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战局危如累卵,只有钧座才能力挽狂澜!(求订阅)
“可是钧座,眼下时局于我不利,战局危如累卵,随时都有全面崩溃的可能,只有钧座您才有能力力挽狂澜!”
黄百韬心忧成焚。
他是眼睁睁的看着战局一点点的变差。
但是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常瑞元虽然喜欢他,但不会采纳他的建议。
要知道,楚云飞被枪击的那段时间。
小鬼子可是趁此机会做了不少的事情。
汪伪政府成立的时间和楚云飞记忆之中的时间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由这个第一大汉奸,担任伪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
陈公博、王克敏、周佛海等人分别担任重要职务。
这群近代史之中出名的大汉奸,凑在一起上演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丑陋的一幕。
尤其是汪伪政府同日本洽谈的《基本关系条约》的签订。
其屈辱程度,远远超过了1914年袁世凯与日本人签订的“二十一条”。
随后而来的是张自忠将军的牺牲,二战区反攻作战的僵持,伤亡的增加,弹药的消耗导致攻势作战难以为继。
这使得整个国民政府抗战局势。
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张自忠将军牺牲之后,在三十八师和一百七十九师官兵的努力之下。
成功将其的遗体抢回,军民将张自忠将军遗体重新洗净,换上了干净整洁的内衣和军装。
军装上面挂着的是追授的二级上将领章和短剑。
遗体也被装入颇为贵重的楠木棺材之中。
灵柩运抵宜昌之后,由民生公司的专轮护送前往山城。
一路途径巴东、巫山等地,沿途数百里、供桌绵延无算(一说数里,一说零星绵延不断),百姓在长江边长跪不起。
常瑞元臂挽黑纱立于江边迎灵。
也正是这个时候。
轰炸山城的日军战机飞临了山城上空。
防空警报长鸣、但山城全程无人躲避。
送别了张自忠将军英灵之后。
迎接全国军民的是枣、宜会战的失利。
所有人只能够含泪吞下苦果。
枣、宜会战,五战区倾尽全力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对于全国军民抗战信心的打击远远比不上后续的山城大轰炸,以及山城流传出了常瑞元与日本方面展开谈判,并且对日投降的说法。
只不过,楚云飞清楚的记得,在他的记忆之中,没有任何的史据表明常瑞元想对日投降。
即便是上个世纪4V的绿党极力抹黑、造谣蓝党之际,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如果常瑞元会迫于军事失利而屈服的,那么保定会战的失利、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的结束之后,就已经屈服了,何必等到40年下半年呢?
而之所以会传出相关的谣言。
一直到楚云飞记忆里面的新世纪,给出的说法也只是基于常瑞元和日军共同的反共立场,仅此而已。
说回40年的战场。
国内局势糜烂,连连失利让军民们几乎丧失了斗志。
很快,让国内军民们更加绝望的消息很快再度传来。
欧洲战场上的德国人所向披靡,他们很快打败了英法联军,并且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
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对日禁运等制裁措施、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依旧不想要卷入这场战争之中,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美国人都不想要参战。
再加上英国短暂的关闭了滇缅通道,坚决捍卫本土。
不愿意插手亚洲事务,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解除了日本扩大在华战争的后顾之忧。
没人能够预料到战争还要持续多久、到底还能不能取得胜利。
连锁反应自此时起,国军部队开始出现了成建制投降。
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
驻防文安、新镇的柴恩波所部投降了日军。
HEB省保安司令张荫梧向统帅部的解释是静待时机,以便反正。
理由颇为充分,认为柴恩波所部现如今是在“曲线救国”、趁此机会与日寇接洽,为保存实力,亦是“与八路不两立”。
正是因为常瑞元的不作为(历史上的这个时间点,国民政府与日本近卫内阁和谈之际,百团大战发起,这次大规模的出击作战,加上其所发生的历史节点至关重要,所以成为了驰名中外的著名战役)。
出于对八路军的忌惮,常瑞元没有第一时间处理柴恩波,以及张荫梧。
所造成恶果便是曲线救国论在一些敌后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之中流行开来。
甚至一些在华北地区独立作战的国军部队,已经基于当前现状选择投降了日军,乃至联合日伪军攻击八路军敌后抗战根据地以及新四军。
黄百韬来楚云飞这里,也是带着“任务”来的。
刚刚取得上高会战胜利不久的战略攻击军、王牌精锐第七十四军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之中损失颇重。
被寄予厚望的薛岳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之中丢了长沙、株洲。
他们十分迫切的需要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来提振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见楚云飞依旧保持沉默。
黄百韬接着又道:“去年庞炳旭被任命为HEB省主席之后,双方的摩擦可是加剧了不少,虽然按照您的意思和庞部打了招呼,可统帅部也是下了军令的。”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化整为零、游击战争。
让中央军嫡系正规军去这么做都不一定做的好。
庞炳旭所部自然更没有这个能力。
何况老庞对于自己的定位过于清晰。
他知道自己只是山城的一颗棋子,也知道常瑞元期待着他做点什么。
敌后战场的这些国军将领们大多是军阀出身。
对于“领地”,地盘意识非常浓烈。
也算是军阀混战之中的遗留问题。
身处敌后战场,既需要面对日寇的威胁,又需要和八路军争抢地盘。
“聪明”的地方军阀们把这笔“账”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和日本人打仗,哪怕打输了。
依旧会得到山城方面的支持军饷不扣、工资照发,该补会补。
可如果不打日本人,打八路的话。
日本人反而不会进攻他们的地盘,因为这样的做法符合日本人的利益。
而没有日本人威胁的话。
敌后战场上的游击队自然无法直接威胁到这些所谓的“敌后国军”,那么他们的军权就会得以稳固。
什么都不干,只是防御日本人的进攻,实际上是最为保守的做法。
也是庞炳旭在收到方立功电报之后的做法。
但同样的,老庞也在楚云飞的警告之下,没有与八路军过多的接触。
否则
恐怕会迎来杀身之祸。
在这个时期。
一旦敌后的国军将领出现和八路军关系密切,甚至合作抗日的话。
哪怕打赢了日本人,也得不到补充,甚至会遭到山城方面的排挤、猜疑。
对于这些军阀而言,合作抗日的最严重之后果,亦是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后果便是:一旦他们打输了,常瑞元在之后会找个机会把部队收编了。
再加上有了郭寄峤这个前车之鉴在这里(集团军总司令调任战区总参谋长)。
以前立过大功的,也仅仅只是会领上一份闲职薪水。
一旦没了军权之后,哪里还有这些军阀们的逍遥快活的日子?
见楚云飞依旧保持沉默。
黄百韬按捺不住,再度出声劝道:“这帮军阀颇为狡猾,为了讨委员长的欢心,他们名义上是打“共军”,搞摩擦,偏偏还不能真的打,一旦把八路惹急眼了,他们也清楚自己也是会遭受灭顶之灾的。”
“这群将领们就像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小丑一样,而观众就是八路、山城以及日本方面。”
“最让卑职担心的是,他们现在在华北地界上面刮地皮!”
黄百韬知道楚云飞最为在乎的是什么。
果不其然。
说起老百姓的时候,楚云飞的眉头微微动了一下。
黄百韬心有所感,当即继续说道:“这帮人收完委员长的“抗战税”,又要收小鬼子那边的“治安税”。”
“这么搞下去,用不了两年,民怨沸腾,岂不是让日本人白白得利?”
适当的打一下有个交代,然后在各方的默认之下,刮地皮。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现状。
百姓岂能有好日子过?
“焕然兄,如果我告诉你我曾经当面劝告过校长,你信吗?”
黄百韬一怔,显然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情况。
楚云飞目光出神,缓缓道:“不仅如此,我还提醒过八路军方面、亦电劝张荫梧,派立功兄密电庞炳勋.”
如果一切按照他的谋划推进,这个时候的华北日军理应被全面压制。
活跃在敌后的国军、八路军武装部队将会得到二战区的全面支持。
并且江北联合指挥部的确立,使得日军只能够疲于应对,甚至不得不放弃一些鸡肋区域,彻底丧失主动进攻能力。
“焕然兄,不知道你可曾听说过一句话?”
黄百韬回过神来:“钧座,您说的是?”
“反工第一,抗日第二,日可以不抗,工不可不打,宁匪化,勿X化,宁亡于日,勿亡于工。”
这是鲁苏战区副司令沈鸿烈编写的一句口号。
沈鸿烈此人才是东北军出身,曾是东北海军将领。
被常瑞元安插在山东地区,作为制衡韩复榘的钉子使用。
只不过,沈部在抗战初期的时候,确实发挥了比韩复榘更加重要的作用。
最起码他在日军尝试登陆青岛的时候,进行了颇为有效且积极的抵抗。
在加上此前因为36年那件事致电张小六子得到了常瑞元的赏识,引为心腹。
这才当上了鲁苏战区副司令一职。
黄百韬在这个时候亦清楚的直到了一件事情。
即便是身居闲职。
钧座依旧了解华北战场的局势。
甚至不该知道的事情,钧座亦全部知晓。
“我明白了钧座,这件事情我会向统帅部汇报。”
——
“第二次长沙会战之际,如果不是六战区发起了对宜昌地区的围攻,日军第十三师团有倾覆风险,恐怕日本人断然不会弃守长沙。”
“可惜的是光复了的郑县又被日本人重新夺了回去”
郑县,即郑州。
孙桐宣所部第三集团军的防区。
在第五战区策划冬季反攻作战之后光复,而又因为长沙会战期间的交战而沦陷。
这一带因为有第四集团军(孙蔚如所部的协防),日军也不会傻乎乎的招惹两个集团军。
于是乎。
非常擅长发战争财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以搜集“敌情、黄河水位与流速”等为名目。
设置了所谓的办事处。
实际上干的走私行当。
类似的行为。
楚云飞此前在二战区的时候也没少干。
不过两者之间具备实质性的区别,楚云飞是奉命进行敌占区贸易,以支持抗战,弥补财政亏损和不足。
挣到的钱全部都用于民生建设,以及军民抚恤之中。
而郑州这边..纯粹是各级将领、上峰、军统、、地方行政机关,甚至是游击队,战地服务队,医疗队都牵扯在了其中。
在这个过程之中,想要混入一点点的日军间谍,简直不要太轻松。
林苍辉可是搞情报的天才,一来二去,很快摸清楚了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的布防情况。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十一军司令官,在新上任的天蝗侍卫官阿南惟几的指挥之下,一举击败了骄纵无比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并且攻克了长沙、以及株洲这两个战略要地。
在这个过程之中,郑州周边地区亦遭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
仅仅一个治安师团,一个兵力不足两万人的部队。
在飞机、装甲部队的掩护之下,直接打垮了一整个集团军。
孙桐宣亦是抗战名将,部队乃是西北军出身,光荣和血性此前都是证明过的。
可他们就是败了,败的“稀里糊涂”。
第三集团军的溃败蹊跷且突然,常瑞元亦担心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溃败。
因为他们的溃败。
作为机动部队部署在江北的汤恩伯所部奉命前往弹压。
其实就是督战队的角色,汤恩伯也不是纯粹的督战。
不仅仅扣留了三战区押运弹药的后勤军官、还扣留了战区运送支援的物资。
孙桐宣气炸了,什么时候被这么欺辱过。
当即命令部队就要去干汤恩伯所部。
被部下劝阻拦下来之后,一肚子委屈的孙桐宣只能够找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告状。
可卫立煌虽然与汤恩伯不对付,可总归是中央军一系。
西北军出身的杂牌第三集团军在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说理,根本就是有理说不清。
何况这“官司”即便是打到山城,把更多不利于他自己的东西暴露出来。
孙桐宣亦是吃不了兜着走。
就这样。
除了桂系和中央军的矛盾公开化之外。
老西北军方面也因为遭受欺辱,与山城方面不睦。
而因为军统参与其中的缘故。
戴雨农也未向常瑞元报告其中关键。
时至今日,常瑞元依旧没弄明白,郑州的沦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切都是稀里糊涂,一切似乎又都有迹可循,偏偏什么都查不到!
PS:不过第二次长沙会战到末期的时候。
常瑞元也算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指挥水平。
令陈辞率部强攻宜昌,猛击驻守宜昌周边地区的十三师团。
成功迫使十一军回转支援。
当然了。
战前日军在发起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前就因为兵力不足的缘故。
并未决心长期占领长沙。
加上六战区这么一打,第十一军索性回转,支援宜昌去了。
当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原本的讨论声很快结束。
众人在听到王世和的声音之后,迅速起身站姿笔挺。
“都坐。”
熟悉的奉化口音响起,众人缓缓坐在了板凳上。
“此次远征缅甸的总指挥官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诸位无需担心。”
“但是在此之前,还需要商议一些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