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乐子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hinpy.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对曲协主席的来电,即使相隔上千公里,张远依旧正襟危坐,给与了足够的尊重。
老太太也是顶级老江湖,你和她说话是什么状态,一听就知道。
“喂,刘主席,好久不见。”
“您最近好不好啊?”
“您有什么指示,需要我回帝都开会吗?”
刘老师嗓音浑厚,中气十足。
“我挺好。”
“你不用回来开会,没啥大事。”
“我打给你就是问问情况。”
“最近老有人和我提你。”
老太太气息绵长,一听就是好底子。
而且当领导时间长了,说话间总有种上位态度。
干习惯了,端着架子。
“是嘛,前阵子我去探望袁先生,他也总提起您。”
“说你们四人里,论中正大气,还得是您。”
“呵呵呵,替我谢谢袁叔。”老太太当然知道他是借老先生之口捧她,但也挺受用。
并且话语间的“架子”气,这就减了三分。
老太太乐玩就反应过来了,心里冷笑一声,有觉得有点可惜。
小鸡贼,都知道逗我了。
可这聪明人,也没落到我手里,还是袁先生有福气啊。
刘兰芳想起袁先生现在住的院子都是这小子的,还请了保姆保洁伺候,心里有点羡慕。
不是说自己那些徒弟不好。
三节两寿也都规规矩矩的来看自己。
但除了师徒情谊,多少在意自己的身份。
曲协主席这位置可不好当,接触的利益太多。
徒弟们自己也得安排。
不像张远,又不吃老爷子的,全靠自己。
刘兰芳回过神来,语调稍稍放松。
“你呀,有时间是该去找袁先生多学学能耐。”
“老爷子会的可太多了,别人去了不愿意说。”
“就你能撬开嘴。”
“您说的我跟锁匠似得。”
“我的意思是,你多学艺,少上节目。”刘兰芳说到了今天的正根上。
张远一听上节目,当即捂嘴憋笑。
好啊!
果然如自己所料,有人去曲协告状了。
不对,也未必是有人告状,可能就是曲协自己人歪嘴。
我才几岁,就已经是全国曲协的理事,多少人看见了眼珠子都血红血红的,恨不得咬死我。
只要有机会,准找我麻烦。
所以有身份就是好。
果不其然,和自己想的一样,就算有人找自己麻烦,最后还得先传到自己这边。
这就是官面身份的好处。
不说平事,光是能提前知道事这点,就值了金子。
要不老外那些黑帮,黑手党,为什么要勾结,甚至自己去当议员。
国内的话……对吧。
而且是曲协主席亲自来通风报信的。
袁先生的面子还是好使。
不用对方说,他也知道说的是什么事情。
无非是他那几天上完综艺节目后,特意设计的宣传开始发酵了。
首当其中的,便是立的第一条敬业人设。
【辰龙精神接班人】。
这是杨思维给他编写,发布的通稿。
已经在网络上传开了。
和他计划的一样,曾辰龙大哥的热度。
内容细数了他这些年在剧组受的伤。
他对杨思维的要求是可以夸张,但不能捏造。
而且他也无需捏造。
没有的东西才需要生造出来,可他有啊!
而且还不少。
只要是有动作戏的,受伤难以避免。
从《倚天屠龙记》的剑伤,到《倩女幽魂》的棍伤。
《连城诀》差点被雪崩淹了。
《神雕侠侣》中更是每天赶戏赶的浑身疼。
都不用说齐了,每部戏挑一点就有的讲。
杨思维在文中统计了一下,大大小小也有十几处伤了。
这么做,无非是想引起观众的共情,或者说同情。
敬业人设是很有用的,观众会更尊重你。
但前提是出成绩,光努力不出成绩,观众也瞧不上。
甚至会嘲讽为“白忙活”。
而且杨思维取的这标题就很讨巧,一副要搞大事的样子。
【辰龙精神接班人】。
是【辰龙精神的接班人】,还是【辰龙的精神接班人】。
都任由观众和媒体自己理解。
而且这标题很容易记住,一眼就能挂在心头。
并且非常容易将“精神”二字给忽略掉,成了“辰龙接班人”。
这些年叫辰龙接班人的可不少,释晓龙,谢霆风都有过这外号。
但最后没有任何人能接过衣钵。
一来辰龙是天才,真的百年难遇。
二来,他也没想交出衣钵。
他自己都不退下去,哪来的接班人。
就像郭德罡不彻底歇业,郭奇林能叫接班人吗?
当然,郭老师歇了,接班人也未必是郭奇林。
但这话就是说给外人听的,用曲艺行的讲法,这叫借腕养腕。
而且张远占一个大便宜,那就是他本身和辰龙关系好。
这通稿一现世,网络上关于他拍戏受伤的事立马就传开了。
别的还好,《连城诀》雪崩那事不少观众听了都觉得害怕。
再加上他本来的公众形象就比较正面,这消息一出现,立马又提了一个档次。
而且真有媒体在采访时提了这事。
“辰龙大哥,最近网上说张远是你的接班人,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他拍戏很努力的,年轻人像他这么能吃苦的没几个了。”
“而且他现在做的很好,已经走出自己的风格了。”
他龙叔没有正面回答接班人话题。
这会儿他家小子还没进去,当然想让亲儿子当接班人。
就像向华墙明知道向左不行,还不是得玩命捧。
可辰龙听到这说法也不反感,帮着说了几句好话的。
这就是人缘,有好处。
在观众眼里,龙叔的话反而成了旁证。
你看,人家本主都承认张远努力,做的好。
那不就是承认他是接班人的意思。
观众都很能联想,听风就是雨是人的本性。
《叶问》这部戏的知名度,随着他的声望一块获得了提升。
但这只是正道,明招。
张远深知,正面宣传当然好,但效果一般。
就像你成天宣传国内安定,社会福利完备,人民平和,那有的是不信邪的。
矮大紧还说天竺平和呢。
老美和其他西方国家还吹天竺是最强发展中国家呢。
你就不如在网络上传播些恒河浮尸,食物干净又卫生。
灯塔国满街“芬太尼僵尸”,国会山全是“股神”的报道更有用。
负面新闻的吸引力,远比正面新闻强的多的多的多。
而且张远更是记得,自己最早练习的功夫,自然门拳法和腿法。
自然门的步法基础讲究的是什么?
阴阳相交,虚实结合。
其实所有功夫都是这样,双拳双脚都分阴阳。
阳拳不吓人,阴手才要命!
你看到拳头来了,能躲。
可你躲的时候,后手就奔着死穴去了!
敬业人设这招为阳,可实是虚招。
实招其实是他立的另一个人设,选片眼光,或者叫选片锦鲤。
后世杨超越的锦鲤人设流传奇广。
多少考生或者祈福,或玩梗,真拿她的照片当手机屏保。
他在《快乐大本营》上说了自己为了《画皮》推掉了《赤壁》。
又说自己为了《叶问》推掉了《梅兰芳》。
观众网民是最爱联想的。
《画皮》明显比《赤壁》成功。
在年轻群体中也更受欢迎。
这说明他选对了,眼光好。
既然他选片眼光好,就能推导到下一行。
《梅兰芳》好不好看?
只能说一般般。
票房呢?
也一般,差不多一个亿。
如果把《梅兰芳》当做一部文艺片来看,获得这个票房其实已经很厉害了。
陈诗人只是作为顶级导演有明显缺陷,但综合能力依旧不是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导演能碰瓷的。
可问题就在于,观众不会把这戏当文艺片看。
因为你用的都是商业片演员。
黎明,章紫怡,孙洪雷,王学祁。
哪个是专演文艺片的。
更要命的是,陈诗人有一个死穴。
那就是《霸王别姬》!
这部片子是他导的,也集合了大量其他顶尖高手的力量。
是一堆人给他捧起来的,等于他借用了别人的力量。
使用不属于自己的力量,那么代价是什么?
就是一辈子被人当做标杆,永远去比。
能让精美落泪的,不是灯塔国和华夏的对比。
而是现在灯塔国,和二战后,冷战时的灯塔国去比。
和那个真正更像灯塔的北美去比。
人生三大悲哀是: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江郎才尽。
当年顶风尿三丈,如今迎风尿一鞋。
这才是最悲哀的。
有人关心吴君茹变老变丑吗?
可同期的林青霞,王祖贤老了,就会有一堆人感叹。
你得厉害过,才显得不行的时候更惋惜。
曾经一夜七次郎,如今三十秒结束战斗,自己都没法接受自己。
老婆女友更得嫌弃无比。
可若是原本三十秒,现在一分半,老婆女友都得玩命夸。
进步太大了!
所以捧太高未必是好事。
陈诗人和《霸王别姬》,在影迷和普通观众心中,就是这么一出曾经一夜七次,曾经迎风三丈的故事。
因为《霸王别姬》太好了,所以他之后拍啥都有人拿出来对比。
这就是为什么将军最好死在战场,霍去病评价那么高,与他走的早不无关系。
以冠军侯的性子,真到了老年,再配上昏聩的汉武帝,真不知道会捅出啥大篓子来。
陈诗人要是拍完《霸王别姬》,出门就让大运送去轮回了,那他就是华夏电影导演界的神!
绝对压的老谋子和冯大炮抬不起头来。
可惜他不光活着,而且还能折腾好些年。
而《梅兰芳》又和《霸王别姬》一样,都是戏曲主题的。
本来陈诗人也是想借着这片一雪《无极》的耻辱。
可黎明能比的过疯魔的张国荣吗?
章紫怡能和巩俐比?
也就王学祁能和张丰毅比一比。
演员没法比,剧情故事更差远了。
《梅兰芳》这片子前半段还好,越往后越不行。
而且说实话,爱看《霸王别姬》的才几个人。
大部分所谓的影迷,只不过捧着一块牌坊,好让自己立在电影专家的道德制高点上,显得自己懂行。
这种人多半连电影都没看过,只是想口嗨一下。
越是这种人,越要抓着《霸王别姬》来批评《梅兰芳》。
而且这样的人可比真观众更多!
然而,张远抓的就是这批人!
他们不在意电影怎样,《霸王别姬》,《梅兰芳》好不好看也无所谓,反正没看过。
反正潮流风向怎么说,我们跟着起哄就完了。
捧娃哈哈,踩农夫山泉的就是这类人。
简称,乐子人。
乐子人是乐子在哪儿,就往哪儿站,事实不重要。
不行还可以造“事实”。
而张远现在就在给他们一个“事实”。
张远选了《画皮》,没选《赤壁》。
刚好《画皮》不错,《赤壁》是烂片。
现在《叶问》还没上映,看《梅兰芳》上映了!
不如《霸王别姬》,所以《梅兰芳》就是烂片!
二极管思维是这样的。
既然《梅兰芳》是烂片,那按照《画皮》和《赤壁》的公式来推导,《叶问》很有可能是好片!
毕竟张远是“选片锦鲤”!
你都没看过,怎么知道好不好?
不也没看过《霸王别姬》,反正大家都说好,那就是好的。
这就是张远的阴手,这才是实招。
因为敬业的人设,能提高他这个人的可信度。
反过来增强“选片锦鲤”这个人设的可信度。
努力就能得到好结果,是百姓共同的质朴愿望。
如此一来,《叶问》这部戏的名气又提了一波。
“张远拍戏浑身是伤,带病演出,好不好看也得去支持一下。”
“我就爱看他的打戏,应该不错。”
立了敬业人设后,观众是这么说的。
而这招既然叫阴手,就得阴人。
阴的当然是陈诗人。
而选片这个角度被推出后,乐子人就来了。
“《梅兰芳》这么烂,《叶问》肯定是好片。”
“我信张远的眼光,他的判断很准。”
“错不了,因为《梅兰芳》不好看,所以《叶问》肯定好看。”
不用逻辑,无需理性,乐就完了。
而且越不理性,越乐。
《梅兰芳》不行,所以《叶问》行……这个毫无道理的口号,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张远每天都会听取杨思维的报告,对网络动向有了解。
胖娘们看到这不合理的效果后,都是一脑门子汗。
太强了!
真·不讲理的强。
老板这是纯玩人,问题把人玩了,人家还帮他说话,还乐呵。
杨思维都想说一句:“这是我入行以来见过最伟大的操盘……”
她没见过宣发可以这么玩的,角度也太刁钻了。
关键不光把观众的兴趣勾了起来,让片子广为传播,从寂寂无名到人尽皆知。
还把对头给勾上了!
胖娘们想想都觉得害怕,老板不光要捞好处,也没放过敌人。
好似都是顺带手的事。
毕竟张远不记仇,这都是福报。
这事要不了几天,便传到了陈大导的耳朵里。
给陈诗人都看懵了?
他完全不理解其中的逻辑。
因为就没有逻辑。
什么叫我的片子烂,所以他的片子就好?
而且我哪儿烂了!
咱们的陈导演看不得一点批评。
被骂的莫名其妙。
更难受的是,有网友旧事重提。
“幸好张远没去演《梅兰芳》。”
“演《叶问》只是手骨折,演《梅兰芳》说不定得把命搭那儿。”
这话指的就是《梅兰芳》片场的伤人事故。
陈大导更看不得这个。
“张远!!!”
人家也不少,查了查便反应过来,又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在折腾事。
“新片要上映,就拿我开刀!”陈诗人理解了这一切。
给他气的,血压下边140,上边210。
稍微再激动一点点,就能和本山大叔躺一个病房了。
“我必须得弄他!”
陈诗人气的在房间里来回转圈,急的跟要拉磨似得。
但不光张远身边有干活的,他身边也有。
负责配合工作的助理兼副导见到老大气成这样,心说咱们到底招惹了个什么玩意?
“凯歌,你听我一句。”
“这时候不能大张旗鼓。”老哥劝道。
“还记得之前《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那事吗?”
“越闹大,观众越不干。”
一提这个陈诗人的气势立马弱了三分。
《无极》这戏是一般,但不至于全网骂。
真正让陈诗人彻底破防,也是大部分人路转黑的源头,还是他告人家视频创作者。
“而且你想啊。”
“他是为了宣传新电影,才使的怪招。”
“可这小子心眼脏,说不定就等着咱们骂他。”
“越骂他越得意。”
“怎么说?”陈大导抱着肩膀发问。
“他是宣传,咱们一骂,你这么大名气,不等于给他添柴火,旺炉灶。”
“他更红了!”
陈诗人一抬眉毛,明白了哥们的意思。
“这小子蔫坏!”
“这还是连环套。”
“所以我建议,低调处理,咱们摆出格调,把他当个屁,不理他就完事了。”
“等到他的片子上了,再择机而动。”
陈诗人脾气大,可也难得听劝。
主要他很少摸不透对方,也怕被算计。
“还有,他说咱们这戏不灵。”
“可咱们这片子拍的可是梅兰芳大师的一生,灵不灵也是在说大师的故事。”
“这是他一个演艺圈小字辈该褒贬的事吗?”
“他有这个资格吗?”
“所以咱们明面上不搭理他,找人,找梅家,找别的曲艺行去说事。”
“哦……”陈大导明白了:“他蔫坏,咱们也背地里使劲。”
这才有了刘兰芳给张远来电。
“孩子,这么办可不好。”
“别的行当我不管,可都是曲艺同行,人家还是高门大派。”
“不好看。”刘主席压低嗓子说道。
嘶……
可她话音刚落,就听到电话对面一抽鼻子,随后便是嗷唠一嗓子,差点没给老太太手机吓飞了。
“刘师爷,我冤枉啊!!!”
嗓子真亮……刘老师暗暗夸了句,同时心里泛起了嘀咕。
完蛋!
这小子要来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