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探亲(求月票)
夜幕下,许多年站在四合院门口,看着吉普车渐渐消失在黑夜里,这才转身进了院子。刚才在有关部门的食堂小包间里,跟康道同吃了一顿饭。后者是让他再考虑考虑,然后也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就让士兵开车离开了。关于那批进口药的情况,康道同知道的信息也不多。但既然涉及到了外国人,必定是大麻烦。何况,进口药本身就是昂贵的代名词,许多年哪敢凑上前去自找麻烦啊?所以,酒足饭饱之后,他就离开了。虽然有关部门里,办公室的气氛很压抑,但食堂小包间的饭菜,是真的很好吃。四个人五个菜一个汤,还有两瓶白酒,这标准已经非常高了。并且还是他喜欢吃的白米饭,这就很不错了。五个菜分别是油焖大虾、红烧肉炖茄子、肥肉白菜、酸辣土豆丝和藕丁。后面这个菜是真的很意外,因为京城想要吃到藕丁,可不容易啊。反正许多年也逛过菜市场,不管是东直门这边,还是西单的菜市场,但均没有看到过藕。今晚的胃是填饱了,不过心情不算很美。打猎打出来的麻烦,唉!“阿年哥,你回来了,呀,喝了这么多酒呀”书房里,秦淮茹听到声音,便抬头一看,顿时惊讶地说道。三小只和许舞梅也惊呼着凑了上前,想要帮忙搀扶他。不过他又没有喝醉,自然不需要搀扶。“你们看书吧,我先去洗澡。”秦淮茹跟了上去,一边扶着他,一边朝后面的小梅快速吩咐道:“等下你们记得关灯关门啊,我就不过来了。”“好的三婶。”有秦淮茹帮忙提热水,许多年都不需要操心那么多了。有媳妇跟没媳妇,差别还是蛮大的。洗过澡,躺床上,跟秦淮茹闲聊了一会儿,许多年便睡觉了。秦淮茹看着他秒入睡的样子,传来微微的鼾声,顿时心疼地帮他盖好被子。只不过,今天不做填空题了么?转过天,一大早许多年就起床来到一楼客厅健身了。昨天背那两名小鬼子,让他感觉自己的体能有点下降。正常情况下,根据原身在部队训练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三十公斤负重越野十公里的体能极限训练。那个时候,完成训练任务的原身,是气喘吁吁的。但前段时间,许多年恢复了训练,虽然没有负重,但跑步耐力这些还是保持得很好的。然而,昨天在山里背着小鬼子翻山越岭,却让许多年体会到比之前在部队训练时还要痛苦的情况。尽管三十公斤无法跟一个一百三十多斤的人相提并论。可是许多年也知道,他的体能下降了。必须得再练回来才行。重生至今也有几个月了,可是已经遭遇过那么多次危险了,许多年必须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坚持不懈锻炼身体的自己。现在没办法去外面训练,在家多练习几组,多出几次拳头,其实也是一样的。花了一个多小时来训练,结束之后,洗过澡,吃早餐的时候,秦淮茹便询问,等下什么时候回娘家?“等我先把月饼给领导们送去,然后我们再回去。”今天有很多人还需要上班,中秋节也只是放半天假。许多年早就请好了假期,反正节前本来也没有什么活,他在单位里也是看书的。领导自然也知道,所以批准了他的假。吃过早餐,许多年便提着月饼出门了。到计春耕家里的时候,老计已经出门了,王主任还在帮忙喂孙子吃饭。看到许多年又来送礼物,笑容满面地说他太客气。坐下来聊了一会儿,王主任让他带走了一篮子鸡蛋,大概有十三个左右。这可不少了!一个鸡蛋按照五分五厘钱来计算,这里就是七毛一分五厘钱呢。用王主任的话来说,就是乡下亲戚送来的鸡蛋,吃不完,她儿媳妇还很嫌弃。讲真的,这句话,许多年压根就不信。肉票供应的肉类之一,就是鸡蛋,还有人嫌鸡蛋多的吗?只不过,许多年也瞥了一眼,王主任家里确实有不少鸡蛋。放久了,确实不好。尽管现在是九月底了,天气渐凉,鸡蛋也不那么容易坏,但万一呢?提着鸡蛋离开,许多年哭笑不得,这个时代的人情往来,大抵如此了。到沈院长家里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沈勃已经去上班了,院长夫人招待许多年,也是闲聊了一会儿。后者走的时候,院长夫人让他提走一块腊肉。腊肉可不轻,差不多有四斤重,很贵重呢。所以,搞得许多年不是来送月饼的,而是来交换物资的。两位领导家都给了不少,虽然不能平等兑换成钱,但许多年必须得记着这些。去他四妹家的时候,许多年并不是他自己去的,而是拐了一圈,回家把秦淮茹接上,小两口一起过去的。到了他四妹家,月饼不多,只有四个,但还是把许思梅给惊了一跳。这个时候,上哪买来的月饼啊?对于她的惊讶,许多年简单解释了一下,是从外面买材料回家做的。而此时的姜秀儿她们几个孩子,已经围着许多年,喊着三舅三舅。孩子对食物极为敏感,月饼的香味不算很浓郁,但姜秀儿她们已经看到了,凑近的时候,明显能闻到香香的味道。加上前几天才见过她们三舅,这会儿就不算陌生了。所以,叫三舅的时候,第一声会有些害羞,后面的话,就很顺畅了。“只是叫三舅呀?不喊三舅妈?”许多年逗弄着姜秀儿三个小家伙,秦淮茹则是跟许思梅在旁边看着。有奶就是娘,看到她们三舅提着好吃的来了,所以姜秀儿三个孩子直接脆生生地喊了三舅妈。只不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鼻涕虫是对着许多年手里的月饼喊的,目光根本没有移开过月饼。大家看到他这副馋嘴的样子,都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跟许思梅聊了一会儿,知道姜东阳这段时间对她们母子四人都很好。而且也非常认真努力工作,没有再偷懒了。不过他母亲还是那副样子,并没有改变。但也因为她儿子姜东阳的巨大改变,最近稍微好了一点。唯有一点,平时除了吃饭和睡觉这些时间,家里是看不到她的。许多年闻言,便道,“看不到就看不到,伱在家好好带孩子,实在不行,就把孩子接回去,让她们跟小东小蔓她们一起玩耍.”周红梅总是催他赶紧生娃,隔三差五念叨一回,可是生娃哪有那么快啊?既然她那么喜欢小孩,得,让许思梅把孩子也接过去给她带。反正东桥胡同距离南锣鼓巷也不是很远。几人聊了一会儿,许多年和秦淮茹便准备起身离开了。许思梅一看,连忙从屋里面拿了两双鞋子出来:“三哥,这是我给你纳的鞋子,你拿回去穿吧,我量过你的脚,肯定合适的”听她说是按照他之前踩过的鞋印量了个大概尺寸,许多年都忍不住惊讶了一下。自己这个妹妹,真的很花心思。他当然不知道,许思梅家里也没多少钱,想要回送点礼物,都找不到合适的。但鞋子确实不错,加上她手艺也很好,送这个就恰到好处了。许多年没有拒绝,笑着接过了。“快跟三舅和三舅妈说再见。”姜秀儿她们三个小孩,一手拿着月饼,一边挥手说拜拜。月饼吃着香,她们都不舍得松手,但还是需要跟三舅打招呼说再见才行。要不然,下次可没有月饼了。小两口推着自行车走出狭窄的巷子,秦淮茹有点闷闷不乐,许多年便问她什么情况?“阿年哥,我是不是不够称职啊,嫁给你之后,都还没有给你纳过鞋子.”“上车,我们回娘家。”上了车之后,许多年骑着二八大杠,笑着说道:“在我看来,你是很称职的,不要想那么多.”“不过,鞋子这件事啊,以前都是我妈给我补鞋子”那个时候年轻,家里人穿的都是千层底布鞋,没人例外。其实,建国之后,市场上就开始流行解放鞋了。走出去外面,放眼望去,满大街几乎都是解放鞋。当然穿布鞋、皮鞋、靴子等也不少,但相比解放鞋,占比很低。除了城里,城外的人大部分都是穿草鞋,甚至很多人是赤脚。老许和周红梅都很省,所以家里的吃穿住行等都是四个字的指导方针:能省则省!布鞋穿着舒服,而且也不贵,就算破了,周红梅也可以很快补好。那个时候,许多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里有一个柜子,里面装了不少用来补鞋、制作鞋子的材料,还有那些破衣服破布,全都放里面存着。等许多年去当兵之后,布鞋就没有穿过了。退伍回来的时候,他的行李包里面,什么都不多,唯独衣服、解放鞋这些最多。而且还有两件军大衣,这些都是当兵五年存下来的最宝贵家当。鞋子那么多,所以回来这几个月,许多年压根不需要为鞋子的事儿发愁。这么多鞋子,还没办法给别人穿,因为家里就数他最高,鞋子也是穿最大码数的。解放鞋是胶底,也没办法改。“退伍回来这么久,我一直都是穿解放鞋,你以后有空啊,就给我多纳几双千层底,我换着穿.”“好的,阿年哥,等我们从娘家回来,我就给你纳鞋子”秦淮茹顿时喜滋滋地说道,心里甜蜜得很。她可以为他做任何事情,也希望可以做得更多,让他离不开自己,因为她已经离不开他了。小两口一边聊着,一边看看四周风景,车子很快就出了城,向着秦家沟方向而去。大半个小时之后,两人终于来到秦家沟了。今天聊得起劲,许多年骑车速度都慢了一些。“建国家姑爷来了,小茹你好像胖了呀”经过邻居家,几个坐在屋门口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便笑眯眯地看着许多年小两口,乐呵呵地打招呼道。今天是中秋节,按理说,应该是十五在婆家过节,十六再回娘家。但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没办法完全遵照这些传统习俗来。孝顺的有空的孩子总会想办法,反之,老人就别想孩子会回来看望自己了。特别是这个时代,车马慢,而且出行还需要申请,要各种证明,麻烦得很。只有住得近的亲戚,才能想什么时候去看就什么时候去看。“是啊,老大爷,老太太,你们身体都还好吧?”许多年也乐得跟这些老头老太太打招呼,虽然是跟秦淮茹一个村的,但都不是同姓,也就无所谓辈分了。秦淮茹微微有些羞涩,但很开心,也笑着跟老头老太太打招呼。说她胖了,可不是不好的话,而是夸赞呢。五十年代跟过去一样,大家都很穷,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儿。所以,嫁到城里的秦淮茹,胖了,说明嫁得好,在婆家过得舒坦,吃得也好。现在是半上午,秦建国他们都没在家,因为在公社来劳作。村里头,也就上了年纪的老头,还有三四岁或以下的小屁孩,才不需要去田地劳作。但有些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就算是还没断奶的孩子,也会被父母背着到田埂一起劳作。“把礼物放屋里吧,我去做饭。”秦淮茹冲许多年说了一句,便进了厨房。这里以前是她家,现在是娘家,她对这里熟得很。坐在屋里头,许多年闲的无聊,便拿了一本书出来看。外边的田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带着他弟弟妹妹,来到田埂旁边,冲田里劳作的人大声喊道:“秦大伯,你们家来客人咯,是小茹姐姐和她男人来了”小孩本来在家负责看弟弟妹妹,看到许多年小两口带了不少礼物,大包小包地进了秦建国家门,顿时喜滋滋地跑来汇报。当然是希望等下能拿到一些礼物了。正在劳作的秦建国一家顿时欣喜不已,忙不迭地就要起身离开。旁边也在劳作着,顺便担任评分计分的记分员见状,连忙喊道:“秦建国,你们要是现在走的话,这小半天的功夫可不算分啊.”最少是半天才开始记工分,这才小半天,哪能算工分?秦建国瞪了一眼,“怎么就不能记工分了?小半天就记二点五分嘛,你不是有文化的记分员吗?这个还要我来教你?”记分员被怼得哑口无言,毕竟还真没有试过这样计算的。而且公社也是今年才开始实行,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大部分人都比较勤恳老实,也相对淳朴善良。等到明年开始,各种妖魔鬼怪,就要现出原形了。旁边的村民也帮忙劝说了几句,记分员这才顺着台阶下来了。只不过,心里还是很不爽。作为记分员,他就是权威,其他公社成员想要挑战他的权威,他心情能好才怪了。要不是秦建国家的姑爷,是城里人,而且跟很多领导关系不错,记分员今天说什么也要给秦建国一点颜色瞧瞧。秦建国和杨秋红从田里出来,然后就飞奔回家。那个小孩也带着弟弟妹妹,赶紧回去。等小孩到的时候,秦建国家里已经满是欢声笑语,还传出来不少香香的味道。让他和他的弟弟妹妹直咽口水。许多年看到这一幕只是笑了笑,杨秋红则是笑着说了一句是那个小孩来通知他们的。说着,就抓起一把瓜子花生,拿去给那个小孩。小孩摇头不要,但身体很诚实地咕噜叫了起来,他的弟弟妹妹更是直接接过了那些瓜子花生,让小孩闹了的大红脸。目送几个孩子离开,许多年看向老丈人,好奇地询问,怎么没见秦明辉?老丈人一听,顿时气得火冒三丈。旁边的杨秋红,笑容也凝固了,低头叹了一口气。等老丈人说完之后,许多年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秦明辉这小子又惹事了,自从他姐姐秦淮茹结婚之后,秦明辉便又恢复了之前该溜子的状态。有一次也不知道怎么了,被人上门要债,当时秦明辉还在屋里头睡觉。然后就被他父亲秦建国一把拉起来,从睡梦中叫醒,强行开机。接着秦建国才知道,秦明辉这小子在外面打着他姐姐的旗号,骗吃骗喝不说,还跟人赌博。那些钱就是赌博欠下来的,总共有八块钱。在农村,八块钱已经是一笔巨款了。当初,秦淮茹存了那么多年,总共才存下四块五毛三分钱。可想而知,在农村,想要存钱,或者想要赚钱,有多么让人绝望了。八块钱很多!但在城里的小混混看来,八块钱就不多,也就是去两次老莫餐厅的钱而已。连秦明辉自己也不觉得八块钱很多,但他这个不屑的语气,彻底把秦建国给惹毛了。然后逮着他就是一顿胖揍,打得他屁滚尿流,嗷嗷直叫。也把城里来的该溜子小混混给吓傻了,然后丢下一句话:这钱我们不要了。接着就跑没影了。月底了,有票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