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四月,朱元璋遣使高丽,就高丽占据黑山岛及其水师袭击北洋水师一事斥责高丽国王王禑及门下侍中李仁任(同宰相)、枢密使林坚味。
王禑惶恐,交出袭击北洋水师远航探索舰队的水师将领崔仁喜并归还黑山岛,又遣使上供高丽特产若干及美女十名,以求宽恕。
洪武十六年五月,冯胜、蓝玉领兵至金山(位于四平市双辽县)。
此前,先有乃剌吾因暗中为大明刺探消息之事败露,出奔大明;后又有高八思帖木儿、洪伯言帖木儿等纳哈出麾下重要将领率部归降大明。
及至五月初九,明军进逼金山时,纳哈出部早已是人心惶惶,离心离德。
随后冯胜按朱元璋旨意,遣乃剌吾入金山大营劝降纳哈出及其麾下众将。
纳哈出虽自恃麾下兵马仍众,然心志已然动摇,遂遣使以议降为名,至明军大营窥探虚实。
议降无果,冯胜挥师继续逼近金山。
值此紧要关头,纳哈出麾下大将北元全国公观童忽然率部脱离纳哈出投降大明。
至此,纳哈出已是众叛亲离!
六月初,朱元璋又遣使至高丽,再次叱问洪武七年大明使者遇害、恭愍王被谋杀以及高丽国私自占有耽罗之事···
开京。
高丽王宫。
当大明使者被送走后,年仅十八岁的王禑虽高坐于王位上,一张脸却发白,满是焦急、紧张、不安的神色。
下方,门下侍中李仁任与枢密使林坚味分列左右诸臣之首,也都脸色难看。
王禑虽是李仁任做主拥立,但如今高丽朝中却是林坚味势大,因此王禑回过神后便下意识看向林坚味,问:“枢密使,大明大皇帝又来问罪,该如何是好?”
林坚味仿佛没听到王禑的问话,皱着眉看向李仁任,道:“朱洪武质问当年恭愍王及明使被杀之事,不过旧事重提,我们像上次一般应付即可。不过,朱洪武如今怎又问起了济州之事?”
李仁任与林坚味其实是亲家,虽然如今在高丽朝堂彼此争斗,却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况且李仁任年纪更大,眼见就要退休了,便更不愿得罪林坚味。
李仁任不仅资历比林坚味老,且是文臣出身,在当朝称得上“见多识广”了。
他此时也皱着眉,闻言沉吟着道:“自明国夺取黑山岛后一两月,多有水师在西南海域巡弋,意图不明。而今又过问济州之事,只怕是要图谋济州岛。”
林坚味位极人臣,私底下贪赃枉法、巧占豪夺,自是将高丽国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
闻言急道:“黑山岛小,上面也没几户生民,给明国也就罢了,这济州岛可不能再让明国夺了去!”
李仁任道:“济州自是不可让给明国,但方才那使者怎么说的你也听到了。我们若不给,只怕朱洪武会兴兵来攻啊。”
林坚味哼道:“明军要来便来——当年红巾军十数万,攻破开京,气焰何等嚣张,最后却被我们杀得片甲不留。前些年日本倭寇屡次登岸侵犯,也都被我们击败。”
“去年东女真叛投明国,同样被我们击败。明军就算来了,也未必是我们的对手!”
见林坚味表明了态度,其党羽三司左使廉兴邦便跟着表态,“枢密使所言极是,此番绝不能因朱洪武恫吓便割让济州岛。”
“前宋名儒苏澈《六国论》有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我等先让黑山岛,今若再让济州岛,岂不是如同那被暴秦所灭之六国?”
守侍中崔莹亦是武将出身,且是实打实以军功升上来的。而不是如林坚味般军功较虚,实际靠家世和政治手腕上位。
崔莹才五十来岁,比林坚味更“年轻”,既非李仁任党羽,也非林坚味党羽,而是恭愍王在位时培养的心腹将领,是被王禑借势调入朝中的保王党。
此时他也站出来,大声道:“大王,济州岛乃是当年下臣率领将士们死战牧胡、岛夷方夺回来的,决不可这般让给明国!”
“明军若敢来攻,下臣愿率领水师迎战,定将其覆于海上!”
其余文武大臣,如曹敏休、李成桂等见状也纷纷表态,文臣引经据典,武将勇敢请战,意见竟罕见的一致,那便是不能让出济州岛。
密直司佥事郑梦周站在一干文武重臣的末位,他本无资格参与如此重要的朝议,只因数次出使大明,今日才被叫过来。
眼见一干文武重臣皆要以军事与大明抗争,郑梦周有些急了。
待重臣们都表了态,他赶紧出声道:“大王,明军强大,万万不可以兵相抗!若真打起来,我高丽必败啊!”
顿时好几位重臣都瞪向郑梦周。
廉兴邦更是喝斥道:“郑佥事,而今我等君臣一心,抗暴明,保济州,你竟敢危言耸听,乱我等心志?!”
随后又有几人跟着喝骂郑梦周,甚至有武将出身的想动手。
不过关键时候让李仁任给拦住了。
李仁任道:“郑佥事数次出使明国,大王不如先听听他怎么说。”
王禑点头,道:“郑佥事为何说我高丽必败?”
郑梦周拱手道,“大王莫非我忘了去年微臣出使大明归来后所上的一份奏章?”
奏章?
王禑年轻,记忆力虽不像老朱那般变态,却也不差,当即想起了什么,神色古怪道:“莫非是明国有祥瑞降世之事?”
郑梦周道:“正是——大明既有仙桥降世,便说明洪武大皇帝确实是天命在身,得天庇佑。”
“且前年大明先败北元,又讨灭元梁王据有云南,也正说明此事。我高丽若以兵马与其相抗,便是逆天而行,如何能胜?”
李仁任、林坚味等作为权臣,自然也看过郑梦周那份奏章。
此时闻言,林坚味便冷笑道:“郑梦周,枉你也是饱学之士,竟不知中国历代祥瑞都不过是佞臣为讨好皇帝伪造的?”
“你那奏章中说什么‘一桥飞架南北,扬子江天堑变通途’,简直胡说八道!”
“大王与我等念你数次出使明国有些苦劳,才没计较你妄言欺君之罪,没想到今日你还敢提起,莫非当我等都是无知小儿?”
郑梦周听了愕然,随即满脸冤枉,辩解道:“大王,微臣在奏章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假,随同出使大明之人皆可证明啊!”
这时廉兴邦阴阳怪气地来了句,“都说见过那仙桥又如何?谁知你们是不是被明国收买了。”
其他人也都对郑梦周露出了厌恶或愤怒之色。
显然,没人相信“仙桥降世”之事。
这些高丽文武重臣虽未去过大明,却也知道扬子江乃江南天险,宽达数里——这么宽的大江,你说大明在上面造一座桥都很夸张了,居然还说是天降仙桥,谁信谁蠢。
郑梦周万万没想到,朝中竟无一人信他,偏偏他又拿不出证据——总不能让这些位重臣去大明亲眼看看吧?
王禑其实本来比较看重郑梦周的,此时也对其露出厌恶之色,见郑梦周还想开口狡辩,便挥手道:“郑梦周欺君罔上,不知悔改。来人,将他打入大牢,以待定夺。”
王禑话落,殿外便有两个高丽禁军进来,将喊冤不已的郑梦周押了下去。
这一下,殿内再无人对以兵马抵抗大明之事有异议了。
李仁任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道:“大王,明国毕竟势大,我们若要与之相抗,最好多与大元联络。”
“大元太尉、开元王纳哈出雄踞辽东,拥兵数十万。若明军敢从陆路过江入我国内,纳哈出部便可出兵击其背后,使其收尾不相顾!”
自大明建立,蒙元败退到关外,高丽国内对中国态度便分为两大派。
一派以国内儒生文人为主,受理学影响,认为高丽应该一心事明,早些与北元划清界限,乃至帮助大明攻打北元。
另一派则以李仁任等蒙元时期遗留下来的权贵为主,认为如今明朝势大,应该联合北元对抗大明。
这几年原本是亲明派略占优势。
可如今大明意图夺取济州岛,便能让亲明派态度也改变了——不过说起来,此时高丽朝中重臣其实没哪个是真正的亲明派。
李仁任作为亲元派魁首,见此良机,自然想让高丽与北元的关系更紧密些。
要对抗大明,联合北元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必为之事。
于是林坚味、廉兴邦、崔莹、李成桂等皆表示赞同。
王禑见重臣们拿定主意,才道:“既要联元抗明,还需尽快派使者出使元廷才是。不知诸位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林坚味与党羽廉兴邦等人交流了眼神,准备跟李仁任争夺使者人选——若要联元抗明,那以后北元就是高丽唯一爸爸,他们当然想派自己人去讨好爸爸,为他们这团体争取利益。
转念之间,林坚味心中就有了举荐的人选,正要开口呢,便听见外面传来高喊声。
“报——!”
“北方传来急报!太尉纳哈出降明!”
虽然奏报之人尚未进殿,可高丽君臣却已经听清了其所喊内容,皆一脸震惊。
纳哈出降明了?
明军何时出兵攻打纳哈出的?
纳哈出不是拥兵几十万吗?怎的忽然就降了大明?
直到负责传达奏报的宦官,拿着奏报进了殿内,王禑和一干众臣才勉强回过神。
林坚味竟顾不得照顾王禑的面子,径直去从宦官手中夺走了那份奏报,抢先看起来。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