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满唐华彩

第534章 军屯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10765 2024-11-02 21:16

  傍晚,薛白去见了李泌。李泌到范阳也几日了,他虽不愿辅佐薛白,但对范阳的局势却十分好奇,每日薛白来询问他的意见,他都颇有兴致地听着,为了让薛白多说几句,难免要给些建议。“对了,今日张忠志的两个儿子带着一众生员在州学闹事,我让浑瑊将他们都捉起来了。”“未免小题大作了些。”李泌道:“几个少年郎顽劣,出动官军精锐。反而有可能让原本不大的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啊。”“这话有道理。”薛白道:“可若放任这些将门子弟不管,只会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使之轻视朝廷。早晚要管束,早管比晚管好。”这些话哄得了旁人,李泌却能一眼就看出薛白的心思,道:“看来,你对范阳的现状不太满意。怎么?还想再敲打一下那些降将。”“不愧是李长源。”“过犹不及,小心玩过火了。”“这次不针对谁。”薛白道:“我想改变的是河北军队的现状,继而改变如今为防备河北导致的河南、河东、江淮重兵驻屯的情况。正想问问长源兄对此事有何看法。”李泌真不想为他谋划,可此事毕竟是对社稷有利,他沉吟了半晌之后,还是应道:“倒有一个法子。”说到这里,他目光看去,见薛白正好整以暇地坐着静待下文,一副理所当然听他出主意的样子。“但这法子雍王该是已想到了,又何必问我?”“还需要长源兄参详。”薛白道:“这样吧,我们各自写出来,如何?”李泌虽知这又是薛白笼络他的伎俩,可他确实乐于玩这样能比试智力的游戏,还是点了点头。“各自写下吧。”两人遂执笔在纸上写了各自的答案,交换一看,果然都是“军屯”二字。薛白眼睛一亮,道:“如此看来,此事可行。”“要防止河北藩镇割据,需复府兵制。”李泌道:“而复府兵制,当先恢复屯田。可要屯田,需先使诸军完全听朝廷号令,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能做到?”“勉力一试罢了。”薛白对此似乎并没把握,但还是问道:“长源兄可有办法教我?”“没有。”李泌回答得很干脆,说罢就闭上眼睛。他不太习惯范阳干冷的天气,坐在火炉边想维持他清高的姿态,可时不时地还是得喝口水,伸手去烤烤火,一动,忍不住又问了几句他好奇的情况。“处斩了李怀秀之后,契丹如何了?”薛白答道:“契丹内部推举了一个名叫楷洛的人当可汗,不知是李怀秀的兄弟儿子或旁的什么人。不好打探。”“名叫楷洛的人很多,李光弼之父便叫李楷洛。”“嗯。”李泌问道:“契丹可有遣使请求归附?”“那是自然。”李泌沉吟着,缓缓道:“范阳节度府应该还有不少叛军留下的绢帛,可与回纥、契丹、奚人开互市,以绢帛换取他们的牛,十万匹帛或可换三万头牛。再铸造农具,此事你当是擅长的,你曾造铁器派给你的私兵。”薛白道:“国事为重,何必含沙射影?”李泌道:“有了农具与牛,再出借麦种给河北诸军,开恳荒地。来年有了收成,只需要让他们把麦种加倍偿还,余下的粮食朝廷在市价之上增加五分之一买作军粮。”“如此,士卒们得了利,往后愿意耕地的人越来越多,钱粮的问题自能得到解决。士卒们的衣食都是来自朝廷,不会再受藩镇的鼓动造反,边境也能逐渐安稳下来。”薛白得了李泌这一策略,不虚此行。他却没有问李泌收服河北诸军的建议,他自有办法。“对了。”临时之际,薛白又回过头来,道:“近来愈发多人说,那夜没见过彗星。”李泌平静的面容上也露出了一丝忧虑。他是修道之人,最是擅长天象,有无异动、是否该因天授人时而改历,他最是清楚。但此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当夜是否有彗星,而是圣人重用宦官,引起了朝臣们的不满。连李泌都在心中有所抱怨。“窦文扬有小聪明,但那不过是在奴婢之间勾心斗角的本事,丝毫不会治国,行事又不择手段。圣人重用此人,恐怕要出大乱子……”~~营州。叛军大将张忠志归降之后,表面上解掉了所有的军职,实则在平卢军中还是极具影响力。如今是封常清坐镇平卢,但安西军早晚是要撤回去的,到时,平卢还是他张忠志说的算。这日,他正光溜溜地躺在几個姬妾怀里,准备再生几个儿子,却得到了一个消息,顿时诧异不已。“什么?”“两位郎君在学堂闹事,闯了祸,先生让阿郎去领人。”张忠志眨了眨眼,还是没明白。倒不是这句话难以理解,孩子在学堂闯祸,师长把父亲喊来告状的事,他也见过。可他毕竟身份不同,不免怀疑是不是雍王想把自己骗到范阳除掉。否则这点小事,何至于此?张忠志连忙披衣而起,招来心腹幕僚商议。“防人之心不可无,雍王这是要对将军下杀手了,将军何不先发置人?召集兵马,杀入范阳,救回郎君!”张忠志原本有些迷茫,不知怎么做。听了这样的建议,反而有了决定。他抬手就给了谋士一巴掌,骂道:“你想害死我不成?!”要造反,得暗中联络兵将,除掉封常清,然后才能提兵范阳。可一想到接下来要面对的一个个名将,李嗣业、浑瑊,以及雍王,他心里根本就没底。“我就不信他敢杀我,否则平卢必起兵乱。”话虽这么说,张忠志还是派人联络了好几个降将,如田承嗣、侯希逸、刘客奴等等,备了厚礼,使人送给严庄,询问严庄事态的具体情形。这一折腾已过了许多天,张忠志不管两个儿子在范阳被关着禁闭,首先要保证的是自己的安全。此时他便意识到,其实雍王并没有下命令让他在多少时日内赶赴范阳,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终于,严庄的回信也到了。严庄收了重礼,委婉地透露出了雍王的一些意图。雍王如今打算与胡人互市,希望诸将能把以前抢掳的丝帛交出来。张忠志恍然大悟,原来雍王是缺钱花,才绑了他的儿子敲诈。那便去赎吧。他遂点其百余心腹护卫,暗带弓刀,前往范阳。一路上小心戒备,生怕被雍王设计除掉。可进了城门却无人来迎接他,他遂赶到雍王府上去求见,好不容易,终于等到有管事出来,结果却只是骂了他一句。“州学让你去教训儿子,你跑到雍王这来做甚?!”张忠志一愣。来人却还对着他这一方大将喝叱了几句。“怎么?知道自己的儿子顽劣,怕被先生教训,要雍王亲自去帮伱求情?!”张忠志这才意识到自己太紧张了,把一桩学堂上的小事视作生死攸关的大事来处理。他这才去往州学。此前幽州城内并没有州学,如今是把安守忠的旧宅开辟出来,修整了一番。张忠志还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只见一个个生员们穿着干净简洁的冬衣,绕过立在正院中的孔子像,莫名感到一种肃穆之感。他找到州学教谕,报了他那威风凛凛、能震慑诸军的姓名,对方却是眼睛都不抬一下,看也不看他,道:“张惟诚、张惟岳之父,随我来吧。”教谕带着他往外走去,路过学堂时,能看到端坐着的少年郎们,正捧着书籍发出琅琅的读书声。其中一个少年转头看了这边一眼,愣了愣,起身,先向正在授课的先生行了一礼,告了假,向着这边走来。那是张忠志的小儿子,张惟简。一个月未见,张惟简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路时不再是以前那种横行如螃蟹且摇摇晃晃的痞像,而是端正挺直,从容优雅了许多。“见过父亲,见过教谕。”张惟简到了两人面前,叉手行礼。“好好好。”张忠志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小儿子,连连点头。他本是奚人,拼杀了多年,好不容易才在河北立足,家族有了一定的地位。此时见儿子争气他不由畅想着有朝一日他的子孙也能像那些世家门阀一样。“父亲、教谕,你们是要去见两个兄长吗?我随你们去。”张惟简道。想到那两个顽劣的儿子,张忠志当即心情大坏,沉着脸跟着那教谕离开了州学,拐过一条街巷就到了提学司。路上,他还小声地向张惟简问了一句话。“三郎看着不太一样了,怎生回事?”张惟简道:“孩儿要像雍王那样。”张忠志虽然抵触薛白,甚至私心里还有些厌恶薛白,可儿子若能成为薛白那样的人自然极好,他遂伸手在儿子背上一拍。“好小子,有志气!”提学司是正儿八经的官署,规格与转运司一样,门口还立着两个守卫。通报之后,进了大堂。张惟诚、张惟岳两兄弟已经无精打彩地在堂上跪着了,杜提学则正襟危坐在大堂之上。张忠志目光看去,见这提学官身材枯瘦,头发稀疏,脸上带着愁苦之色。“见过提学官。”张惟简与那教谕纷纷行礼,十分恭谨。论来,张忠志的品级爵位比杜甫还要高,可见了小儿子肃穆的表情,他莫名地就不敢在杜甫面前太嚣张,也跟着放轻声音,唤了一句“提学官”。他敬的不是官职,而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张忠志是个粗莽人以往还瞧不起书生,军中若有读书人甚至还逗弄一下,但今日气氛不同,他儿子敬先生,他也就跟着敬。尊师重道总是好的。“将军对令郎疏于管教啊。”杜甫一开口就带着批评之意,“长此以往,如何能成器?”张忠志满是横肉、杀气腾腾的脸登时变得十分肃穆,作揖一礼,应道:“杜提学所言甚是,该管!这两个天杀的就该严加管教,我现在就管!”张惟诚、张惟岳这些时日被关着禁闭,每天不能与人说话,已经被关得失魂了,正目光呆滞地看着父亲与弟弟对提学官毕恭毕敬的画面,闻言十分害怕。他们太知道阿爷会怎么管教他们了。果然。张忠志转过头,眼神凶神恶煞,操起一把胡椅就砸在地上,捡起一根木腿就打在张惟诚背上。“我让你读书,你跑去烧鸡,还拿州学的书烧鸡。”“阿爷,别打了,孩儿错了。”张惟诚、张惟岳被打得大哭不已,涕泪横流,末了,只好向杜甫求饶。“杜提学,学生错了,学生一定好好读书……”~~教训了儿子,解决了州学之事,张忠志反而舍不得离开范阳。他觉得,雍王授意杜甫邀他过来,绝不会这么简单。若冒然离开,也许会错过什么重要消息,甚至出现某些危险。果然,次日田承嗣也到了。田承嗣的儿子这次跟着张家兄弟闯祸,也是先去州学教训了儿子。张忠志打探到消息,办了个小宴,约上了田承嗣。“酒就不喝了,我们长话短说,都是降人,万一被有心人告到了雍王那,大家都不好过。”都是降将,田承嗣投降得早些,地位也就更高,坐下来之后筷子都不碰一下。张忠志连忙问道:“我听严庄说,雍王是想收缴我们的丝帛与胡人贸易,所以借题发挥?”“还会用成语了。”田承嗣反问道:“那你可知与胡人互市是为了换什么?”“换什么?安定?”“牛啊。”田承嗣有些嫌弃张忠志什么消息都没有,脸上显出不耐烦之色。张忠志一愣,一时也没反应过来是什么牛。田承嗣只好道:“有了田,自然是要屯田了。”“屯田?”遇到关键问题,张忠志还是很敏锐的,思索了一会儿,道:“把我们的士卒派去屯田,往后谁还听我们号令?”“话是如此。”田承嗣道,“你待如何?再造反不成?”“田兄,你是如何想的?”张忠志问道:“且不提安史立国之时,封你我为一方诸候。就是在造反之前,我们也比现在要自在得多,如今被雍王管着,束手束脚。”田承嗣冷笑一声,斜睨着他,也不说话。“怎么?田兄有话直说。”“我看是你没想明白。”田承嗣问道:“对你而言,雍王在范阳与安禄山有何区别?”“雍王是朝廷,安氏当时是我们自己的节度使……”说到一半,张忠志停了下来,似乎有些明白了。田承嗣笑了笑,方才道:“你追随安禄山,想立开国之功,那我问你,雍王比安禄山差在哪里?”张忠志这下恍然大悟了。他当然知道雍王比安禄山非但不差,还要好得多。那么,他既然能追随安禄山造反,又为何不能助雍王夺位呢?若往后雍王登基为帝,他依旧会是开国功臣,比现在长安城里那些世家望族地位尊崇得多。“想通了?”田承嗣冷哼一声,“你入城这般久,不向雍王表忠心,却跑来宴请我,想要连累我不成?”说罢,他酒都没喝一杯,径直扬长而去。张忠志则把桌上的酒一饮而尽,迫不及待去见薛白。在门口被拦下,他不说废话,直接称他要向雍王献策,减少范阳驻军的军费开支,还能革除军将不听朝廷调令的积弊。这次,薛白很快就接见了他。“末将拜见雍王!”诗书礼教果然还是有用的,张忠志只到了州学去了一次,举止礼数马上就得体了很多,对着薛白行礼相见之后,马上就献上了良策,愿为军屯一事效力。对于张忠志的表忠,薛白没有太多的意外。薛白都没问李泌要如何收服河北诸将,就是早打定主意,要给这些人一个新的盼头。东平郡王当得了皇帝雍王就当不了吗?~~薛白近来在范阳的行事还算顺利,一些跋扈的将领都对他低了头,军屯、学政之事也渐渐展开。可到了十月,刁氏兄弟从扬州回来,却是没把颜嫣与青岚接来,只是带了几封信。颜嫣在信上撒娇般地说范阳那般冷,她身子骨弱,才不要来。之后她才认真正经地说起来,认为在这种薛白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的时候,还是不宜因为把家眷接到范阳,而给人一种意图割据的感觉。末了,她打赌薛白在范阳也待不了几个月了,想必很快就要回长安。还开玩笑地说,待到开了年,天气暖和了,若薛白还未归长安,她便北上。可若她赌对了,却是要薛白到扬州去接她的。薛白看过信,心中不免怅然。有一瞬间,他甚至起了亲自去扬州的念头。但颜嫣打的这个赌却有些蛮横,不管薛白的判断,擅自就定了赌注。其实薛白也认为,自己在范阳本就是待不了太久的。毕竟长安那边,李琮已折腾得越来越厉害了。另外,开了年也不会春暖花开。因为李琮改了岁首,开年时依旧还是寒冬腊月。~~十月初七。马上要过年了,长安城中却还是毫无年节的气氛。哪怕朝廷反复下诏提醒,百姓们依旧不习惯今年的十一月就是正朔。信使从北而来,进入城门前,只见有百姓蹲在张榜处议论着。“这般算来,今年才十个月哩。”“反正是农闲,闲着也是闲着,就过个年吧。”“你说那宦官是怎想的好端端地,改我们的年节。”“我听说啊,有术士给他算过了,他会在应顺二年的腊月初一有血光之灾。为了避谶,他就把年节给改了。”“死宦官!”也不知是谁骂了一句之后,众人听到了有马蹄声过来,一哄而散。信使一路奔往宫城,将范阳的情报递到了窦文扬手中。因没能在薛白身边安插眼线,他们能打探到的都是范阳官吏都知道的情况。“雍王在河北大肆兴办官学、冶炼农具、开垦军屯……”只看信报上罗列的种种数字,窦文扬便能感受到河北的日新月异。他不由好奇薛白到底如何有那许多钱财,能供其这般大手大脚。“窦公忘了吗?范阳叛军掠去的大量金帛子女,都成了雍王的战利品。”窦文扬恍然大悟,拍膝道:“怪不得,我说他留在范阳,原来是打着这个主意。”如此一来,若是比财力,圣人就比薛白差了太多了,毕竟据他所知,内帑里都没几个钱了。他拿着情报就去见了李琮。两人分析着薛白在河北的动向,紧迫感就更强了。“圣人,雍王如此行事,不出两年,则河北军心俱为他所收服啊。”他们都不傻,知道将门子弟都受薛白教导,士卒们开垦了粮食再由薛白收购,必将牢牢掌握住范阳军。且薛白还是拿着安氏史氏留下的大量的钱财,朝廷等不到他钱财用尽。如此一来,把薛白放在河北越久他们就越危险了。李琮想要应对,也想收买人心,只是苦于没有钱财,不由深深地叹息了一声。“如何是好?”“奴才有两个办法。”窦文扬眼珠转动着,道:“一是,朝廷向河北收税,如此则此增彼消,但雍王只怕是不会奉旨。”李琮也认为薛白有心割据,肯定是不会奉旨缴税的。“还有一个办法呢?”窦文扬道:“既不能向河北收税,那就只能向别处收取了。”说得简单,李琮却知道此事绝不容易,问道:“颜真卿把持朝堂,一定不会答应。”窦文扬早有腹案,应道:“租庸调与各项杂税不能增收,自太上皇在位以来,各地官员却有向天子进贡的惯例。”进贡与收税还不相同,乃是进皇帝的左藏库,而非国库。李琮闻言,眼睛不由一亮。“可,各地官员还没有主动为朕进贡的啊。”“圣人忘了吗?太上皇在蜀郡之时,为了各地的赋税进贡,可是往天下各道都安排了节度使与郡守官员的,比如,永王。”李琮当即意识到,他到了需要父兄支持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