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襄王

红楼襄王-第三卷 锦上花 第299章 议定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5125 2024-12-10 22:3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牛继宗一起来的,还有五军府的其他都督。

  最让朱景洪惊讶的是,连都督同知也基本都来了。

  按大明当下的制度,都督佥事一般兼任京营总兵,以及行都司都指挥使。

  高一级的都督同知,则是具体负责五军都督府事务,主管各地都司和京营兵籍军备,必要时可以出任方面大员。

  至于最高级的都督们,已经不负责具体差事,而是作为皇帝的军事顾问,有点儿类似于内阁大臣。

  眼下,都督和都督同知都来了,可见本次议事级别有多高,更可见皇帝对改革军备有多重视。

  这一刻朱景洪才发现,他还是小瞧了皇帝,老头子不愧是靠军功起的家。

  即使朱景洪人脉再广,也不可能认识所有人,于是现场便一一的认识。

  在场这些人,都是军中实权大佬,能把他们聚在一起结识,于朱景洪来说亦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现场他虽有不认识的人,但所有人可都知道他,说起话来倒也生动有趣。

  当然了,现场众人虽聊得热闹,但也有脾气古板表情冷淡的,朱景洪也没上赶着去招呼。

  一番闲聊之后,聊天内容转移到今日议事内容,并在变革练兵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场众人都是专业人士,谈到这些个个全神贯注,一边仔细听一面发表看法。

  从最开始的讨论,一段时间后成了辩论,再往后就成了争论。

  有支持朱景洪变革的,自然就会有反对的人,他们此刻也会据理力争。

  等于说,本该在乾清宫举行的仪式,此刻在朱景洪主持之下,已经提前开始了。

  老实说,反对的人虽然观念保守,但其提出的问题也客观存在,有一些还是朱景洪未考虑到的。

  在这争论之中,朱景洪也在思考对策,整个过程他本人倒是极少说话。

  大概小半个时辰后,发现乾清宫里面有人出来,朱景洪便知接下来要正式议事了。

  “诸位……诸位……安静……”

  朱景洪嗓门很大,在他呼喊下众人安静了下来,紧接着纷纷望向了他。

  “诸位……马上议事开始了,有什么话可在御前直奏!”

  他这话音才落,就有宦官小跑着出来,宣召一众武将进宫觐见。

  众人自以朱景洪为尊,跟在他身后一路往宫门内走去,迎面而来的是一众阁臣尚书。

  “见过十三爷!”

  “嗯!”朱景洪应了一声。

  待他们一行通过,一众文官继续往外走去,但一个个心中皆感到诧异。

  在惊讶的同时,他们更对未来感到担忧。

  睿王已有夺嫡之心,眼下皇帝又有扶持朱景洪之意,未来储位之争必然更为激烈。

  无论世祖还是当今圣上,都是通过“非常”手段继位,当下储位之争激烈,他们有这样的担忧很正常。

  “听说这次军议,是要对军士训练革新,完全参照前番阅兵来练……”

  “上次阅兵,虽说气势恢宏,但贸然全军推行,只怕并非好事……”

  朝廷重臣们议论着,跟刚才一帮武将们类似,既有人支持也有人怀疑。

  听在内阁大臣赵玉山耳中,却让他有了别样的想法。

  他也希望在推行改制,全面清查各地田亩土地,并将人头税改为土地税,并严加限制士绅优免钱粮。

  然而改制之举,必然会遭既得利益群体反对,朝野上下攻讦赵玉山者极多。

  如今朱景洪欲在军中变革,让赵玉山有同道中人之感,也让他对这位十三皇子越发的感兴趣。

  甚至想得深些,他反而希望这位能做皇帝,或许便能得到其鼎立支持。

  当然了,这也是赵玉山一闪而逝的想法。

  宦海沉浮多年,让他随时会周全考虑问题。

  莽撞而无学识的朱景洪,着实担不起大明的天下,这是当前大多数人的想法。

  所以众人虽担忧储位之争,认为朱景洪崛起会让局势更乱,但仍以太子和睿王为主要对手。

  摇了摇头,赵玉山将刚才所想抛之脑后,眼下他还有更需要忧心的事,需要周密盘算妥善应对。

  且说朱景洪一行进入殿中,众人排班站定行礼之后,才纷纷肃立当场恭听圣训。

  皇帝威严深重,文武官员皆敬畏交加,此刻跟孩童面见严父差不多。

  倒是朱景洪这正儿八经的儿子,是现场众人里最轻松的。

  “爹……人都到齐了,咱们可以开始了!”

  放下茶杯,皇帝目光冷峻盯向朱景洪,徐徐说道:“怎么……你要教朕做事?”

  朱景洪连忙欠身说道:“儿子岂敢……”

  没再深究下去,朱咸铭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扫向了在场众人。

  此刻大殿之内,有三十多名高级将领,皇帝视线扫来这些人腰又低了几分。

  “刚才你们在乾清门外,已经议论了今日之事,想来你们各自都已心里有数!”

  “古语有云……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朝廷之安危,皆系于武备之强盛,欲得强兵必有优良练兵之法!”

  “上次阅兵,老十三所施新式练兵之法,颇有些可取之处……近日有年轻将领,意欲将此法于军中推行!”

  “今日伱们都到了,便就此时说说看法,都不要有顾忌……有话直说便是!”

  朱咸铭话音落下,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却无一人开口说话。

  “牛卿……你先来说吧!”

  这种皇帝点名的场合,牛继宗被点到的频率极高,对此他也有心理准备。

  “陛下,臣以为……此法确有些可取之处,可练兵之事关乎重大,还是应该慎重才是!”

  听了这些空话,朱咸铭沉声道:“说些实在话,那里有不足,何处有隐患!”

  “比如关于……”

  牛继宗侃侃而谈,御前议事关乎重大,这个时候可不能讲私人感情。

  待牛继宗说完,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柳芳又接着开口,在提意见的同时还反驳了牛继宗。

  就这样,一众将领陆续发言,一时双方辩论不停,支持与反对者交锋不停。

  当然了,在皇帝点名之时,朱景洪也会奉旨发言,专门回答那些刁钻的问题。

  虽然问题很多,但在他思索应对之下,基本都有相对妥当的回答。

  当然了,这对脑力的消耗极大,整场议事让朱景洪疲乏不已,比练武一天都还要觉得累。

  “刚才你们的议论,都是处于一片公心……这很好!”

  “商君变法使秦灭六国,汉独尊儒而扫平匈奴,唯变方能行深致远!”

  “诸卿心忧社稷之安,方对变革深有疑虑,朕心甚慰……”

  “但朕以为,因噎废食绝非明智之举,变革行与不行总得试试才知道!”

  说道这里,朱咸铭严肃而郑重道:“所以朕决定……在北四卫推行变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