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卷六 第398章 商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既在昔日关中救灾之时便表现突出,其治理的新丰县在那两年饥荒中甚至是少数没有饿死人,反而是人口有了增加的县城。

  凭借其治理有功,已然是坐到了京兆尹的位置,算的上是一员能吏。

  今日张既上书给天子的公文并非是关于三省六部制度,而是关于古早的一桩旧事。

  昔日刘焉上表“废史立牧”的大事!

  中平五年。时任太常的刘焉向汉灵帝刘宏建言,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如此,自然便导致了军阀割据,并酿成了最后关东诸侯联合进攻雒阳的惨剧。

  张既上书,便是严明此事,希望天子能够重新废除州牧制度,重新改回刺史制度。

  而且因为州牧制度的施行,如今的行政机构其实是有三级,即——州、郡、县。

  废除掉州牧制度,只保留郡、县两层行政制度,本身也能够加强中枢对于地方的管控。

  同时。

  因为裁剪掉了一层机构,本质上便是节省了朝廷的成本,减轻了大量的负担。

  至于“州”一级的制度,则还是按照昔日武帝当年的“刺史监察”施行,并不当做一级的行政机构存在!

  在公文中,张既甚至引经据典,用大量的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刺史制度”始于秦朝的“监察制度”,只是在汉初遭到荒废。

  后来又是武帝他老人家给各州刺史规定了明确的监察职责,叫“六条问事”,用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随着中央对地方的干预愈盛,本来是“监察官”的刺史也就渐渐成为了“行政官”。

  直到王莽乱政,将“刺史”改为“州牧”,刺史一职也就彻底成了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还是光武帝拨乱反正,才将“刺史”又恢复为了“监察官”,施行监察之责。

  如今时代轮回,“刺史”又再一次成了地方官,甚至干脆直接就有了别驾、从事之类的属官,成为了大汉地方的又一级行政机构,所以张既才出言,趁此机会,不如直接发旨废除刺史的行政权,让其重新归为“监察官”。

  刘协看完张既的公文,感到有趣。

  先不说别的。

  废除一级行政机构,确实是能为国家省下大量的钱粮。

  至于剩下的钱粮有什么用?

  张既作为京兆尹,赫然是写道——

  “新建长安!”

  刘协将张既召入宣室,指着他公文上最后的言语半开玩笑道:“德容(张既表字)是想要以公事来完成自己的私事吗?”

  重新修筑长安,政绩肯定归属于张既。

  只是刘协没有想到,张既竟然这般胆大,竟然将钱财的来源打到废除一级行政机构上面!

  他可知道,若是自己的这篇公文流传出去,不知道会砸了多少人的饭碗,让多少人记恨于他吗?

  张既仪表堂堂,高大威武,典型的关中汉子。

  听到天子责问,张既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是反问天子:“难道陛下以为臣说的不对吗?”

  “州-郡-县层层传递下去,要白白耗费多少时日?耗费多少钱粮?”

  “臣是从县令一步一步做上来的,很多事情陛下不清楚,但臣却是清楚的很!”

  刘协听到此处眉头一皱。

  当即正襟危坐,一手伸出给张既赐座:“还请德容说个明白。”

  张既见到天子果真愿意虚心纳谏,也是将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说了出来——

  “如今朝廷官员大都是科举出身。因其本身与当地豪族没有利害关系,所以大多时候都能公平处置。”

  “但一遇到棘手的案子,这些官吏便大都不愿沾身,只想着报到郡里,报到州里,让上面的官吏处置。”

  “因郡、州的官吏大都不明白事情真相,只能是又专门前去探查,这一来一回,反而是耗费了不少时间。”

  “三层官府,常常是互相推诿,将事情拖来拖去……待拖到自己任期结束,自然就算再无牵扯,如此在留下一地狼藉之后自己也就能够脱身。”

  好熟悉的套路!

  刘协听后询问:“所以德容以为,废弃州这一层的制度,便能够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这种事情,杜绝是不可能的。”

  张既一路做官做上来,什么样的世态炎凉没有感受过?什么样的人心叵测没有经历过?

  “臣上书陛下,只是想要告知陛下,现在不光是位于中枢的尚书台出了问题,位于地方的各级官府同样出了问题。”

  “还望陛下在改革官制的时候,一并将这些事情考虑进去,不要只是想着中枢而不顾地方!”

  这话说的有些严重。

  但刘协听在耳中,却觉得张既所谋深远,这确实也是朝廷需要处理的事情。

  “朕明白了。”

  刘协惭愧。

  “朕这些年,一直执着于光复故土,征战四方,却是对政事有了太多松懈。”

  “今日既然德容说起,朕也不可能当做没有听见。”

  “你且放心,朕一定会将此事好好考虑。就算建安六年的大朝会上无法定下此事,朕也会在建安七年将此事定夺下来。”

  张既还是第一次单独朝着天子谏言。

  即便他已经听过太多太多这位天子仁义的事迹,可今日他才是真切的感受到天子那如同山海一般的胸襟。

  “但是……”

  刘协一个转弯。

  “你说的废除州一级制度的事情,朕可以考虑。”

  “但这修筑长安一事,还是要暂且放一放。”

  “就算真的省出了钱粮,朕也要用在刀刃上。”

  “如今辽东、青州、徐州、江东都还割据在外,将来打起仗来绝对是一笔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此事还是休要再提,等到将来朕再来做此事。”

  张既闻之,却是直接从袖口掏出一封公文——

  “臣恳求陛下修筑长安,绝对不是为了阿谀奉承陛下,更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着想。”

  “若陛下看完这份公文,还以为修筑长安之事不急,那臣也无话可说!”

  见张既要和自己硬钢到底,刘协也只得按照张既之言细细观看。

  ……

  ……

  本来天子的神态还算轻松。

  但当看到后面时,两条剑眉却是彻底拧在了一起!

  “德容!说这些话,可都是要负责的!”

  “陛下常年征战在外,不知长安百姓疾苦,自然以为臣在胡说。”

  张既面不改色。

  “早在太师健在的时候,陛下就曾发布公文,告知府兵百姓,说世间有细蛊,能够使人患上疾病。”

  “说实话……臣本来是不信这些的。”

  “但随着臣担任京兆尹时间越长,越发现“细蛊”之说并非谣传。”

  张既越说,表情愈加严肃。

  “长安街道逼仄、道路狭窄,民居混乱,污水、粪便也不能随时清理干净,动辄就有百姓患病。”

  “尤其是如今长安不但有凉州、益州、西域这些来的商人,如今更是有大量河北、中原百姓涌入,使得城外百姓的情况已经差到了极点!”

  “臣发现,每次有外籍百姓来到长安,常常会使那一片的百姓都患上重病!”

  “臣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想到陛下的细蛊之说,以为是这些人带来了外面的细蛊,传给了长安的百姓。”

  “所以臣后来每次有外籍百姓来此,都要先行隔离一番,这才让其入城。”

  “这法子以前行,但随着陛下英明神武光复人口众多的中原和河北,长安若是还是这般,很有可能会出大事!”

  张既言辞恳切,心急如焚。

  而刘协也从一开始的不在乎变得愁容满面。

  早在数年前,张既就曾劝他修筑长安。

  但那时候刘协不以为意,只当张既是个阿谀奉承之人。

  却没有想到,长安的情况竟然已经危急到了这样的地步!

  “德容之前怎么不将这个理由告诉朕?”

  张既无奈。

  “细蛊之说虽经由陛下推广,但大多数人还是不信,甚至以为是在妖言惑众。”

  “故此,陛下不在长安,臣实在不敢将这些话流传出去,免得引起骚乱。”

  张既的用心良苦惹的刘协点头。

  “可惜朕一直顾着埋头打仗,竟然没有注意到此事。”

  而张既此刻却又从袖口再掏出一份公文,惹得刘协无奈道:“德容为了这次见面到底准备了多少份公文?不如一并拿出来的好!”

  “回陛下,就这些,再没有其他。”

  张既将公文呈上。

  “其实之前臣就在想,若是陛下对细蛊不够重视,便将这份公文呈上。”

  “修筑长安,其实并不是一项劳民伤财的举动。陛下若是不信的话,可以看看臣这几年记录下来的内容。”

  刘协在拿到这份公文时,立刻眼前一亮!

  这哪里是什么公文?

  这分明是一份财务报表啊!

  张既按照月份,将每个月长安东、西两市的交易数目、金额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公文上的金额数目越来越大,货物数目也越来越多!

  而张既呈上这份公文的意图很明确——

  “陛下,若是修筑长安,理清市肆,建立秩序后,难道就不能征收商税,供养国家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