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卷六 第396章 枕边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晒吧精选小说)book.s8.pw,最快更新!无广告!

  ……

  ……

  ……

  ……

  等在甄宓那里过了一夜后,刘协才明白蔻丹是怎么消失的。

  将床榻上的马鞭丢到床边,刘协疲惫的躺倒。

  而在刘协旁边,则是已经酥麻到没有意识的甄宓……

  甄宓此刻脑海中尽如烟花一般绚烂,直到身体慢慢恢复正常,甄宓的意识才跟着自己魂重新回来。

  “陛下,妾身其实有一事相求……”

  “还有?”

  刘协错愕的看着甄宓那好似被摔碎了身体果断摇头。

  “不行!”

  甄宓轻轻掀起被褥遮掩住自己的身子,回应天子道:“并非如此,只是前段日子,我家中兄长也一并来到了长安。”

  甄宓出自无极甄氏,乃是河北望族。

  如今河北世家遭到清算,他们自然是要来到长安抱甄宓……或者说来抱天子的这条大腿。

  所以刘协一听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即问道:“是想要朕安排些事情做?”

  “陛下果真聪慧。”

  “那他为何不去科举?”

  甄宓心中一震,便知道自己这枕边风并没有穿透天子的防线,直接吹到天子心里。

  将修长的玉腿重新魅惑的伸了出来搭在刘协的身上,使得自己的腰臀处暴露出一条圆润的曲线。

  甄宓帮自己兄长解释:“兄长他之前并未出仕,一直在忙着照看族中生意……所以在读书方面总是欠缺一些。”

  “不过我那兄长虽然书读的不好,但还望陛下明鉴,他虽是商贾,却名声极好,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今日他前来,其实想求陛下,能给他一件差事。”

  甄宓说话期间,还将刘协的手臂给拽了过来,搭在自己腰间。

  但刘协却始终皱着眉头,没有松懈。

  “非科举不得入仕,这是国策,不能动摇。”

  要知道,连诸葛亮这样的超级天才刘协都没有破例!连陈宫、沮授这种已经名满天下的名士刘协都要让他们回炉重造,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为了维护科举制度的公正无私吗?

  而朝廷越是维护科举制,就越是全面否决察觉制。

  全面否决察觉制,就意味着全面否决了世家世袭的制度。

  倘若这个时候将甄宓的兄长升为高官,那朝廷的国策算是什么?

  别说甄宓的兄长就是个商贾。

  哪怕他的亲戚是卫青!是霍去病!在现在要么也得去科举,要么也得到府兵的军府中去历练!

  所以即便甄宓现在再怎么勾人,刘协依旧不为所动。

  不过刘协似乎想到了什么……

  “你说他是商贾?”

  “正是。”

  甄宓本来都已经失望,但现在眼看天子询问,便知道有可能峰回路转。

  “你且给你那兄长回个话,就说朕不可能让他为官,让他早早死了这条心。”

  “但倘若愿意只是为朕做事,朕倒是可以见他一面。”

  甄宓听后,当即由失落变成了欣喜,猛然一个翻身荡起涟漪,来到了天子上方。

  “妾身谢过陛下!”

  ……

  无独有偶。

  当刘协在伏寿那里时,伏寿也是隐晦的提及此事。

  面对伏寿,刘协总归是没有那般强硬。

  但他还是好奇:“伏完也是名震关东的大儒,不好好治学,怎么也钻研起官场之道了?”

  伏寿一袭鹅黄流苏薄纱在身,款款朝着刘协行礼。

  “父亲说,他对于如今的学问,已经是有些看不清了。”

  “现在的学问,古文经学解释不通,今文经学解释不通,便是那大儒郑玄的道理,一样是解释不清楚。”

  “父亲也去过几次太白书院,去与蔡邕、刘表这样的大儒探讨,却怎么都探讨不出个结果出来。故此只能是想着寻求入世,改善学问。”

  刘协这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伏完。

  如今世道大变。

  尤其是随着天子崇法、科举盛行,以往的经学显然是即将遭到时代的抛弃。

  不光是伏完,便是蔡邕、刘表、孔融等大儒,也是在寻找法子,想要整理出一套新的学问来引导士子。

  如此,和以往一样避世苦学显然是成了闭门造车,终究不能长久,所以伏完才想着入世来追求学问。

  可即便这样,刘协还是摇头。

  “科举取士,乃是国本。”

  “若是岳丈真的想入世求学,总得是真真切切从底层经历过一次不是?”

  “先秦诸子百家的学问,不是做官做出来的,而是从民生中悟出来的。”

  “若是连“入”都不知,连“世”都不知,那哪里谈的上“入世”?若是连“学”也不做,“问”也不做,又如何称得上是“学问”?”

  伏寿听完天子所言,竟是愣在原地。

  刘协见状询问:“可是朕的话惹得贵妃不快?以为朕不肯相帮?”

  天子的话让伏寿赶紧摇头。

  “臣妾只是觉得,陛下这话中,好像就有“学问”,就有“道理”。”

  “臣妾也知道不能以这样的事情来劳烦陛下,只是愧疚于生育之恩,这才来到陛下此处问上一问,还请陛下恕罪。”

  伏寿弯腰行礼,却是露出大片雪白。

  刘协伸手将伏寿拉入自己怀中:“父母对你有养育之恩,为其说话,算不上什么愧疚。”

  “朕听过你父亲的名声,知道他不是钻营奔竞之辈,也对权势没有什么觊觎之心,不过是想要探讨学问罢了。”

  “今日你将朕的这话告知你的父亲,他若明白,自然就算明白了。若是不明白,也只管告诉他,不要朝着你发火,有本事来朝着朕理论!”

  伏寿将头埋下:“谢过陛下。”

  翌日清晨。

  天子离去后过了数个时辰,伏寿才将天子的回复写成信件寄给了宫外的伏完。

  伏完虽为外戚,却居于长安城外的一处种满竹柏的陋室当中。

  须发尽白,好似养的浩然之气!

  相貌修长,眉宇似有古人之风!

  阅读完伏寿的信件,伏完不但没有气馁,反倒是情绪高涨的研究起自家女儿记录下的那几句天子之言——

  “若是连“入”都不知,连“世”都不知,那哪里谈的上“入世”?若是连“学”也不做,“问”也不做,又如何称得上是“学问”?”

  伏完细读着这句话,却觉得朗朗上口,好似是在读着圣人的微言大义。

  “陛下这话说的好,说的妙。”

  伏完一念至此,便放弃了之前的计划,转而是让自己的儿子伏典给自己找来一本《建安律》,找来一些近几年科举考试的题目,当真是开始了备考。

  伏典在建安一年便已经考上了科举,只是名次不高。

  见自己的父亲到了这个年纪才开始学习,伏典忍不住调侃道:“父亲莫不是想要效仿先汉丞相公孙弘,来个“复徵博士”不成?”

  武帝时候的丞相公孙弘,年轻时因触犯了法律,只能是到海上牧猪为生。

  等到了公孙弘四十余岁的时候,他才重新拾起书卷,重新学习《公羊春秋》。

  在武帝建元元年,六十岁的公孙弘才被推举到汉武帝面前,正式入仕。

  之后又是几年波折,公孙弘这才显露出其过人的才智,一路封侯拜相,并且成为了武帝时期少数几个能够在丞相位置上干到寿终正寝的大才。

  伏典以公孙弘之名来比喻父亲伏完,显然是起了调侃之心,想要让父亲丢掉科举的心思,乖乖的颐养天年。

  岂料伏完根本不听!

  要了书后,伏完便将自己锁在屋中:“待我看完之后再做定论!”

  伏完堂堂一介大儒竟然开始闭关研究起了科举,这不免惹的长安百姓又是议论纷纷。

  寻常人只以为伏完这是在讨好天子,有些不屑。

  唯有蔡邕、刘表、孔融这些当世大儒听到伏完的做法后,都纷纷夸赞:“吾不如伏也!”

  便是天子听后,也是专门召见了伏寿,并给她赠送了一套书籍,可见天子对此事亦是感到欣喜。

  还有一伙人听闻此事后也有些怅然。

  “若是现在告诉天子,我们不要这三公九卿的高位,愿意前去参加科举,天子他还愿意吗?”

  这几人正是田丰、崔琰等人。

  田丰叹了口气:“当然不可能。”

  “昔日我们都笑沮授竟然真的重头再来,以为他是没了法子才去参加科举。”

  “但现在看来,这科举,才是天子给我们这些老人留下的出路啊!”

  随着河北世家被肃清,田丰这些人虽然还活着,但其实也基本和死了没什么差别。

  所有人都知道,天子会对他们进行处决。

  所有人也都知道,天子会在什么时候对他们进行处决。

  这种眼睁睁看着自己死期到来的滋味,确实是难受的紧!

  “要不再去面见一次天子,请求天子手下留情?”

  大司农邢颙提议道。

  “现如今,天子杀不杀我们,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如此,若是乖巧些……”

  话还没说完,就被田丰打断:“莫要再说此话!”

  “这个时候无论是求天子也好,骂天子也好,都改变不了天子的心意。”

  “既然如此,等到明年的大朝会上,任由天子处置即可。”

  田丰全然没了之前的意气风发。

  正如他所言。

  现在的他们,已经是连向天子求饶的资格都没有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