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五百零九章 是朕有些急了

  

  “董毡确实有出兵的可能,不过别忘了,辽国小皇帝还在他手上。如今耶律乙辛肯定已经知道了,随谁辽国元气大伤,可辽国暂时无力发动反攻,对河湟动兵的能力还是有的。”

  “而且之前西夏攻打河湟,河湟损失也不小。此时董毡防备辽国还来不及呢,哪里有胆子和大宋撕破脸皮。”赵兴淡淡道。

  “陛下说的虽然没错,可不管是辽国还是董毡都不会想看到大宋灭掉西夏的。臣觉得辽国虽然暂时无力干预,却很有可能承诺不对河湟动兵,让董毡出兵干预,坐收渔翁之利。还请陛下三思!”曾公亮说道。

  赵兴闻言看向英国公问道:“英国公对此事怎么看?”

  “回陛下,臣只会打仗,而且对于西北局势也不是很了解,不敢妄言。”英国公说道。

  他是武将还是外戚,这次和辽国交战,已经立了大功。

  担心引起朝中文官攻讦,都开始自污了,哪里还敢插嘴西北之事。

  赵兴显然是想对西夏动兵的,他不能和赵兴唱反调。

  可若是支持,被赵兴采纳,不管胜负对他来说都是个麻烦。

  不参与,才是最好的选择。

  赵兴微微摇头,他本想让英国公支持他,来说服曾公亮,没想到英国公居然如此谨慎。

  虽说赵兴可以不管曾公亮的意见,强行出兵。

  可是出兵并没有那么简单,朝中那些官员的看法,也不能完全忽视。

  曾公亮是枢密使,他能支持赵兴的决策,赵兴就可以不经过朝堂,直接执行。

  等朝中官员知道后,也有曾公亮背书。

  赵兴沉吟了一会说道:“曾爱卿所说的可能确实存在,可这种可能不仅现在存在,以后也是存在的。不管辽国、西夏还是河湟,其实都不会坐视大宋吞并他们其中之一。”

  “这次北伐,西夏之所以没有干预,还趁机对河湟动兵,那是因为西夏认为大宋不是辽国的对手。”

  “而辽国元气大伤,即便大败了大宋,也无力反攻。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若不是火器司研制出威力更大的火药,这一切确实会如西夏所想的去发展。”

  “现在西夏皇帝暴毙,内部混乱。辽国又元气大伤,无力阻止。”

  “至于河湟,只要董毡不傻,他必然清楚,即便辽国承诺暂时不对河湟动手,将来也会对河湟动手的。董毡敢和大宋撕破脸皮的可能微乎其微。”

  “如今可谓是对付西夏的天赐良机,只要灭掉西夏,就能直接出兵草原,从后方攻击辽国。”

  “将辽国赶回草原指日可待,届时不仅能够恢复盛唐之疆域,甚至能将疆域扩充的比盛唐之时还要大。”

  赵兴顿了顿说道:“朕并非好大喜功之人,曾爱卿熟读兵法,你应该清楚,这次的机会有多难得。错过这次,以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陛下,臣自然知道这次机会难得。可是打仗需要粮草,即便西夏内乱,也非段时间可灭。若是中原没有发生叛乱,臣也支持陛下之决断。”

  “然而中原叛乱,等叛乱平定,有无数百姓需要安置,都需要前粮。”

  “大宋内部的粮食总归有限,届时即便花钱财,也未必能够买的到粮食。”

  曾公亮神色凝重道:“一旦民间都无粮流通,或者粮价翻涨数倍。只要出现天灾,陛下可曾想过后果会有多严重?”

  “这次北伐,粮食许多都是从民间收购的。据臣所知,江南那种繁华之地,如今粮价都涨了近一倍了,百姓已有怨言。”

  赵兴闻言叹息道:“是朕急了些。”

  粮食产量增加,才能有工业的繁荣。

  大宋商业繁荣,可商业的繁荣说到底还是工业繁荣的延伸。

  此时的工业,称之为手工业更贴切。

  虽然有一些器具,但是更多的还是要靠人力来完成。

  为什么古代除了宋朝,都在重农抑商。

  并不是当权者不知道那些世家大族在利用经商敛财,可古代粮食产量低下,要保证有充足的粮食,就必须抑制商业的发展。

  不是怕更多的百姓去经商,而是商业发展,制造环节就需要更多的人力。

  如此一来,就会导致粮食产量减少。

  而大宋不同,虽然土地减少,可如今大宋所拥有的国土,其实都是产粮最好的地方。

  像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和西北被西夏占据的地盘,在产粮上和中原江南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大宋相较于唐朝,国土面积只有盛唐之时的五分之一。

  但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宋朝如今拥有的却是最精华的那一部分,丢失的都是相对贫瘠的土地。

  正是如此,才导致大宋面积虽然只有盛唐时期的五分之一,可人口却并不比盛唐之时少多少。

  当然了,赵兴并不是说那些土地相对贫瘠,丢失与否不重要。

  国土寸土必争,哪怕只是一块荒地,那也是汉人的,赵兴肯定是想要夺回来的。

  人口不比盛唐少多少,可国土面积却少了五分之四,缺少了大量的可耕种土地。

  即便大宋没有土地兼并,因为可耕种土地太少,一样会有大量百姓无田可种。

  其实这才是宋朝商业繁荣最重要的原因。

  百姓无田可种,若是不发展工商业,百姓靠什么生活?

  但是这样就有个弊端,民间有大量百姓,是靠着购粮度日的。

  粮价上涨,百姓的收入却不会增加,自然骂声一片。

  汉武帝为什么被当时的百姓认为是穷兵黩武?

  按说汉武帝是打匈奴,而且战争还是在匈奴境内打的,并没有爆发在汉朝境内。

  但连年征战,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还消耗光了朝廷的存粮和民间的流动粮食,导致粮价疯涨。

  最致命的还是当时天灾不断,民间流动粮食不仅贵,还很少,天灾出现那更是天价了。

  朝廷无力赈灾,百姓卖田卖地卖儿卖女,结果却只能换来少量的粮食,连度过灾荒都不够。

  汉朝的百姓不会管什么,不打匈奴,匈奴的危害有多大。

  同样,大宋的百姓也不会在意夺回燕云十六州和被西夏占据的那些地盘有什么意义。

  他们只知道因为朝廷的原因,导致粮价疯涨,他们生活难以为继。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的道理赵兴懂。

  想收复当年唐朝之时的故土,又不想增加天下百姓的负担,根本不可能。

  因此赵兴明知道大宋百姓会因为他出兵而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他也故不上那么多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下兴亡,受苦的都是普通百姓。

  他如此急切,也未必没有想着长痛不如短痛,快速结束战事,不想多次发动战争,给百姓频繁带来负担。

  可曾公亮的话点醒了他,此时的大宋就像一台高负荷的机器。

  赵兴想要赌,这台机器能够支撑到他灭掉西夏前,不会出现问题。

  可若是在他没有灭掉西夏前,就出现问题了呢?

  他现在要做的,是让这台高负荷的机器,能够得到休息,不会出现问题。

  而不是去赌这台机器在他平定西夏后,在出现问题。

  “陛下圣明!”

  曾公亮见赵兴松口,终于松了一口气。

  “你就别拍马屁了,朕之前确实有些好高骛远了。”赵兴摇头道。

  “陛下也是为了大宋,如今放弃,也是因为陛下清楚,西夏内乱非短时间能够结束,暂时休养生息。而且此时不出兵,西夏没有外部威胁,争斗只会更加严重!”曾公亮说道。

  “嗯,那就按照之前商议的来吧。”赵兴说道。

  …………

  汴京

  太上皇看着关于叛军的消息,头疼的揉了揉脑袋。

  之前太上皇修养了一年多,身体也养的很不错。

  赵兴御驾亲征,他重掌朝政,也没有感觉到劳累。

  然而中原发生叛乱,却让他心力交瘁,夜不能寐。

  “陛下,参汤好了,陛下喝了休息一会吧。”刘公公亲自端着参汤,送了上来。

  “嗯。”

  太上皇接过参汤,温度正合适,几口喝下,原本有些疲倦的神情,也舒缓了不少,看着精神了些。

  接过手帕擦了擦嘴,太上皇正想说什么,一个内侍走了进来。

  太上皇看到内侍进来,神色一紧,问道:“可是宁远侯那边有消息传来?”

  “回陛下,皇城司殷都检求见!”内侍禀报道。

  太上皇闻言眉头舒展开来,不过听到殷汉章求见,眼中闪过一丝不喜道:“让他进来吧。”

  太上皇的治国理念一直是垂拱而治,对于皇城司这种机构,并不喜欢。

  加上这次巫师教在中原掀起叛乱,皇城司却没没有提前察觉,他更加觉得皇城司用处不大。

  不过赵兴对于皇城司很看重,他也没说什么。

  不一会,殷汉章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平身!”

  太上皇摆了摆手道:“说吧,什么事?”

  “禀陛下,臣查到朝中有不少官员,和这次叛乱有关。”殷汉章说道。

  “嗯?”

  太上皇闻言一愣,问道:“谁?有确凿证据么?”

  “回太上皇!”

  殷汉章说道:“皇城司有一指挥使,名叫左崎,此人原本是巫师教之人,因被巫师教出卖而被抓。后献玉玺有功,被官家赦免,让其在皇城司任职。”

  “此人朕知道。”

  太上皇摆手打断了殷汉章的话,说道:“可是此人依旧心向巫师教,暗中拉拢朝中官员?”

  “不是。”

  殷汉章摇头道:“巫师教掀起叛乱后,派人暗中联络左崎,左崎并未直接答应,而是虚与委蛇,从巫师教派来的人口中,得知这次叛乱,有朝中官员支持。”

  “左崎将此事告知了臣,臣命人仔细调查,发现巫师教和兵部左侍郎唐方明暗中有联系。”

  太上皇开始还有些将信将疑,但是当听到殷汉章说和巫师教有联系的是唐方明后,却信了几分。

  这次叛乱,叛军好像提前准备了许久一样。

  一开始就偷袭了几座存有军械的州城。

  有了军械,巫师教很快武装了数万兵马。

  虽然还是乌合之众,却也不是手无寸铁。

  正是如此,巫师教才能四处裹挟百姓。

  这些军械原本是给当地厢军更换的,可只是运送的地方,还未下发给士卒的时候,当地厢军便被抽调补充进了禁军。

  禁军所用盔甲武器和地方厢军有不少区别,那些军械就被留在了地方。

  打算等后面重新组建厢军时使用。

  这件事虽然不算是什么秘密,可也不是寻常人能够知道的。

  而且巫师教目的十分明确,显然是非常确定。

  兵部的职权虽然被三衙和枢密院分走大半,几乎没有什么实权了。

  可军械之事,还是由兵部负责。

  哪里囤积了军械,具体数量有多少,最清楚的就是兵部了。

  唐方明身为兵部侍郎,自然知道。

  若是他和巫师教有联系,那就不奇怪了。

  “臣已经命人拿下了送信之人,这是从其身上搜出的信!”殷汉章掏出一封书信,双手捧着说道。

  刘公公上前接过书信,送到太上皇手里。

  太上皇展开书信一看,当看到其中的内容,脸上露出一丝怒意。

  信里的内容不多,只说了朝廷已经从北方掉了骑兵回来,让巫师教的人赶紧逃。

  太上皇看向刘公公,刘公公会意,找出一道唐方明的扎子。

  太上皇将其对照一下,发现笔迹并不一样。

  “你将人移交给刑部,朕会命大理寺和御史台共审此事!”太上皇说道。

  字迹不一样才正常,唐方明不是傻子,以自己的字迹来写这种信。

  这等于是给巫师教送把柄。

  “陛下,左崎说他听劝说他的那人的意思,朝中和巫师教有牵连的有不少。此事若是交给刑部,其他人得知消息,很可能会杀人灭口,臣…”

  殷汉章这次前来禀报,也是为了请示太上皇,抓捕唐方明,审问出其他人。

  他没想到,太上皇居然把此事交给了刑部。

  只是他话还未说完,就被太上皇给打断了。

  “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官员犯罪自然要三司会审。”太上皇淡淡道。

  他禅位后虽然不管朝中之事,但是朝中的事却瞒不过他。

  对于赵兴重用皇城司他并不认同。

  不过他同样也留了个心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