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三百七十一章 皇帝教子,太宗兵法(第二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晋王府,李治坐在后院木亭之下,看着面前水面上的浮冰,神色凝思。

  今日的事情太怪了。

  褚遂良按照他所说的,成功的将郑仁泰和薛万备调往了西域。

  这样只要太子出城,没了两员大将的护卫,他死定了。

  即便是他能够成功逃走,后面缺乏了足够的支持,只要李治掌握了局势,李治能够绞死他。

  这里面的风险,太子即便是看不透彻,也已经能够看清楚一二。

  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犹豫的同意了。

  好吧,或许太子盯上了西域。

  也或许他认为裴行俭能够顶替得了郑仁泰和薛万备。

  裴行俭,裴仁基之子。

  提及裴仁基,就不能不提裴仁基的另一个儿子,裴行俨。

  与秦琼,尉迟恭齐名的裴行俨。

  裴行俭就是裴行俨的亲弟弟。

  不过那又怎样呢?

  裴行俭不过是个遗腹子,裴仁基和裴行俨死的时候,裴行俭还没有出生,他能有父兄几分实力。

  李治的拳头紧紧的握住。

  一个裴行俭,他其实并不在意,他真正在意的是刘德威。

  刑部尚书刘德威,还有他弟弟平穰道水军总管刘德敏,这两兄弟当年都是裴仁基的部下。

  这样的人,在军中还有很多。

  比如早年战死的罗士信。

  李治轻叹一声,太子用裴行俭换了郑仁泰和薛万备。

  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皇兄在识人之道上比他要强……

  可那又怎样呢。

  李治抬头,轻轻冷笑,裴行俭终究是文官出身。

  没错,裴行俭是参加明经科考试中选的进士,而不是武将。

  就如同他的职务一样,他是左屯卫仓曹参军,是军中的文职。

  便是他有万般能力,难道还能够在数百死士的截杀下,保太子一命吗?

  他自己能活着就不错。

  事情终究是按李治预想的办了。

  郑仁泰和薛万备终究是走了。

  这就够了。

  李治需要考虑的是另一件事情。

  佛门。

  玄奘要和道门争太乙青华观那块地。

  他们疯了吧,还不给就去三门峡建寺。

  李治抬头。

  他越发的感到这个世界的荒诞了。

  可是为什么?

  ……

  姬家福快步走过庭廊,走到了李治身后,拱手道:“殿下查清楚了。”

  “说!”李治微微侧头。

  “那片地方,是佛门整体勘定的长安佛兴之地,不是玄奘法师一个人。”姬家福拱手,说道:“他们私下还商议过,若是能将那块地从道门手里夺过来,就改名叫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李治莫名的觉得这个名字很有一些特殊的韵味,随即他甩甩头,说道:“佛门还是有些水准的。”

  “是!”姬家福拱手,说道:“这件事虽然是玄奘法师出面,但实际上却是在长安的整个佛门共同态度。”

  “这片地方,如果本王没有记错的话,是当年太子和魏王相争时,太子帮助道门所建的吧?”李治侧头。

  “是的。”姬家福点头,说道:“佛门协助魏王修龙门石窟,道门协助太子修太乙青华观。”

  “也就是说,佛门还想要和道门相争,只不过现在他们想要直接夺走!”李治一时间感到有些好笑。

  “殿下!”姬家福拱手,说道:“那里本来就是一座佛寺,不过是因为佛寺荒废,所以当初太子就拿来建道观了。”

  “想起来了。”李治一拍额头,恍然道:“当年皇兄建观的时候,就说过,那里曾经是北魏的净觉寺,后来净觉寺荒废,隋文帝便在净觉寺故址上修建无漏寺,杨广迁都洛阳后,无漏寺也逐渐荒废,皇兄以那块地不适合建佛寺为由,改建道观。”

  “所以道门那个时候那高兴。”姬家福轻轻拱手,说道:“长安本就以道门为主,太子做的并不太多,但却很合道门的心思。”

  “将佛寺抢来改做道观,如今佛门又想要借助玄奘的力量,将那块地夺回去。”李治感到一阵好笑,随即他摇头道:“佛门想的太轻易了,玄奘如今虽然受父皇赞许,但还远不到这种程度……”

  “哦!”李治一拍额头,醒悟道:“佛门这是也觉得父皇撑不过去了,而皇兄一旦登基他们就更没有机会了,所以,他们才要趁着现在这个时候动手,但是……”

  李治抬起头,看向太乙青华观点方向,轻轻摇头道:“现在西域有战事,父皇的心思都在战事身上,佛门现在给他捣乱,可能答应才怪。

  这样他们便只有自己去黄河三门峡去建寺了,反正那是皇兄允许的。”

  “殿下!”姬家福小心的拱手,说道:“玄奘大师已经定好了,三门峡的寺庙将由辩机法师主持修造,一旦有成,等到将来玄奘法师圆寂之后,辩机法师将会成为那座寺庙的主持,然后继承玄奘法师的佛统。”

  李治缓缓的转过头,目光直直的瞪着姬家福。

  满眼的难以置信。

  姬家福不得不再度点头。

  辩机的确要离开长安了。

  “该死的玄奘。”李治忍不住狠狠的咒骂,呼吸急促,辩机走了,那么他对高阳的……

  “不对!”李治猛然抬头,摆摆手,说道:“高阳和辩机的事情不在过去,不仅现在,还在于未来,本王就不信高阳能忍得住,所以,现在辩机暂时离开长安也不是一样坏事。”

  转过身,李治看向姬家福,说道:“传信给高阳,告诉她,辩机去了三门峡,是她的运气,但是三门峡距离长安也没多远!”

  “殿下!”姬家福有些不解的看着李治,现在这个时候,还用辩机去刺激高阳公主有用吗?

  “去办吧。”李治摆摆手,说道:“高阳就是这么个性子,真要正面说,她什么都听不懂,她什么都听不清楚,但是本王这么说,她反而能够看清楚这里面的利弊,也就不会闹了。”

  姬家福顿时醒悟,看向李治道:“殿下英明,臣立刻就去。”

  “等等。”李治深吸一口气,说道:“骆宾王那边,告诉他,可以开始了。”

  “喏!”姬家福沉沉拱手。

  ……

  腊月冬雪,长安城一片素白。

  只有平康坊一处例外。

  红楼绿廊,喜灯高挂。

  莺声燕语,纤腰细掌。

  处处迷人,令人沉……

  “砰”的一声,一条木凳直接砸在了额头上,两根尖利的木刺直接插进了脑门之中。

  鲜血从窟窿之中缓缓流了下来,顺着脸颊落在吕色长袍上。

  站在旁边的众人,忍不住一声尖叫:“死人了!”

  顿时,教坊之中的所有客人,一瞬间,全部朝着楼下跑了出去。

  只有一名同样年轻的绿袍青年,瑟瑟发抖的站在原地,看着对面已死之人。

  他是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的次子左明德,对面被打死的是右金吾卫将军田仁会的幼子田遂基。

  今日不过是有宿怨的他们两家再次相遇,酒喝多了之后,两家的下人再度混战起来。

  谁想到,被人牢牢保护住的田遂基,就这么死了。

  左金吾卫将军的次子,打死了右金吾卫将军的幼子。

  死人了。

  事多了。

  ……

  两仪殿中,巨大的沙盘摆放在东殿之中。

  皇帝站在沙盘之前,手持一根细竹条,指向西域西突厥的位置,对着身边的李承乾说道:“大军作战,从来只有一个要素,那就是以多打少,以强凌弱,以坚欺散……”

  李承乾缓缓的点头,这不是什么问题,你比对方强,那么你获胜的机会就最大。

  “五行生克懂吗?”皇帝突然转头。

  李承乾下意识的说道:“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李世民重新看向沙盘,继续说道:“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

  “所以,以少胜多,便是有其强盛之处。”李承乾恍然,点头道:“故而最后依旧是以多打少,以强凌弱。”

  “不错,历来以少胜多都是如此。”皇帝松了口气,然后又摇摇头说道:“话虽然是如此说,但很多事情,并没有立刻得到强胜弱的机会,所以,必须要等,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优势都可能在等的过程中创造出来。”

  “便如同父皇当年败薛仁杲。”李承乾有些恍然明白了过来。

  李世民点点头,道:“当年战后,有人问朕,朕仅有骑兵,而敌有坚城,朕无攻战之具,何以破城?朕答,朕已击败其大部,若不急速追逐,敌军回城,薛仁杲收拢安抚,那就不可能战胜了,所以朕极速杀至城下,敌惧而降,便是士气以强胜弱。”

  李承乾缓缓点头,当年的大战细节他心中有数,皇帝以少胜多的战法,核心是一样的,足够编一本太宗兵法了。

  “如今的情形也是一样。”李世民指向沙盘:“西突厥……”

  一阵急促沉重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皇帝皱了皱眉头,回头一看,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站在殿外。

  皇帝摆摆手,长孙无忌快步走入殿中,然后对着皇帝拱手道:“陛下,出事了,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的次子,昨夜在平康坊,打死了右金吾卫将军田仁会的幼子,两位将军已经在大理寺对峙,城中左右金吾卫也有动荡的迹象。”

  李世民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看向长孙无忌说道:“大理寺是什么意见?”

  “按律,左匡政之子左明德,流放西域。”稍微停顿,长孙无忌说道:“昨日亲手打死人的,是左明德的手下,虽然是他发的话,但动手打死人的不是他,他就是主使者,死罪轮不到他的头上。”

  “太子,你怎么看?”皇帝看向李承乾。

  “律法既然这么规定了,便是如此,不能改。”李承乾摇摇头,人毕竟不是左明德亲手打死的,死罪是不到他头上的。

  权贵子弟打架,历来很少自己冲上去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自己亲手打死人。

  律法这么定了,就不能改。

  改了,会引起所有权贵不满的。

  “但事情在这里,田仁会之子终究死了。”皇帝摇摇头,说道:“这件事终究要安抚住他,太子,你去处理吧。”

  “是!”李承乾拱手。

  ……

  太极殿外,李承乾一边朝东宫走去,一边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这件事情,其实田仁会和左匡政的态度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长安城中所有金吾卫,他们必须安定下来。”

  如今因为两个人,可能会引发长安城中左右金吾卫的剧烈冲突,这才是最危险的。

  “殿下是想让他们二人停职?”长孙无忌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一个教子不严,一个丧子要办丧事。”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思索着说道:“舅舅,你觉得这样来,如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