场未来肯定很有意思。作为牧场主,牧场稳定运行之后,他在不在影响不大。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凤凰传奇的主唱玲花,就说过自己至少有几千亩草场,但是很显然她很多时候都不在草场上。因为放牛放羊,雇人就行,这边的雇佣关系相对纯粹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江风才能把重心放在接下来的观光牧场上。他首先划分出50亩地,用来打造一个建筑群,整体造型类似木质结构的小镇,都是木质的房屋和木质的装饰,还有供游客拍照的营地等等。六万多亩草原,实在是太大了。下午时分,江风喊来哈丹和布日古德。“明天和我去那边草场,开上拖拉机和播种机。”江风对两人说道。“场长,要种牧草吗?”哈丹立刻问道。“不是牧草,打算种玉米。”江风直接说道。玉米?听到江风的话,两人微微一愣。草原上种玉米不是新鲜事,尤其是汉族牧民。不过,很大一部分人种玉米,其实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秸秆做草料。秸秆打碎了就可以作为牛羊的饲料,也可以理解为是成本比较低,量比较大的一种牧草。但江风的草场这么大,根本就不缺草,种这种低端的草料实在没必要。“场长,是为了卖秸秆草料吗?”“我们村里就有人种。”布日古德想到村子里的村民,于是说道。闻言,江风摇摇头,“不是卖秸秆,就是种玉米。”“我打算种些玉米,不管是自己吃,还是喂猪喂梅花鹿,都用得到。”“而且我的玉米品种很好,比市面上的精良玉米都要强。”“你俩跟着我种就行。”两人立刻回道:“好的,没问题。”哈丹和布日古德对种地没什么兴趣,也不想过多了解。但是他们对机械很感兴趣。让他们扛着锄头种地,两个人肯定不怎么有动力。但是开着大型拖拉机种地,那他们就会干劲十足。还是年轻,喜欢做这些。接着,江风又去视察羊场去了。由于羊的数量过多,现在羊场分成了两组,每组各有两个人负责,杨茂林总负责。每天他们都出去放羊,但是各放各的。反正江风的草场足够大,分十组都放得下。要是以后羊的数量长到八千只以上,估计就要分三组了。翌日上午,江风开启直播。“五月正好是种玉米的季节。”“从我之前的草场,到新租下的草场中间,有很大一片荒地,把草场隔开了。”“我之前想的是种牧草,后来想想也不缺草了。”“现在打算在这片区域种些玉米。”江风向网友们介绍眼前的情况。他的旁边,还有两匹小马驹,一匹叫做七月,一匹叫做九月。这两匹马都是早些年成了孤儿的小马,幸好在牧场茁壮长大。江风有时候也会带着它们出来。小马驹特别听话,会跟在江风的周围,也不乱跑。不远处,哈丹和布日古德已经驾驶着豪华拖拉机一阵鼓弄。两人都在驾驶舱内,争着要操作。牧场真实的生活呈现在眼前,有几分朴素,也有几分闲情逸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心里也会多了几分解压的感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