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五百一十一章 女主代唐,谶言真相(第二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承乾敲着桌案,“砰砰砰”一声声的,让人心里发急。

  张阿难神色严肃起来。

  唐传三代。

  从高祖皇帝,到太宗皇帝,到李承乾。

  他就是第三代啊。

  这则谶言,别人要取代的,是李承乾的皇位。

  李承乾神色收敛,缓缓的开口道:“徐妃之事,说明她心机不小,若她留在皇后身边,朕担心诸皇子公主出事,而让她出宫,朕又担心会纵虎归山,你有什么办法,能解朕心中不安?”

  唐传三代,女武代唐。

  若是这个谶言,真的落在武媚娘身上,那她就是对大唐最大的隐患。

  “陛下,要不……”张阿难伸手,轻轻一斩。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一来她是父皇的婕妤,父皇尸骨未寒,朕就动手杀人,有些不吉;二来,若她真的只是一枚棋子,杀了她,天命移转,反而不知道会是谁,留着她说不定能从她的身上顺藤摸瓜下来,蜀中的事情,不一定能够成功。”

  “袁天罡。”张阿难缓缓低头。

  如果袁天罡真的是在背后策划这一切的人,那么他绝对没那么好对付。

  “是天命。”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说道:“天命难测,所以,朕不会将她放出宫。”

  “是!”张阿难点点头,沉吟片刻后,他开口说道:“苏妃如今刚有孕,距离生产还有很久,现在照顾皇后诸子的,还是她,毕竟现在还在先帝孝期,武婕妤即便是做什么也很难。”

  李承乾微微颔首。

  “先用这个借口将她留下来,等到先帝孝期过后,或是在宫中起一座寺庙,囚禁她;或者便真的让她替皇后看顾诸位皇子公主又如何。”张阿难躬身,认真说道:“老奴可以保证,她的身边全是陛下的眼线,她哪怕最微弱的一点动作,也会被人时刻监视。”

  “便如此吧。”李承乾满意的点头,有人时刻监视武媚娘,监视一辈子,她也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喏!”张阿难轻轻躬身。

  ……

  书房之中,李承乾一点点的将所有密册归位放入密箱当中。

  然后藏进了暗格。

  重新锁好。

  这只密箱当中,有一小半是对“唐传三代,有武代唐”这件事情的调查。

  武媚娘,李恪都是其中之一。

  李君羡也是其一。

  李世民很早就知道,不太可能是李君羡。

  他之所以对李君羡下手,就是想要看看,在李君羡的事件中,有没有什么额外的人跳出来,。

  但可惜,结果是没有。

  那些人比他想的还要有耐心。

  当然,这里面调查的嫌疑对象还有很多。

  多数人都是无辜之人,直接放过了,但也有一些恶人,便顺手杀了。

  其他剩下的一大半,是李世民对太宗一朝,所有高级官员的个人评价,还有他们的一些错处。

  错处虽然不大,但在需要的时候,李承乾只需要令他们暂时的闭门思过,他就足够赢得主动了。

  闭门思过可不是什么轻罚。

  若是有人不守规矩,在闭门思过时还见外客,那便能以藐视皇权,心怀险恶为由,直接贬官,甚至罢免。

  将东西收拾好,李承乾才缓缓起身。

  书房两侧有两排书架。

  一排是地方致仕官员写回来的奏本,他们对于李世民掌控地方的事情,而不至于被地方官员和胥吏作假欺骗,有极大的作用。

  一排是李世民在密卫之外安排的人手,这些人有的是各王府的中级佐官,有的是地方录事参军,还有在一些小国国君国相。

  不知不觉中,李承乾已经走到了书架最后一排。

  他轻轻一愣,就见书架最后一排,空荡荡的。

  仔细一看,从微不可查的尘土痕迹能够看出,这上面也曾经有一排书本,但是现在,这些书本都不见了。

  看着尘土的痕迹,没了的时间有新也有旧。

  旧差不多有几年时间,新也,其实也不是现在,但也不是太久的过去。

  这是李世民在什么地方安插了人手,然后他自己又给清除了吗?

  既然已经安插了人手,那就没有必要清……

  李承乾怔住了。

  ……

  他缓缓的转身,走到了桌案之上坐下,然后抬起头,闭上眼,神色痛苦。

  值得让李世民安插人手,最后又被他自己清除的目标,还能有谁。

  李泰,李治,李承乾。

  李泰和李治在争储之事中彻底落败,他们身边的人手也没有安插的必要。

  至于李承乾,他已经登基称帝,他身边的人手,其实也没有再留着的必要。

  在李承乾登基后,这些人已经完全忠诚于他。

  李承乾的意识,告诉他,应该弄清楚这些人的身份,然后进行追究,但是他的心底却没有一丁半点要追究的欲望。

  他们这些人,之前虽然是李世民安插在他身边的,但实际上在他身边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做多少损害自己的事情。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承乾大概知道这些人的身份。

  就比如秦怀道。

  他虽然是李承乾的太子千牛卫率,但实际上他并不是李承乾核心圈子当中的人。

  对于李承乾的核心机密知道的并不多。

  他现在任常州刺史。

  行政认真,处事干练,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地方刺史。

  对于李承乾而言,只要秦怀道日后好好的做他的地方大员就足够了。

  最多李承乾不将他调回长安就是了。

  睁开眼睛,李承乾看着桌案上的密信,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一句话也没提。

  或许是他相信他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

  李承乾心中莫名的升起一丝痛苦。

  他这些年做了很多事情,虽然他做的很小心,但是他相信依旧有不少的事情落入到了李世民的眼里。

  但是,至始至终,他都没有对他做什么。

  身为皇帝,身为父亲,对李承乾而言,李世民已经做到了极致。

  低下头,李承乾开始写第一封回信。

  给的是前秘书少监萧德言。

  萧德言曾经是李泰编修《括地志》重要成员之一,但在《括地志》编修完成之后,萧德言便和苏勖一样,和李泰断了关系。

  之后,李泰谋反,他也没有参与。

  后来审查,萧德言在苏勖的担保下,没有被牵连治罪。

  去年的时候致仕,然后返回了江南。

  李承乾虽然有苏亶在江南,但能多一双眼睛看着地方总是好的。

  天下亦是如此。

  ……

  明烛之下,宫室明亮。

  李承乾从甘露殿书房走出,张阿难立刻拱手:“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里面有朕刚写的五封信,派人送出去,另外,还是按之前的规矩,除朕与你外,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警告两次或者强行闯入者,直斩。”

  “喏!”张阿难肃然拱手。

  李承乾迈步朝着前殿走去,张阿难进书房去进行处置。

  走到前殿,早等在一旁的武媚娘立刻对着李承乾福身道:“陛下!”

  “嗯!”李承乾淡淡的点头,目光看向殿外的夜色,然后说道:“你心中担忧的事情,朕清楚。”

  武媚娘立刻关心的抬头。

  “苏妃有孕,皇后那里三子一女,还要处理后宫,有些顾不过来。”李承乾看了武媚娘一眼,说道:“等到父皇归葬之后,你就搬到三清殿居住,平日里,就去皇后那里帮忙。”

  “多谢陛下!”武媚娘立刻跪了下来,惊喜的叩首。

  留在宫中虽然依旧要守种种规矩,而且在三清殿一样清冷,但实际上因为帮助皇后照顾皇子和公主的原因,武媚娘在皇宫中的地位依旧很高。

  尤其她还是先帝婕妤,相比在宫外青冷灯古佛的渡过美好韶华的一生,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毕竟她武媚娘的情况和他人不同。

  武媚娘没有顶级的家世,她的父亲虽然是应国公武士彟,但实际上,武媚娘和她的兄长应国公武元庆之间的关系很差。

  这就是这几年,武媚娘做了先帝后妃,甚至是三品婕妤,所以武元庆对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才好些。

  一旦她被发配离宫出家,她相信,她的兄长不仅不会接济她,甚至还会对她,她的母亲百般打压。

  想到那样的未来,武媚娘忍不住的轻轻颤抖。

  同样的,她也为自己能够留在宫中,更加的欣喜,还有感激……感激皇帝。

  李承乾将武媚娘的神情原本看在眼里,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择手段,就像是她当初在骊山温泉脱光了色诱自己一样。

  将她留在后宫,日后少不了热闹。

  但是,没有了宫外感业寺的经历,武媚娘不至于走的那么极端。

  加上宫中张阿难紧盯着,武媚娘很难逃出李承乾的掌心。

  “你现在继续住在甘露殿,稳定一下人心,等到父皇归葬之后,圣旨就会颁下。”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然后迈步走出了甘露殿。

  武媚娘在身后沉沉叩首:“谢陛下!”

  叩首在地,武媚娘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她的未来算是有了保证。

  然而,低头之间,武媚娘眼底闪过一丝失望。

  她终究是没有自己的儿子。

  ……

  李承乾站在甘露殿台阶之上,目光越过甘露门,两仪殿,太极殿,望向整个长安城。

  先帝丧期,天下禁婚嫁、享乐。

  长安城难得的平静。

  “女主武王代唐”这则谶言,表面上是说武媚娘,但根基实际上却是弘农杨氏。

  武媚娘在前世,虽然是李治的皇后,但,没有弘农杨氏在后面支持,她就算是强行登基,也坐不稳江山。

  在武媚娘称帝的这段时间里,天下获益最大的,不是武氏,而是弘农杨氏。

  到了最后,被真正清算的,也只有武氏。

  弘农杨氏,才是这则谶言最大的获益者。

  所以,不管这则谶言究竟是不是弘农杨氏编造出来的,李承乾只需要照着弘农杨氏打压就是了。

  武媚娘现在虽然被李承乾控制住了,但他们还有李恪。

  李承乾甚至怀疑,“女主武王代唐”这则谶言,根本上是弘农杨氏为李恪炮制出来的。

  因为不仅李恪的母妃是弘农杨氏的人,甚至他的王妃也是弘农杨氏的女子。

  不止如此,如果李恪抢了李承乾的皇位,那么他也算是第三代,而真正的女主武王,实际上是李恪的王妃。

  一旦李恪的王妃成了皇后,弘农杨氏说不定就会效仿当年杨坚抢夺北周宇文氏的皇位一样,夺了李唐的江山。

  李承乾轻轻笑了。

  所有的一切终于理通了。

  李承乾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弘农杨氏和李恪……

  不,甚至都不需要他做什么,长孙无忌会比他做的更好。

  他只需要躲在长孙无忌的身后做个裁决者就好了。

  李承乾真正需要做的,是稳定整个天下。

  增加赋税,增加人口,平定四方,成就大唐盛世。

  将那些因为李世民离世而离散的人心,全部收拢回来。

  那么便是有一万个谶言,也没有意义。

  金刀谶不就是这样吧。

  传了一万遍,也没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