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关东参王

民国:关东参王- 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志的学业

民国:关东参王 参娃 4903 2025-02-21 22:2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哎呀,你看看你,回回出门都给他俩带东西。

  往后不用买了,俩皮猴子,一天天就知道作,上房爬屋、招猫逗狗,快淘上天了。

  给他们吃啥东西,都白瞎了。”

  林若兰伸手接过那几个油纸包,放到桌上,然后招呼着曲绍扬坐下。

  “咋样?这一趟出门收获不小吧?

  我听允瀚说,你升官儿了,当了个什么总办。

  还给你丈人家里翻了案子,给你俩舅哥都谋了差事?

  好,好,真不错,就该这样,有你这么个姑爷,你丈人有福啊。”

  刘东山见到徒弟回来,也格外高兴,招手让曲绍扬上炕坐,顺道夸奖了徒弟一番。

  “嗯,这一趟出门,确实办了不少事情。

  师父,我过来找你,是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

  曲绍扬跟刘东山之间,用不着客套寒暄,直奔主题就行。

  于是,就把他出任木税总办,提出来要用炸药炸哨口,以及推广新式穿排法的事情,讲给了刘东山听。

  “师父,那个软穿排法,得从咱自家的山场子开始普及。

  过几天,就得劳烦师父,去山场子照看着,指点他们穿排了。”

  软穿排的方法,是曲绍扬和刘东山师徒两个研究出来的。

  曲绍扬太忙了没时间照看自家的山场子,那肯定就得刘东山出面。

  “行,这都小事儿,过几天我就上山去。

  你安心带人去收税捐,等着炸药买回来,今年冬天江水浅的时候,我跟着一起去炸哨口。

  那些哨口啥脾性,哪块儿最危险,我比你知道的多。

  有我在跟前儿指点着,他们才知道应该炸哪里。”刘东山二话没说,直接就答应了。

  徒弟要办这两件事,都对木把们有利。

  尤其是炸毁哨口这个,要是真的成了,往后放排就不会那么危险,对木把来说,大好事。

  “嗯,让师父费心了,得亏有师父在,不然,我还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呢。

  就是让师父受累了,你这个岁数,该享福的。”

  曲绍扬有些愧疚,刘东山都快往六十上数的人了,该享福的年纪,还要操心费力。

  “这话让你说的,咋?嫌你师父老啊?

  我跟你说,我这好着呢,不比你们小年轻的差。

  我啊,劳碌了一辈子,都习惯了。

  你要是让我成天在家闲着啥都不干,我还觉得浑身不得劲儿呢。”刘东山闻言笑了起来。

  “不过,我还真有件事要跟你商议。

  你看小志今年也十三了,跟着先生读书好几年,那天先生跟我说,这孩子读书还行,有点儿天分。

  但是先生只能给启蒙,教读书认字可以,走科举考试,他教不了。”

  刘东山笑够了,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就跟曲绍扬商议。

  “我寻思着,你现在认识的人多,能不能给打听打听,咱找个好点儿的书院,把小志送过去。”

  刘东山对天志就和亲儿子一样,他是实心实意替小志打算。

  既然小志读书还行,哪怕是砸锅卖铁,家里也得好好供他。

  曲绍扬寻思了一下,“师父,这样吧,回头我打听打听,奉天那边的书院招生有啥要求。

  既然小志小喜欢读书,那就送他到最好的书院去,咱好好供着他读,能读到哪一步就算哪一步。”

  小志今年十三,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十四年后。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小志应该能在这之前有所成就。

  当然,就算科举考试这条路走不通也没关系,以曲绍扬的能力,给小志安排个差事,也是不成问题的。

  小志还小呢,随着他的兴趣发展吧。

  “哎,行,这事儿你看着安排,要是小志能读出个名堂来,也算咱没白培养他一回。

  就算读不出啥名堂,最起码读书明理,将来也能给你当个帮手。”

  刘东山高兴的点点头,他尽心尽力只求问心无愧,至于小志将来能走到哪一步,那是他自己的造化。

  师徒俩聊的挺热乎,林若兰一看,就要去弄几个菜,让曲绍扬留下来喝酒。

  “师娘,不用了,等会儿一起去我那边吃吧。

  家里已经预备饭菜了,我就是特地过来招呼你们的。”

  出门这么长时间,家里家外事情不少,曲绍扬有好些事要找刘东山商量呢。

  正好家里预备了接风宴,不如一起过去,边吃边聊。

  “行,那就去你家吃。孩子娘,拿两瓶好酒,今晚上我跟绍扬多喝几杯。”

  跟自家徒弟还客气什么?刘东山爽快的答应下来。

  正好,这时候小志也从学堂回来,顺手拎着俩灰头土脸的娃进了门。

  林若兰一看俩孩子造的跟泥猴子差不多,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非得要抽俩孩子不可。

  曲绍扬赶忙拦着,劝了一阵,栓柱和小凤好歹没挨了揍。

  没办法,林若兰只能领着俩孩子去换了衣裳,重新梳洗一番。

  这才领着孩子们,一起去了西院。

  曲家这边,陈秀芸早就猜到了丈夫会请师傅师娘一家过来,所以特地嘱咐厨房,多做几个好菜。

  众人聚到一起,亲亲热热的吃饭聊天。

  席间,谁也没提曲老抠夫妻的事儿,只聊着曲绍扬走后,家里各处事务,以及曲绍扬在外的经历。

  尤其是给陈家翻案,还有给陈允瀚提亲的事,大家伙儿都听的津津有味儿。

  “你丈人和丈母娘成天念叨俩儿子的亲事,没想到,儿媳妇没有就没有,说有一下子就来俩。

  要是我啊,索性就哥俩一起办喜事,双喜临门,多好?”刘东山跟徒弟碰了下杯子,笑呵呵的说。

  “要我说,你丈人在宽甸的那宅子,就别处理了,留着。

  允哲允瀚这哥俩年纪都不小了,亲事不能耽误。

  宽甸的宅子留着,正好成亲用,也方便些。

  再一个,允瀚现如今不是宽甸团练长了么?那宅子你丈人他们要是不住,就给允瀚住,正好。

  允哲在安东落脚,离着宽甸也不远,这哥俩互相还能有个照应。”

  曲绍扬点点头,“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具体怎么安排,还得看爹娘的意思。”

  当初是不得已,陈家才在猫耳山落脚。

  如今陈家的案子已经撤销了,陈允哲陈允瀚也即将成家。

  俩儿子一个在宽甸一个在安东,想来陈郎中夫妻,应该会搬回去,离着儿子近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